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75章:东虏定策

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就在大明紧锣密鼓的调兵遣将,准备三面钳击东虏的时候,黄台吉也在连日的召集各旗王公还有汉军旗的高参们进行商讨,商讨接下来的对明战略问题。

黄台吉于天启七年登上汗位,算起来比崇祯早一年,但是他登上汗位时已经是在战场上纵横驰骋二十年的老将了,虽然当时他还只有三十四岁。

这十几年来,从四大贝勒同受朝拜到一人南坐,黄台吉逐渐摆脱内部的掣肘,然后带领东虏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漠南蒙古全数归清,漠北蒙古虽尚未归顺,但已向清朝通贡,朝鲜与大明断绝关系向东虏称臣,现在对东虏来说,唯一的敌人只剩下大明了,唯一的进攻方向就是大明。

自从多尔衮率领大军回转沈阳之后,八旗上下都在商讨着报复问题,此次入寇大明京畿,于巨鹿惨败,就连右路军主帅岳托也被擒然后押赴京城凌迟处死,无论是出于鼓舞八旗上下的士气,打击大明刚刚升腾起来的军心考虑,还是为了压制漠南漠北蒙古还有一直心向大明的朝鲜,黄台吉都认为应当立即展开一次对大明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可是之前几天,八旗王公的会议上,代善、多尔衮、豪格、多铎、济尔哈朗和阿巴泰等一干兄弟子侄商量这事儿的时候,让黄台吉失望万分。说起对大明的军事打击战略,无论是德高望重的代善,还是年轻气盛的多铎,就连自己的儿子豪格,黄台吉都明显看得出来,所有人都是不积极。

跟大明打仗从努尔哈赤七大恨起兵到现在,已经二十年了,就算是年纪最小的多铎,也已经在战场上奔波了十年了,任谁也不是铁打的,谁又愿意一年又一年的搏杀于锋刃之见呢?谁不愿意妻妾成群儿孙满堂,闲了闲了去打猎放歌,天天打仗年年打,打的个什么劲啊!

要是说有战机那大家伙儿也不含糊,可是面对庞然大物一样的大明,还能怎么打?近一点儿的打关宁锦防线,关外八城一座座的啃下来,可是啃不下来啊!

去年,就在多尔衮、岳托率军从蓟州入寇大明京畿的时候,辽东明军主力在祖大寿率领下刚刚越过山海关进京勤王,黄台吉本人就亲率三万满汉蒙精锐携带二十门红夷大炮围攻关外的松山城。松山城位于锦州以南二十里,如果攻占了松山城,东虏也就切断了锦州城与大明腹地的后勤线和交通线,也就是说,一旦东虏攻占松山城,也就意味着锦州的失守,关宁锦防线就只剩下了关宁,战线将先前推进上百里。

志在必得的黄台吉,率领礼亲王代善、多罗贝勒尼堪、贝子罗托,当然最重要的是孔有德、尚可喜率领的天佑兵和天助兵,以及石廷柱、马光远率领的汉军重军部队,所谓重军就是操作火器大炮的汉军八旗。

一向用兵谨慎的黄台吉当时也是踌躇满志,因为松山城内,只有副总兵金国凤统帅的三千明军,面对三万装备二十门红夷大炮的八旗军,能坚持几天?黄台吉估计最多十天。

可是现实狠狠地打了黄台吉一记耳光,天助兵、天佑兵和重军部队,以红夷大炮,将6—15公斤重的铁弹连续轰击松山城墙上的垛口,在连续三天的猛烈轰击下,包砖的城墙很快就被轰的满目疮痍。但是,在随后八旗步兵的爬城过程中,还是遭到松山明军火器的猛烈射击,遭到重大杀伤。

随后,八旗军再次以火炮猛烈轰击,上百门红夷大炮、大将军炮、佛郎机炮等各类火炮对松山城墙猛烈轰击,昼夜不绝,城垛尽坏,可是松山明军出乎意料的顽强,炮对炮、枪对枪、弓弩对弓弩,刀枪对刀枪,没有一丝一毫的怯懦,让一贯勇武,以为白刃相交就能压倒明军的想法完全破产。

战至元月,东虏携带的炮弹和火药全部用完,恼羞成怒的黄台吉又从沈阳调集各类大炮二十七门,火药400斛,以加强攻城火力。自觉靠云梯爬城无效的东虏,又尝试挖掘地道到城墙下,然后塞上火药爆破,但在顽强的松山抵抗下,屡屡无功而返。到二月份,传来巨鹿之战战败岳托被俘的战报,同时顿兵于坚城之下而不克,黄台吉才悻悻然的率军撤回沈阳。

三万大军耗费两月时间,浪费入寇京畿创造的大好机会,损兵折将两千多人,耗费大量的火药、物资,却没有攻下区区一座松山城,这也就是明面上说无功而返,但其实就是一场大败仗。

而这场仗,也让东虏上下都看到了,进攻关宁锦防线的难度,这关外八城太难攻了,这他娘的还能怎么打?要火器有红夷大炮,要精兵那可是最强悍的八旗军,可以想象到的优势条件都具备,就是攻不下松山城。

这可是一座小小的松山城,只有三千明军,这要是雄壮的锦州城,有近两万祖家军防守,可怎么打的下来。

打关宁锦防线啃不动,以往数次得利的绕道蓟州扫荡京畿,刚刚又遭遇惨败,很简单的道理,绕行上千里,既无后援又无粮草辎重,深入敌境两眼一抹黑,这次岳托不就是吃了这个亏嘛!而且绕行关宁锦防线,就算是打到京师城下,也不过是抢点儿金银珠宝、子女玉帛,这他娘的又有多大用处呢?在座的旗主王公们,那都不稀罕了。

这左也不行右也不行,那打大明的哪儿?而且还有什么打头呢!我大清东至朝鲜西至青海,南至锦州,幅员万里,那就是跟辽国、金国一样的大国了,干嘛不学当年的辽金,干脆与大明议和,兄弟几个该享受享受富贵了。

这些年,虽然战事频仍,但是多尔衮、多铎、豪格等人貂皮锦缎,美女珍玩、抽烟打猎,只要是享受的东西,那是样样精通,即便是黄台吉屡下诏旨,也制止不了。

心里面抗拒再进攻大明,抗拒打仗,但是明面上当然不能表现出来,一众王公旗主们都是说:奴才们唯皇上马首是瞻,皇上指到哪儿奴才们就打到哪儿!

在八旗王公这里没有什么收获,但是一众汉官那里,黄台吉倒是大有收获。从努尔哈赤反明席卷辽东以来,越来越多的大明文官武将读书人背弃祖宗,背弃母国,死心塌地、绞尽脑汁为他们的女真主子出谋划策,把攻击目标对准了原来的父母之邦,要把它一口吞下。

他们视与大明议和为末日,只盼望东虏能够击败大明一统天下,他们的叛逆之举才能洗白成为从龙入关的开国功臣,至于由此杀戮百万千万计的同胞,他们哪里会在意!

针对大明的进攻,八旗王公们无计可施,以范文程、张存仁、祖泽溥等汉官提出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最狠,名曰刺心,仍然是绕过关宁锦防线从蓟州直捣京师,一举覆灭大明,然后南征北讨,一一消灭不肯归顺的大明官员。

中策是绕道攻取山海关,置关外八城于绝地,名曰“断喉”。

下策最温柔敦厚,屯兵广宁,威慑锦州,迫使明军节节弃守,一路缩回山海关,名曰“去手足”。

黄台吉这些时日,总是在思索汉官们提出的上中下三策,大脑往来运转,心中不断盘算。

上策看起来获利最大,但是风险也太高。要是能够攻取大明京师,一举擒获大明皇帝,崇祯二年已巳之变的时候,自己已经率军打到了京师城下,何须等到现在。京师作为大明帝都,城高墙厚守军众多,而且一旦被围,各地的勤王兵马将会源源不绝的涌来,一旦短时间内不能破城,就有可能陷入内外交困全军覆没的危险。

而且,京师之所以重要,那是因为皇帝在城内,万一皇帝突围向南了,十数万八旗军该怎么办?就算攻破了京师又能如何?根本就守不住,这在崇祯四年永平四城的失守就能看得出来。

至于中策,黄台吉都有些觉得,这是不是那帮子汉官觉得自己喜欢看《三国演义》,所以凑了个上中下三策,这中策也太不靠谱了。京师城高墙厚难以攻打,这山海关就好攻打了?山海关可是天下雄关,他亲率的三万八旗军带着上百门火炮、有充足的后勤补给,都没有打下来三千明军守卫的松山城,这帮子汉官凭什么就能觉得千里绕行不带火炮能够攻破上万明军守备的山海关呢?

倒是这个下策还是有点儿意思的。经过这次巨鹿之战的惨败,黄台吉也看出来,就算是关内胜再多,终究只能劫掠一些财帛然后撤回辽东,要向取大明而代之,就必须要攻破关宁锦防线,攻破关外八城,打通进军京师的大道。

而通过松山一战的教训,关外八城守城甚坚,八旗军缺乏攻取坚城的能力,而如果还想要攻城,那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围,长围,一直围到守军自己出城投降。

这在崇祯四年有一个现成的战例。那一年,明军修筑大凌河城,试图将关宁锦防线向前推进,压缩东虏的战略空间。东虏主力随即包围大凌河城,将祖大寿、何可纲率领的万余精锐明军围困在城内。八旗军环城挖了四道壕沟,并筑起一道一丈多高的墙,将个小小大凌河城围得如铁桶一般。

之后,东虏围城打援,击败了后方明军组织的数次救援,大凌河城被围数月,粮草耗尽,三万多军民饿死近半,无奈之下,祖大寿杀掉不肯投降的何可纲,然后率军出降。

大凌河之战,袁崇焕和孙承宗苦练数年的辽军精锐,损耗殆尽。

想到这些,黄台吉遂下定决心,以锦州为目标,在重演一次大凌河。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