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因我祧明 > 57.外患一解必内忧

朱由桦在各处的战事大致平稳之后,其实也在考虑对内部的问题。而且他很清楚,这个问题太大了,大的根本没边,想要完全解决绝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此前朱由桦在张煌言,以及内部阁僚的支持或认可之下,对国家的盐法重新修订。但效果并不如预期的那么好,虽然因为缺钱缺粮,江北的孙传庭着力于恢复淮盐的生产和运输。扬州的黄端伯也尽力配合,督造漕船运船。

中央户部这边也重新额定了新盐引的总数,朱由桦没有皇后也没有嫔妃,自然没有外戚能够跳出来要赏。最亲近的福藩三兄弟,一个北狩,一个去世,也不用赏赐了。至于咱自己的儿子,那还没影子的事情。

京师的勋贵被李自成一锅端,南京的勋贵被朱由桦一锅端,一时间还真没有扯张老脸朝朱由桦要盐引的人。

原本寄生于国家之上那个数万人的内廷,现在就剩朱由桦一个光棍,以及被接回来的邹太后。这位是朱常洵的正妻,反正也不是朱由桦的亲妈。打发原本留守南京的几十个太监宫内伺候着算完,根本不花几个钱。

崇祯朝需要养活的庞大到几万人的内廷,现在开销省到几乎不花钱。朱由桦到现在都不住皇宫,停止一切新宫殿的建设,就住在监国府里。

已经有些希望在新朝受大用的文人开始吹朱由桦了,省宫室,绝音乐,停建设,率以国事为先,民赋皆解军前,而粗食布衣……

写的朱由桦自己都要感动了!

那皇宫还不如监国府住的舒服呢,朱由桦当然住监国府啊,老徐家住了二百多年的魏国公府,能差嘛。

回到盐法上面,原本最大的滥发盐钞的问题因为朱由桦不滥发,勋贵死绝了,外戚还不存在,还真就是能一张票就领一份盐。这盐运到江南和浙江,就能挣钱。闻着肉味涌上去的新安商人数不胜数。

他们到确实大规模的向孙传庭和堵胤锡的军前解去了足额的粮食,也开始在扬州和湖南招募流民开始屯垦土地。这符合当初恢复开中制的初衷,也达到了充实军用的目的。

但问题没有出在商人身上,出在官府这边!

或许会有人问身为官府,收税不积极,脑子有问题。怎么可能会在官府这一条线上出现了问题呢?

你还真别说,自从朱八八修订的黄册逐渐亡失流散之后,这大明朝的官府征税,还真就是一坨屎一样的存在。问题太多,很多人都反复提及过,朱由桦前世里看的明代小说,讲这个的如山如海,没必要赘述。

唯一令咱朱三始终无法想明白的,甚至以为绝对不会出现问题的地方,恰恰出现了问题。这已经烂透了的大明朝的地方官吏,没有照实征税的能力。

没错,就是没有照实征税的能力!

新盐法是要求不再按照洪武年间的那个定额征收盐税,而是按照本地的实际销售数额征收盐税。咱们当初想的不是非常美嘛,多征上来的盐税,三分之二全部留存本省本县,大部分充当各级官员的养廉银子,少部分划转衙门变为办公经费。

那么官员征收盐税,就是实打实的为自己挣钱,一定会非常拼命啊。可咱朱三大大高估了他们的能力,因为地方上的人丁数量根本就是两眼一抹黑,啥也不知道的情况。而销售食盐的行商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肯定是能少交就少交,要官员们拿出黄册,说本县有多少人,起码买了你们多少盐。

不然啊,对不住,我这就这么点钱,您看着办吧!

衙门里实际办事的差役吏员,在盐税的问题上,本来就不干净,朝廷改盐法,使得属于他们的灰色收入减少,他们没有站出来抵制主要还是因为盐税银子留在地方,并没有上缴朝廷,所以还有机会继续上下其手,没必要跳出来说反话挨一刀。

吏员不配合,老百姓更不会配合。每年到了征税的时候,原本可能五百人的大村子,立刻变成只有二百人,你们以为是开玩笑嘛?只要朝廷还在收人头税,那么老百姓为了避税,肯定是想尽一切办法做黑户的。

或者全家只有一个人两个人上户口,其余的全部只当没有这个人。朝廷想要统计本县的实际人丁,那老百姓肯定不乐意。只要上了朝廷的文书簿册,就意味着万税万税万万税,傻子才拥护朝廷的清理人口田地政策呢。

也别和他们谈什么家国大义,朱皇帝死了,换个李皇帝张皇帝,也一样要纳粮。于他们而言,没有任何的区别。既然没有区别,我为什么要豁出命了给你纳税,帮你把李皇帝张皇帝给打败了?这对我又有什么好处?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变得荒诞起来,想收税的基层官员一来地方庶务处理能力不足,又因为数千里远赴为官,对当地毫无了解,甚至可能整个县连一个可以正常交流的人都没有。有心无力四个字,就是最直白的比喻。

而基层销售环节上的其他所有人,都不想交税,而且是想尽一切办法逃税。所以就算对官员允诺收上来的盐税三分之二直接充作养廉银和衙门经费,他们也是无能为力。

最后收上来的盐税,只比往年多了几十万

而已,且这笔钱根本没进朝廷的口袋,全都留在了当地。毕竟说好三分之一要解送进京的嘛,你朱三的三分之一我们实在没有征到,明年看看,想办法征给你。

好家伙!

这玩意就和历史上广东的丁魁楚一样,虽然有广州这个明朝对外贸易的海关重镇,朝廷进出口关税收不到一万两,他自己却从海关贸易上门搜刮到了几百万两巨款。这要是能收到明朝廷手里,朱由检也不至于穷成那个批样。

说白了,还是咱们朱三对于地方上的掌控力太弱,达不到政令畅通的地步,甚至可能连政令下达都有一定的困难。

搞了这么久,朝廷又起争斗,地方也阳奉阴违!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