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因我祧明 > 54.高名衡取卷尚书

被锁在贡院里的高名衡当然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情形,而且最近小十年,他基本上不是在挨打,就是在去挨打的路上。一会子李自成打他,一会子东虏打他,一会子左良玉打他,真的是一路在挨打,永远不停歇。

好容易点了一次主考,偷得浮生半日闲,把早就丢掉的经书拿起来简单的翻一翻。和乡试不同,不需要再出点什么乌七八糟的截搭题,国家抡才大典,全国顶天也就大几千万把人来应考。

录取率高达百分之五,甚至有可能到百分之十,竞争的激烈程度已经大大缩减。要知道明代历史上可是有过三四万名秀才监生去竞争本省几十个举人名额的事情的,不出点恶心人的题目,根本没办法把人都给刷下去。

这就叫内卷,翻着花样的卷!

理论上题目都是高名衡自己出的,但是高名衡没有点过翰林,他中进士的名次不咋滴,三甲倒数。说来现在担任鸿胪寺卿的左懋第,名次比他还低几个,加之又未考上庶吉士,起家任的南通州如皋知县。后面十来年基本在挨揍,书本上那点东西,早就荒了。反正他军功出身,倒也不用在意什么词章。

可这不是要出题嘛,所以原本可以单独出题的高名衡,便找来了副考官王燮。之前朱由桦不是为了拉拢王燮,暗示他以后有机会入阁嘛,但是王燮的资历尚浅,担任左副都御史已经是超擢,需要把履历搞得好看一点,所以点了副主考。

王燮对于做副主考,那一点屁话都没有,在都察院听说点了副主考,高兴的人都要跳起来。在一众同僚的恭贺下,美滋滋的自己关进了贡院。

两人是河南的老相识了,也没有过什么纷争,聊起考题来自然和睦。最后经过商议把经义、诗赋、策问等题目都拟定出来,便坐等考试。

唯一通气的就是张煌言这件事,两人都瞧出来朱由桦对张煌言的赏识,这一科肯定想把张煌言给选中了,好直接安排做官。

“可知那张苍水所治何经?”王燮也有些犯难,张煌言这小子当初拒绝了朱由桦的保送,两人又不知道张煌言的才学如何,不好选啊。

“治《尚书》。”高名衡到是问到了这件事。(我编的,张煌言治哪经我也不知道)

参加会试的考生,五经一般只考自己所专攻的一经而已,当然也有大佬五经全考,可是除了神仙,一般是做不完这么多题目的。所以基本上都是按照自己所治经书,尽力发挥,以求能够打动阅卷的本经考官。

《尚书》是许多考生的选择方向,明代会试往往会设置好几位同考官专门阅某经考卷,这次既然有了张煌言这个变数。高名衡和王燮为了保证张煌言能中,也只能亲自去《尚书》这一房,把所有的尚书卷子都给瞧一遍咯。

日子过得很快,纵使是难得的休假,高名衡也保持着相当不错的作息。那些同考官就不行了,因为贡院无聊,没有娱乐,所以只能饮酒宴席为乐。历史上有许多考官喝的醉醺醺的去阅卷,也不知道多少好文章因此而埋没。

高名衡不是严苛的人,他也没有精神去改变这种陋习,只当看不见。说到底他不过是旧式的官僚,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如此而已。希望高名衡大刀阔斧的改革,比较难,但是他好在比较开明,知道大明不改不行了。

听着贡院外号炮鸣响,锣鼓开场,南方约四千名举人进入考场。因为南京是南直隶乡试的考场所在,组织会试当然就不会两眼一抹黑,一点儿经验都没有了。官吏兵丁都是按着经验,和以前乡试一样搜检。

这届恩科,少了北方四千人竞争,理论上高中的概率提高了一半,许多举人还是很激动地。毕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走到这一步,都不容易。

因为江南贡院几万个座,所以这次便不安排那种马桶旁边的“粪号”考座了,大伙儿尽量靠着明远楼中间坐,方便考官们巡场。

这里不妨多提一句,不过几千名考生而已,理论上高名衡是可以一个一个的看过去,反正考期九天,完全能找到张煌言。只要随便记住一段张煌言答卷上的句子,不就等于能保证录取了嘛。

其实考场并非完全开放的,整个贡院按照千字文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字号排序,可能二十名或者三十名考生排在天字号考舍。在进入这一排考舍之后,考舍门口的栅栏便会封闭,里外都不允许进出,防止作弊的发生。

但是这个考舍中的考生却视情况可以在考舍里自由走动,甚至交流。历史上曾经有考生在走道中反复推敲,然后将自己的破题给朗诵了出来。因为考题很难,其他人原本毫无头绪,结果听了此人的破题,一个个茅塞顿开,结果整个考舍二三十人全部中试。

在这样实际一个个考舍封闭的情况下,即使贵为主考官的高名衡也不可能把所有考舍全部打开,进去看每一名考生的模样。

要说考试作弊通关节,古往今来都没办法完全禁止,可是事发临头,一时之间难以就手,还真是一个难题。

随着考试结束,高名衡和王燮先是稍等了一二日,等尚书一房的同考官送卷来看。稍看了几篇,

大抵上文章还是可以的,毕竟同考官们也都是进士出身,眼光未必能差多少。

抬头暗示了一眼王燮,王燮会意,便起身去尚书房巡视。把那些考官黜落的考卷一一拿起重审。好在《尚书》不比《诗经》,考的人也就比《春秋》多一些,加起来不过几百张卷。那种写的不来事的,想来根本就不可能是张煌言的卷子。

反复确认之后,高名衡和王燮基本上已经把所有尚书一房中能入眼的考卷都选中了,想着应该万无一失,便揭名唱卷。

在场的十六位同考官将自己最属意的试卷交了上来,高名衡比对过考生墨卷与誊抄的朱卷之后,表示认可。出于某种特殊的心情,高名衡先走到尚书一经的荐卷之前。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