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75章:海运军粮

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对于兵工厂,刘重元是寄予了很多很大的期望,幻想其成为中华民族迈进工业文明的起点,幻想其促成中华文明走上科学技术的大道,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饭要一口一口吃,刘重元画的这张大饼深深地吸引到了王徽,也吸引到了傅汎际、金尼阁和汤若望等一帮西洋传教士的到来,因为刘重元允诺将会在山东某地筹建一所大学,专门教授西洋知识。

还有,刘重元允诺,他可以默许传教士们在临清城内自行修建一座教堂,自由传教。这些条件极大地吸引了传教士们。

其实不仅仅是刘重元,直隶总督洪承畴也在邀请传教士们前去帮助铸造火炮。直隶防务压力更大,而且去年一战,蓟州兵马损耗殆尽,洪承畴带来的秦军装备本来就差,对装备的需求非常旺盛,可是同样受限于工部兵工厂武器制造产能和质量的限制,着急的洪承畴也打算自建兵工厂。

不过,洪承畴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刚刚过去的四月里,得知要留在直隶,归乡心切的秦军发生了十数起哗变,还有两千多兵马干脆逃亡准备返乡,洪承畴一边追回逃兵,斩杀了数十个带头的,一边发下大笔的犒赏银大加安抚。这样一来自然就没钱去搞兵工厂了。

刘重元还是给他写了一封信,大意是反正你那儿的兵工厂还没开起来,传教士们就先来山东吧,等你那儿具备条件了,你在邀请他们过去,我这儿绝不阻拦。洪承畴也是无奈,没银子啥也干不了,这些日子听说也在学刘重元,在直隶境内的东光、沧州、天津和京师崇文门增加钞关,说不准过些日子真能开办起兵工厂呢。

以北洋总督的名义,向莱芜所在的济南府、兖州煤矿所在的兖州府下发总督令牌,命令全力配合王徽筹建莱芜兵工厂,不得有丝毫的耽误,同时从教导营中抽调了十几个练不出来的举人、秀才,安排到兵工厂辅助王徽。

兵工厂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且看王徽他们去平地起高楼了。

户部来了公函,严正的警告了刘重元,要求他迅速将粮食采购价格降下来。原来,由于刘重元在山东高价收粮,大批的粮商,将大批原本要运往京师和九边的粮食,直接在山东就卖掉了。甚至不少运送漕粮的槽丁干脆偷偷的将漕船上的粮食偷运下来卖掉,给户部在京师的购粮征粮行动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总督府下的军粮和山东常平仓里,目下一共有多少粮食?”刘重元对侍立在一旁的师爷问道;这名师爷姓肖,五十多岁的老举人了,是颜继祖推荐的。颜继祖要去广东任职,在山东聘任的十几个师爷只有两人愿意随他前往广东,留下来的人就推荐给刘重元,说是用着好用就留下来,不然赶走就是,不用看他颜某人的面子。

“启禀部堂大人,目下总督府采购的军粮,总计有十九万七千石,目下每天都有三万石以上被购入,山东布政使下属的几大常平仓账面统计有二十八万七千余石。”这肖师爷负责钱粮账目,对于新总督十分重视的粮食数目还是很清楚的。

刘重元点点头,这就有五十万石左右了,可是既要供给北洋军的军粮,又要备灾备荒,这当然是远远不够的,有心顶住户部的压力,继续高价购粮,可是又担心彻底激怒户部,现任户部尚书李侍问刚刚接任,且得圣宠,这样顶牛下去恐怕会两败俱伤。

“部堂大人若是担心军粮不足,学生这里倒是有一愚之得,或能稍解一二。”阶下肖师爷突然说道。

“哦?”刘重元看了看一脸平静的肖师爷,来了兴趣,说道:“你且说说看!”

“学生有位同乡名叫沈廷扬,子季明,其人家资巨富,但是为人慷慨有志气,崇尚侠义。去年跟他相谈起漕运,他曾经提到过漕粮海运,学生想,现在既然北洋购粮与户部购粮相冲突,部堂大人何妨尝试海运购粮呢?”

“海运漕粮!”刘重元坐直了身子,这倒是个好办法。

海运漕粮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早在前朝元代,定都大都同样需要南方的粮食供给,天生视野广阔富有冒险精神的蒙古人,就以海运漕粮为主。本朝开国时,同样曾经以海运粮食到北方九边,不过之后,在确定了运河漕运之后,海运彻底衰败,而海禁之后,海运漕粮更是全面废弃。

现在当然不是重启海运漕粮,只是从江南采购粮食然后运送到山东,这风险更小,而且沿途损耗更低,倒是可以一试。

“部堂大人若是不想劳师动众,学生倒是可以去往江南走一趟,请这位沈季明代为采购一批粮食,通过海运运送到登州。”肖师爷自然是明白刘重元的顾虑,当即建议道。

“好!”略想了想之后,刘重元当即写下一封军令,盖上总督大印,递给肖师爷,说道:“那你就代我走一趟江南,如果这位沈季明愿意,本官在登州等着他的粮食,海运比起运河漕运价格更低,不过本官仍然以1.5两每石的价格收入,绝无虚妄。”

想了想,这肖师爷虽有总督军令,但是空口白牙,要让人花费巨万运送粮食渡海而来,也是不容易,当即又说道:“这样吧,本官再给你写封信,你如果跟这位沈季明谈下来了,你再去找五省督粮蒋巡抚,从他那儿提一笔首付款,以资信用。”

正在琢磨怎么说服沈廷扬的肖师爷,顿时惊喜莫名,这有了一大笔白花花的银子,这次的任务那就毫无难度了,他不仅不需要想方设法的争取沈廷扬的信任,反而是带他发财啊!这哪能体现出他的能力来呢!

犹豫片刻,肖师爷还是咬牙说道:“其实部堂大人,这沈廷扬热衷功名,只是也是屡试不第,若是部堂大人能够推荐其出仕,学生倒是觉得,有把握将这粮价压下来不少。”

刘重元一听,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还是官位动人心啊!

“这沈廷扬是什么功名?”

“这个,这个,他跟学生一样,屡屡止步于乡试!”

止步于乡试,那就是个秀才了,这倒不好办了。若是有个举人功名的,刘重元推荐做个知县一点儿问题都没有,这宋一鹤举人出身都做到巡抚了,陈新甲举人出身也做到了宣府巡抚。但是要是连举人功名都没有,那就不大好安排了。

想了想,刘重元说道:“这样吧,若是这采购军粮的事情你们俩办的得力了,沈廷扬可以招募一支水师为团练义勇,就驻防在东江为朝廷效力,你可入其军中参赞军事,之后本官就奏请朝廷授予你二人军职。”

又担心他们两人不喜军职,又补充道:“等北洋军有所动作,本官在将你二人划入立功受赏名单里,转入总督府文职,再转为地方官,你看怎么样?”

两个秀才功名的白身,要直接做官当然会惹来非议,但是再北洋大军下做个小小军官那当然无所谓,然后在北洋军内转成文职,在由北洋军内转到地方,推荐为知县甚至知府,那就没问题了。这要是后世湘军、淮军的常规操作。

肖师爷大喜,连忙跪下重重磕头,痛哭流涕的说道:“部堂大人知遇之恩,肖某没齿难忘,定当竭忠尽力办好差事,以报大人隆恩。”

刘重元看着这个五十多岁的老先生,高兴激动地如同已经已经做上了督抚一样,不过有些感叹,这没有功名的人,对功名利禄的渴望,实在让人叹息啊!又嘱咐了一番购粮的细节和要求,刘重元让肖师爷带着一队侍卫前往江南。

一连大半个月都在总督府忙碌,处理文书,回复信件,接见文武官员和士绅。

这日,有门子来报,说是大人的亲戚从湖广来投。刘重元叫进来一看,甚是高兴,居然是大哥之子,也就是自己的亲侄子刘德书,还有自己的几个堂兄弟、表兄弟,十好几个人。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