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因我祧明 > 32.郑军敢战显兵威

土墙上的南兵练到是练了两年,可惜从来没有上过战场。远距离释放枪炮啥的,还算可以,等八旗发了一身喊,就往土墙上面冲后,终于露了怯。

有人转身想跑!

还好小郑带着二千御营兵赶到,及时稳住了情势,后续他还从他叔叔郑鸿逵那里又拉了一千来人上岸。在有防御工事的情况下,以一守五并不算是什么太大的难事。况且这土墙还是孙传庭督修的,不是豆腐渣,可以依靠。

小郑也打了好两年仗了,大场面见识过不少,并不是十分惊慌。在战场上拥有地利防守的一方,总归是占据优势的。土墙上面还有一道矮墙,就是为了方便明军防御而用。每隔一百步,还有一座火墩望楼。

别看望楼就是个木头架子,上面也站不住几个人,可他就占了一个居高临下的优势。在望楼上面一打一个准,每次枪响,好赖都能打中个把人。至于能不能击杀,就只能看运气了。

阿济格对于包衣的死伤并不是太在乎,反正包衣可以从旗奴里面继续补充,死了也就死了。无非就是死了包衣奴才的那个八旗旗丁会伤心难过罢了,阿济格只会在意八旗旗丁的伤亡。

眼下没有盾车,且是攻打土墙,盾车也不可能推上土墙,只能在冲突的前排,命令旗丁们多举长牌圆盾,以作遮蔽。他倒不是没有想过让包衣先冲一阵,只是看土墙上面的南兵好像不怎么来事,才搁置了这个想法。

清军此战的一个关键要点就是“快”!

快冲快打,把明军大部留在黄河以北,不能够轻易的逃往河南。所以不容许试错,不容许迟疑,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把明军与黄河上面水师以及浮桥的联系彻底打断。要是派包衣上去慢慢磨,明军就会有更多的时间跑路,这不符合清军的利益。

既然如此,那与其斤斤计较,算计着那么三瓜俩枣的,不如奋力一击,一击得胜完事。阿济格直接派出去三个牛录七八百旗丁猛冲土墙,后面还有三个牛录替补,随时待命。

别看土墙四五米高,坡也不算是非常的陡峭,甚至可以说就是缓坡而已。但是对于身披两层重甲,还要竖着铁盾,举着长兵的八旗而言,那就是一段艰难的旅程。

不过军令已下,无甚好迟疑的,打头的那个汉军牛录,哇哇乱叫,就往土墙上面冲。墙上面的南兵早就施放完了火器,当初训练他们的时候就没想过训练弓箭,靠着这个射击的空隙,清军猛冲上来。

郑军的状态比南兵就好多了,他们跟着郑芝龙不知道杀了多少人。而且不管是海上的凶悍海盗,连什么荷兰的红毛夷,日本的鬼面武士,东洋西洋的景儿见的多了。荷兰人十二磅重的大炮就在脚下的水面炸开,他们一样在船上跳荡杀敌。

就你满清厉害?你厉害能厉害的过那个十二磅的大炮筒子?

相较于其他的明军,郑军在面对满清时,那种胆怯的情绪确实少了许多。手中有钢刀,身上有盔甲,干就完了。

八旗旗丁那和鬼哭狼嚎没啥区别的哇哇乱叫,丝毫没有影响到郑军的专注,也没管后退的南兵,大藤牌并列成阵,郑军就这么推挤了上去。他们单打独斗很厉害,阵列而战也一点儿不虚。

清军七喘八喘的爬上土墙,面对的居然不是那些一看就很孱弱的南兵,而是整齐勇武的郑军,虽然有些愣神,但也想不了那么许多。为首的牛录章京使得一把长刀,在左右旗丁的护翼之下,便杀将上来。

那长刀寒光闪闪,几欲噬人。若是个人站在这刀前,眨眼之间,便会被其一刀两断。可郑军不怕,他们有藤牌。这藤牌乃是用福建山间的积年老藤制作,桐油又刷又晒,韧性极大,最能防刀剑劈砍。

一刀劈上来,那牛录章京只觉得震手,藤牌上面却连道白痕都没有留下。到是藤牌后面的郑军稍微一退,显示出这一劈是多么的厚力。

蓄力一击不成,那章京也不迟疑,打你上三路你有藤牌遮掩,打你下三路你总挡不住了吧。十几年烂仗打下来,八旗旗丁哪个不是经验丰富。

甚至可以说,整个明帝国各地所有的兵马,满清实际上都是交手过得。辽东事起之后,明朝廷不断的从各地抽调精兵强将驰援辽东。虽然后来也说什么“以辽人守辽土”,但是辽人很快军阀化,变成了凭寇自重的地方势力。

靠辽兵打不过清军,那还是只能继续从帝国内部的各处地方抽调部队支援辽事。是以满清打过浙兵,打过川兵,打过滇兵,打过秦兵,但凡是明朝内部稍微有点名声的部队,基本上都送到辽东去过。

君不见郑鸿逵之前就是登莱副总兵,处于支援辽东的最前线,清军见识过福建的兵马也很正常。

没想到清兵反应这么快,郑军士兵却也不是白饶的。既然你矮身来砍我,那我就直接跳起来劈你。你有刀我也有刀,谁怕谁啊。管你是一米八的壮汉,还是三头六臂的哪吒,挨了一刀,都是一个血里呼啦的大口子,该死一样死。

刀刀见肉,枪枪见血,清军的突击为郑军坚固的阻拦在土墙的边界。郑森见此情景,让那些退下土墙的南兵赶紧装

填,这清军就堵在土墙边上,你们还不赶紧上来,给他们开几梭子。让他们尝一尝南无佛郎机菩萨的本事,知道知道什么叫大慈大悲渡世人。

南兵们见郑军确实挡住了清军,这前排有人出头,后排胆气便生了起来。譬如你在学校被人欺负过,你敢怒不敢言,直到有一天那人被校外的混混给堵住了,踹倒在地一阵好打。这时候你肯定有勇气上去踢两脚,反正趁乱那人也看不清。

比喻不太恰当,意思是这个意思。南兵冲上来,两门小佛郎机咚咚一射,就算是八旗两层重甲,这么近的距离也要完蛋。

怎么哇哇乱叫的上来,便又怎么哇哇乱叫的下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