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110章:复套

那边厢东虏有些愁云惨淡的商讨应对刘重元的进攻,这边厢大明皇帝和内阁也在商讨接下来的方向。

“陕督还是不肯出兵河套?”皇帝一拍御案,虽然并不沉重,但是仍然让殿内诸阁老以及站在墙角的太监们战栗,太监们干脆吓得跪倒在地。“上一次回奏他说是李自成显踪于商洛山中,派出参将郑国栋、都司艾文彬率军三千入山进剿,才报大捷,却仍未擒杀了那李自成。这次他又有何说辞?”

阁老们面对皇帝强忍着的愤怒都不敢说话,但是首辅杨嗣昌作为负责大明整体军事战略的总设计师责无旁贷,只得出列一边咳嗽一边说道:“启禀皇上,陕督回奏说告病。”入秋之后天气转凉,身体虚弱了不少的杨嗣昌连病了好几天,也只好强撑着病体办公。

“告病?”皇帝嘴角泛起一丝冷笑,首辅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病了都能坚持办公日日不辍,那孙传庭远在西安,真当天高皇帝远,自己看不到吗?早不病晚不病,偏偏在这个要出征北伐的时候病,可不见得就是畏战不前吗?

“是,陕督回奏说是连日操劳公务,又忧心于战事,以致胸中憋闷,两耳中只听得轰轰隆隆,如同雷鸣,久久不绝,良久之后才寂静下来确是完全听不到了。医官诊断说是:肝火爆发,肾水枯竭,叮嘱他要卧床静养多加歇息。”

“呵呵”皇帝只是冷笑压根就不信,聋了?聋多好装啊,说什么都说听不见就行了,哪像装疯卖傻,还需要落力表演,搞不好还得吃屎才能演的像。说道装疯皇帝又想起了前任辽东总督方一藻,还在京师里面卖力的表演,直觉这些个文官们一个个都不尽心尽力,遇事都是推诿塞则,顿时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冰冷冷的传令道:“传旨,陕督深负朕望,一味躲闪,难堪重任,着免去三边总督之职,由四川总督傅宗龙接任,钦此。”

“皇上不可啊!咳咳咳”杨嗣昌刚想劝慰几句,可是皇帝充满杀气的眼神扫来,顿时说不出口了。

“此事无需再议了,辽督已经亲率兵马攻占了镇江城,东虏全军被牵制在了锦州和镇江城,根本没有兵力再兼顾河套方向,正是我大明收复河套的大好良机,岂能被那孙传庭一人之见所错过。即刻传旨给傅宗龙,令其接旨之后二十日赶到西安就任,然后率领陕甘军主力星夜北上,会同宣大军收复河套。”随着皇帝金口玉言一下,杨嗣昌也只好和诸位阁老一起领旨。

回到内阁,杨嗣昌颇为苦涩的拟定撤换三边总督的圣旨。孙传庭之才他是深知的,崇祯九年,陕西巡抚屡屡实事,或是陷阵于流寇,或是被朝廷治罪,于是成了满朝没人愿意干的苦差事,当时的吏部尚书谢昇不喜欢强项的下属孙传庭,于是推荐他去。

没想到在陕西巡抚任上,孙传庭既不找朝廷要钱也不找朝廷要兵,自己督练了三千巡抚标兵,然后搜阔陕西卫所屯田得了些饷银,以此为根本围剿陕西一省的流寇,先是在陕南抓住了号位闯王的高迎祥,然后又招降蝎子块、张妙手等数十万流寇,完全平定了陕西一省的流寇之乱,其武略、魄力似乎还在洪承畴之上,当不亚于刘重元,是杨嗣昌十分倚重的方面之任,有他在陕西担任三边总督,杨嗣昌可以放心整个西北的安定,而且陕西周边的陕南商洛大山、陕北的万千沟壑、陕西东面的潼关天险,都在陕甘军的威慑之下,有孙传庭在,杨嗣昌完全不用担心。

可是现在却因为在河套战略上的分歧被解职,让杨嗣昌深深的叹气,好在接任的傅宗龙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帅,平定过奢安之乱,清剿过流寇,一向以质朴忠贞、畅晓军机著称。有他坐镇三边,当同样能保的西北安宁。

宣大军已经按照几乎出丰镇向集宁海子进军,陕甘军已经不能再等二十多天等傅宗龙到任了,于是杨嗣昌细想之后又写奏章,奏请宁夏总兵猛如虎即刻整顿兵马北上,出磴口到五原;延绥总兵王定率军北上,出偏关进攻东胜卫,两总兵都暂时归属宣大卢总督统一指挥。待傅宗龙到任后在整顿兵马作为后续。

奏章送进宫不过三刻钟的功夫就批复回来,上面有皇帝的亲笔朱批,称赞首辅布置得当,着令宁夏和延绥总兵照此执行,不得有误。

之后,杨嗣昌又奏请皇帝,要求户部即刻调拨三十万石军粮到大同,连同之前调拨的二十万石一起,作为此次北上复套的军粮储备,要求山西巡抚宋贤和大同巡抚叶廷桂负责为全军转运粮草辎重。这份奏折皇帝同样以最快的速度做出的批复,几乎是杨嗣昌的奏章刚刚送到皇帝案前,皇帝都直接批复照准。

曾经担任过宣大总督的杨嗣昌,对复套也颇有一番研究。其实自从明成祖放弃东胜卫撤回延绥之后,大明就失去了对河套的控制,弘治以前,明军还经常从延绥、大同等地派出精锐扫荡河套上放牧的蒙古部落,避免其盘踞;之后大明武备废弛,只能任由蒙古部落盘踞,蓄养牲畜抚育人丁,到了嘉靖年间,小王子和俺答相继以河套为基地进犯大明,屡屡烧杀劫掠,抢掠大明壮丁到河套耕作,以汉人耕种的粮草蓄养蒙古人丁,从而逃过草原上异常天气对部落的巨大杀伤。

当时大明的有识之士就在

思考收复河套驱逐蒙古人的想法,占据河套之后,整个宣大、延绥都被屏蔽在后免遭蒙古侵略。嘉靖二十五年时任三边总督曾铣屡次上奏朝廷请求率军北上收复河套,取得了时任首辅夏言的肯定,但是当时大明财政困难以及内阁夏言和严嵩的争斗,造成复套只流之于议而从未施行。

没想到一百年过去了,大明在无人提起复套之议,到了今日财困民穷内外兵祸的时候,居然能够重提复套。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扯淡的事情。而更扯淡的是,因为东虏崛起,原本游牧于辽河下游一带的察哈尔部向西迁徙,消灭或赶走了在河套的鄂尔多斯、土默特等部落;之后东虏向西进攻察哈尔,林丹汗病死青海,察哈尔部被打的四分五裂,河套成为势力真空,大明才有机会去发兵收复。

想到这些,杨嗣昌不由感叹,这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啊!隐隐约约感觉到若是能够迈过这个坎,消灭了东虏,大明必将迎来一个万丈光芒的中兴伟业。

经内阁起草之后,奏章由皇帝御笔或者司礼监披红,就形成了正式的圣旨,立即以六百里加急的形式送到西安,两千多里路不过短短四天的时间就送到了,宣旨的太监在宣读圣旨,孙传庭确是一个字都听不到,头伏地也什么都看不到,直到属吏将他搀扶起来,才知道已经宣读完毕,他接过圣旨,确是将他停职待勘的圣旨,双手不住颤抖,激愤满腔,胸口暴热,觉得一腔怒火就要把胸膛炸裂。

想他一向自视甚高,十分要强。自视甚高的人往往能够克己克勤,做出一番事业,凡事力求尽善尽美,但是往往有个毛病就是经不起挫折,容不得别人的轻看或者诬陷。孙传庭就是这样,初任陕西巡抚之时跟士卒同甘共苦,踏冰卧雪、忍饥挨饿,他都能甘之如饴,但是面对皇帝的不信任和质疑,他只觉得天崩地陷。

更让孙传庭难以接受的是,皇帝钦派的勘问官员很快就到了,山东道御史贾南鹏和一队锦衣卫带着两个御医前来查问孙传庭的病情,因为皇帝怀疑他是在装病。孙传庭立即意兴阑珊,只觉再无做官之意,只想尽快了解此事回乡侍奉老母。

好在贾南鹏秉公办理,在认真的查验了孙传庭的病情,反复检查确认他是真的聋了之后,写了一道奏疏给皇帝实情禀奏。

哪知道接到禀奏的皇帝勃然大怒,立即认定贾南鹏和孙传庭串通勾结,蒙蔽自己,立即下诏给锦衣卫,将两人一同逮拿进京下狱。让满朝文武十分的愕然。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