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14章:推荐

在大明说起遵从祖制,那真是很扯淡的事情,但是有一个事情对于祖制的遵从达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那就是田亩税的征收方式。大明的田亩税征收,始于洪武十四年间统计的鱼鳞黄册,所谓黄册就是记录赋役的黄册,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载大明所有老百姓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并按从事职业,划定户籍,主要分为民、军、匠三大类。依照黄册,来作为征收赋役的根据。

太祖皇帝规定,每十年对黄册进行补充修订,以对十年间人口的增减,田亩的变更做出记录,然后调整税赋征收额度。黄册就像是每个大明家庭的户口本加税单,一式四份,上送户部,布政司、府、县各存一份。全国各府州县的黄册都要存放过来,而且每十年就有新的一份,因此户部专门在南京玄武湖上的三座小岛上建造库房数十间,来保存黄册,到如今已经有两百万本以上。

按照鱼鳞黄册记录的各省各府州县的田亩、人丁数量,确立赋税和秋粮额度。毫无疑问大明两京一十三省里,南直隶也就是江南地区的税赋额度最高,每年是三百三十万两,约占大明总收入的23%,而广东是多少呢?只有三十二万两,几乎就是南直隶的一个零头,这个放在明初刚刚结束战乱的时候还能说得过去,可是经过两百年的发展,除了万历晚年之后的增加的三大征,广东还是缴纳这么多的赋税,而占据整个大明赋税比例跟洪武年间一模一样,这就说不过去了。

尤其是在进入崇祯之后,北方连年灾荒,流寇肆虐陕西、山西、河南、湖广等中原腹地,东虏劫掠直隶和山东,大明整个北方都是狼烟四起,饿殍遍野,即使是这种情况下,户部依然因循守旧,各省的赋税征收额度没有丝毫改变,遭遇灾荒和流寇肆虐最严重的之一的河南省,每年依然要上缴150万两银子以及60多万两的加征,相比之下,享受着安宁和平的广东依然只是缴纳那么多的赋税。

而这也是大明如今很现实的一个现状,北方连年灾荒,辽东和直隶沦为对抗东虏的战场,老百姓被掳掠杀戮,陕西、河南和湖广等地则被流寇肆虐,整个北方像是喷涌的火山,残酷有如抵御,老百姓能够活着已经是极大地幸运。而广大南方有北方在前面顶着,却整日的抱怨税赋又增加了,税赋更重了,他们丝毫体会不到北方的水深火热,不明白若不是北方挡住东虏和流寇,南方该会惨成什么样子。

“两广总督张镜心乃是河南人,自然知晓河南遭遇天灾、闯贼肆虐,为早日平定闯贼,他也定然会尽心竭力的筹集银子,采购兵器以武装陕甘军的吧!”刘遵宪也颇为认同这个建议。皇帝点点头,暗想以前为什么没有想到过这个主意啊?

刘遵宪想了想举一反三的说道:“如此说来,福建这些年很是安定,郑芝龙招抚之后,荷兰人、海寇再也不能作乱,境内风调雨顺,如此,可不可以同样让福建巡抚征集银两,采购兵器火器呢?”

皇帝连连点头,同意了这个主意,于是刘遵宪也立即学刘重元一样在矮几上坐下,写下了两道奏折分别要求福建和广东采购兵器,合计刀枪十万支,火铳六万支,佛朗机一千位,红夷大炮两百位。

刘重元又建议说:“兵部出具了一份兵器制造规范,对大明所有的兵器,无论是冷兵器还是热兵器都要进行标准化生产,以便于战场通用互换。工部莫若将此规范一并发往广东和福建,要求他们照规范生产。”

刘遵宪点点头,将这一条写入奏折之中。很快奏折写好交给刘重元,刘重元大略看看之后,以内阁次辅的名义给出票拟,“同意工部所请,要求广东和福建保质保量的完成军功生产,于崇祯十五年新年之前,分别运送到潼关和京师。”

奏折再交给皇帝,皇帝看的很是仔细,然后才交给司礼监太监,命令披红盖章,然后下发到广东和福建。

皇帝没想到困扰很久的财政和兵工生产问题,今晚上居然就能这么顺利的解决了这样一个大问题,心里很是兴奋,也对头一次运转的军机处大为满意,也对军机处带来的高效率很是欣慰。他本来就是一个很急躁的人,很多时候急躁的甚至让人好笑。例如朝堂上某位大臣

被他选定外任,尤其是重要战区的外任,他恨不得官员出了宫门就直接赴任。

所以,当看到今日议定的几件大事,军机处当堂就拟定好诏旨,立即就能下发执行,这效率不知道比以前要快多少倍。

这首次的御前军机处会议,一直持续到夜里才算是结束。刘重元等四位军机疲惫的走出宫,李待问甚至是被小太监们抬着出来的,他的痿病颇为严重,稍稍站一会儿就浑身疼痛站不住,因此大部分时候皇帝都会赐他座位,可是今日的御前会议议事时间很长,而且跟户部的关系很大,李待问也只能强打起精神。会议最后,他基本上都是委顿在椅子上。

四人默默的在宫中走着,前面两个小太监打着灯笼引路,四个军机默默的想着各自的心事,刘重元压低脚步,走到李待问旁边,见老尚书很是疲惫,半睁着的眼睛毫无焦距,不由轻声问道:“老前辈可还能坚持的住?今日全是学生的错处

,一个议题接着一个议题,倒是没留心忘了老前辈身体不适了!”

说起来李待问还是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人,刘重元提议让两广总督筹集银两采购兵器,家乡父老的负担可是要加重了,不过他倒是没有提出反对意见,一来涉及到家乡他得要避嫌,他反而不能提出任何的反对意见;二来嘛他倒是觉得刘重元说的颇有道理,北方灾荒连连战事频仍,只能想办法减负让其休养生息,南方未遭天灾战乱的省份确是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子乔啊,老夫老了身体不中用了,虽说放不下皇上放不下大明,可是也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子乔为内阁次辅,又是军机处总理,还请子乔能为老夫在皇上面前说说,放老夫回乡吧,让老夫死在家乡,省的孩子们还得千里运送老夫的尸骸回广东。”李待问疲惫的说道。

刘重元闻言一愣,又认真的看了看李待问,眼神之中确实慢慢的疲惫的真诚,想了想说道:“老前辈鞠躬尽瘁,为大明呕心沥血累坏了身体,回乡调养调养也是应该,待养好了身体再回朝为皇上效力却也不晚,学生定当想办法向皇上进言。只是户部紧要万分,当下我大明内外交困,四处用兵,军饷的缺口很大,皇上也是担心无人能够接替老前辈,所以才咬牙狠心的让老前辈坚持的。若是想不到合适的人选,皇上恐怕依然不会同意老前辈返乡啊!”

听到“合适”两个字,李待问睁开眼睛,看了刘重元一眼,沉默片刻,问道:“子乔以为何人合适接任户部尚书?”

刘重元连忙逊谢道:“学生年青见识浅薄,哪里能够推荐户部尚书?”随即又语气一转,说道:“只是,学生曾与蒋德璟合作两年,深感其人才高德厚,谨慎细致,勤于王事,如定要我推荐,我直觉的他是个人选,老前辈以为如何?”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