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62章:最后的进攻

一座山峰之上,飘扬着一面大纛旗,不用看清楚李信也知道上面定然是征虏大将军几个大字,因为这大纛的形制就是大将军级别的。“天佑大明!”李信仰天长啸,然后大声朝着全营喊道:“大将军孙传庭率领辽东军、勇卫营和直隶军十万人来援,我们有救了,我们有救了!”

后营一众官兵将信将疑的回头一看,果然隐约能够看到身后隔着小凌河的山上,都是明军的阵列,明军特有的红色铠甲和军旗,在青绿色的山体上显得格外的显眼。后营官兵顿时振奋起来,浑身好像又有了新的力气,赶紧深一脚浅一脚的挪进方阵之中。人就是这样,在有希望的时候能够迸发出令人甚至令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力量。

在李信的指挥下,后营新的方阵更加紧凑,站位更加的密集,长枪兵排列不在需要考虑留出空隙给后排的火枪兵射击,火枪兵也不用考虑射击的火光会点燃相邻火枪兵的火药桶。所有的长枪兵和火枪兵都是肩并着肩再无一丝间隙。越来越多的后营官兵涌入进来,原本不是一个队一个连的官兵再督标营特有的军事体制下,也能顺利的融合在一起,编组成临时的连队。

就在东虏逼近之前,后营终于重组成了一个新的空心方阵,虽然长枪长短参差不齐,一半以上都没有枪头,很多官兵甚至都没有武器,只是拿着一根枪杆或者断刀,但是所有人都满怀希望,只要在坚持一刻,援军就会渡河来援,东虏就会赶紧撤走。

来的正是孙传庭率领的大军。他在天津与勇卫营汇合,接管了兵务之后,率领勇卫营赶到了山海关准备汇合直隶军,却不想直隶军的集结仍然很是缓慢,左光先还在蓟州未曾动弹,说好的一万精锐却只到了四千多,说是左光先正督率剩下的五千多从蓟州出发,因为连日暴雨所以有所耽误。

对于这些托词,老于军务的孙传庭如何不懂这是直隶军有意的拖延。倒是不清楚是直隶总督洪承畴心有不忿所以有意拖延,还是为了保存实力故意拖在最后。对于洪承畴这位老搭档心中的不忿,孙传庭还是很理解的,当年洪做三边总督他是陕西巡抚,说起来他应该是洪的下属,而今日洪是直隶总督他确是征虏大将军,虽不是直接下属地位却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理解归理解,但是孙传庭可是耗不起,督标营已经搭乘福建水师的运输船出海,准备朔小凌河而上直接在锦州登陆,必须按照原定计划率辽东军、直隶军和勇卫营主力前往会合夹击东虏。因此在山海关等了直隶军两天还未至之后,孙传庭给军机处写了一份奏报告了洪承畴一状,然后给左光先留下命令,命其抓紧时间集结兵力,克期北上锦州与自己会合。

督率勇卫营昼夜兼程北上宁远,孙传庭在宁远召集祖大寿、吴三桂、刘肇基等辽东军主要将领开会,宣读了皇帝任命自己为征虏大将军全权负责对东虏战事的诏令,以及军机处针对锦州解围作战的计划。而直到这一刻,祖大寿等将领才明白朝廷居然筹划了这么一个庞大的作战计划,精锐汇聚、陆海并举,果然是总理刘重元的大手笔,有大气魄。

虽然是惊喜于朝廷的大战略,能够解围锦州,让辽东军摆脱当下的窘迫局面,说实在话,过去一年来辽东军独自面对豪格大军压力实在是太大了。但是反应到具体的战略上,祖大寿等将领对于朝廷的安排还是颇有疑虑的。祖大寿就觉得,督标营去小凌河北岸解围锦州城自然没有问题,根据情报,东虏主力都被豪格带着在小凌河南岸,锦州城下只有不到万人的围城大军利用堑壕防御体系围困着锦州城,督标营近两万精锐突然杀到城下,与城内辽东军里应外合自然是能够大破东虏了。

但是对于辽东军主力来说,要在东虏高度戒备的情况下从宁远一线杀到小凌河畔,等待督标营解了锦州之围,在此期间将会独自面对豪格的主力大军,是不是太过危险了。众将领都有些失望北洋军三镇主力都没有来。

祖大乐就觉得,若自己是豪格,面对后路被断,小凌河被封锁,正面又有明军主力来袭,唯一可行的策略就是正面决战,一战打垮正面明军。祖大乐就说道:“苦战大半年,辽东军已经疲敝,勇卫营不过万余人,直隶军更是还没有到。大将军,我军看似汇聚三方精锐达数万人之多,但是依然敌不过豪格所部四万精骑啊!”

祖大寿就提议,还是广派精骑,打探锦州战况,若是督标营解了锦州之围,豪格无法渡过小凌河,进退失据军心大乱之际,明军再进军击其尾可收全功。若是急于求成,明军主力反而在在松杏之间被豪格所部击溃的话,即便是督标营解了锦州之围,亦不过是昙花一现,面对回援的豪格所部,依然是失败。

孙传庭自然大为恼怒,诸将的想法严重偏离了原作战计划,若是按照他们的做法,督标营将在锦州城下独自鏖战,而且即便是督标营解围锦州成功,若是没有主力的跟进,河南岸的豪格所部将从容的绕道喀喇沁撤回义州,依然丝毫未损。

于是孙传庭摆事实讲道理,拿出大将军的权威,一定要尽快的进军松杏之间进逼豪格所部。但是奈何辽东军上下都对东虏恐惧不已,不肯贸然上前进攻,面对群情

一致又是宿将的祖大寿,孙传庭也没有太好的办法。而勇卫营虽然肯听令,但是勇卫营主要是步兵,骑兵很少,势单力薄之下,单独进军很是危险。

直到侦骑报告小凌河河口出现大批的水师舰船,正面的东虏侦骑也纷纷后撤,孙传庭以上本弹劾相威胁,祖大寿才率辽东军主力出宁远,先是花一天时间北上杏山会合刘肇基所部,然后准备到松山会合吴三桂所部,沿途只遇到小股东虏骑兵窥探,因此虽然辽东军行军谨慎,依然逐步赶到了松山集结。而此时,左光先所部直隶军还没有出山海关。

孙传庭最为着急,于是亲率数百勇卫营骑兵当先赶到了松山,祖大寿不敢让孙传庭冒险,若是朝廷钦命的大将军失陷在这里,那他祖大寿定然被治罪。于是也只能无奈的亲率降夷左右营三千余精骑加速赶上孙传庭,两人一起赶到松山,此时已经是入夜,而此时督标营已经赶到了锦州城下,而福建水师正在遭受水火交攻。

辽东军的精锐侦骑付出巨大的代价顺利的突到小凌河畔,侦查到福建水师确是封锁了小凌河,原本满山满谷的豪格所部东虏主力也不见了踪迹,只是遭遇了大批的小股东虏侦骑在封锁道路和通讯。直到这个时候,祖大寿依然力主慎重,将主力聚集在松山周围,一旦豪格所部东虏突然扑出来,主力依然可以缩回松山城内。当然辽东军各部依然在源源不断的从宁远、中后所、杏山等地赶来松山。

直到这一日的夜里,辽东军侦骑接到了水师从海上登陆送来的战报才知道,督标营在河北岸遭遇黄台吉亲率的东虏主力约有近十万人,孙传庭、祖大寿等人面如土色。而孙传庭立即要求辽东军和勇卫营赶紧出击到小凌河畔,掩护督标营从河北岸撤退。而辽东军上下听说黄台吉亲率东虏主力全至,都有了畏惧之意,希望赶紧撤回宁远。

即便是隔着西门山、乳峰山和小凌河,依然能够听到河北岸隆隆的炮声和喊杀声,战况之激烈让所有人都震惊不已。

孙传庭再也忍受不住了,当堂请出尚方宝剑斩杀了辽东军副将夏文福,震慑了所有人。而祖大寿也清楚就这样扔下督标营撤退,即便是安全回到宁远,也过不了皇帝和刘重元这一关。于是辽东军上下鼓起勇气,小心翼翼的从松山向北进攻双门山和乳峰山,小心的戒备西面和东面,谨防东虏骑兵突然杀出。

直到到了夜里,就连河南岸都有了炮声和喊杀声,夜不收侦查到河南岸督标营正在和东虏豪格所部交战,孙传庭更加的急切,连连督促诸军加速行军,并亲率勇卫营走在最前面。到了天亮又下起了大雨,山路湿滑难行,孙传庭干脆下马脱下铠甲手提宝剑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在最前面,终于遇到了督标营前营,这才知道东虏在河南岸只是虚兵,顿时愤懑得只想吐血,恨不得杀人。

勇卫营、辽东军赶到河南岸边,居高临下,清楚地看到了河北岸的战局,密密麻麻满山满谷的东虏,正在围攻督标营,大雨之中,督标营有如大海之中的礁石,遭受东虏一浪高过一浪的冲击,尤其是位于最前方的后营方阵,不断地被东虏冲破阵型,绞杀在一起,又不断地重组阵型。

勇卫营和辽东军看的目瞪口呆,天下还有如此的强军,与东虏近十万主力鏖战两三天居然还有奋战若斯,岂非天兵乎!

孙传庭急切的想要救援河北岸的督标营四营,他清楚地知道,督标营不仅仅是总理刘重元的心血,更重要的是作为大明当下最精锐的部队,乃是平灭东虏扫荡天下最重要的力量,也代表着明军今后的建军方向。若是这样一支部队被东虏吃掉,那么大明将再无敢于东虏对悍之军。

可是现在尴尬的是,虽然福建水师控制了小凌河,但是由于河南岸无法靠泊,陆军登船效率很低,想将河南岸的部队渡到河北岸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前营坐营官刘佑甚至跺脚说道:“早知主力将至,前营就应该留在北岸,至少还能分担一些压力,大将军为何不能早来一步啊!”

刘佑赶紧的请水师再将前营渡回河北岸救援。可是水师既要发炮轰击支援北岸,又兼南岸难以靠泊,如何能够短时间将前营渡回呢?一众将领急的直跳脚。

河北岸的黄台吉以及一众王公大臣,从最开始的惊愕焦虑中渐渐醒过神来,看出了明军的窘境,立即转忧为喜,更是督促前方加紧进攻,一定要在河南岸的明军渡河过来之前彻底干净的消灭当面的督标营。

号角声中,东虏开始了最后的进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