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因我祧明 > 54.至少须得五万兵

“打大员!”

朱由桦没想到自己老丈人还有这样的志气,原本以为他已经躺平了,就等着郑韫生了儿子,他好加封南安郡王或者闽兴郡王。

“臣以为,若是能打破荷兰夷于大员之壁垒,则其自爪哇北上,越海万里才能驱至长崎与朝鲜,则所谓勾结,不破自破。”孙传庭表示如此极好。

“若说出兵,皆要仰赖老泰山。”朱由桦的海军才开始编制,根本没有多少战斗力,这个事情肯定只能落到福建郑家上面。

而且现在福建郑氏的一半兵力在长江附近,剩下在福建的人马,有没有足够的实力击败驻守台湾的荷兰军队,也是需要考量的事情。

“仅凭臣所统帅福建之水师,恐怕不足以压制大员之荷兰夷。”郑芝龙这话到是说的实话。

他和历史上的郑成功不一样,历史上郑成功因为大陆上的地盘基本都被满清攻克,同时满清又没有足以和郑氏抗衡的水师,所以他可以尽起郑氏水师人马,往攻台湾。可如今郑家五万人在外,守家的几万人里面,精锐不过三四万顶天,还需要有人留守老巢。

别到时候只带一两万人马去攻打台湾,赤嵌城就算再不济,也能有几千荷兰守军吧,一两万人进攻台湾太不像话啊。

“依老泰山来看,须得多少人马,才可攻打大员?”

“至少五万!尤其是御营右军之舟师,须得南下一道,方才能击破荷兰夷之水师。”郑芝龙继续说道。

他麾下的水师,主力舰船肯定还是福船,福建造大海船嘛。这是福建本地船工最会制造的船只,又能够用以载货,又能够装载大炮作战。只要吨位足够大,放上十门八门大炮都是轻易,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要是按照这个思路,把所有挂郑氏旗帜的船只都召集起来,多的放十门八门大炮,少的放两门三门大炮。一千条船那郑芝龙也是可以集结到的,只不过海战让这些商船上,完全就是送,没有必要。

还是要那些用料结实,专门就是为了水师打造的福船出战才好。这样的福船,郑芝龙也有上百条,装载的大炮从六门一路到二十四门的都有。

至于之前说过的夹板大船,老郑也有不少,加起来约略二十来条。夹板大船也分两层夹板三层夹板的嘛,也有大小的区别。装二十几门大炮的也有,装三十几门大炮的也有,至于老郑这趟来,坐的那条福建水师总镇座船,更是载炮四十八门。

船长超过六十米,船高也有七八米,若是开入大洋,同荷兰人炮战,绝对也是主力战舰。一轮齐射,直接打掉一条船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不过老郑的思路除开炮战以外,还有大量的跳帮战以及火攻战。这也好理解,现在的船载火炮,还没到那种钢铁巨兽铁甲战列舰八千米一万米制敌的阶段。号称可以打两千多米远的舰载二十四磅加农长管炮,一般能在四五百米处制敌就已经是很好的情况了。

真正要造成严重的杀伤,二百米三百米这个距离开炮,才是最有效的距离。在这种距离之下,设法跳帮肉搏,也是炮战的有效补充,甚至可能是必要补充。

火攻什么的,那就不需要太过于细说了,这都是用了上千年的东西,现在还是有效的。英荷大海战的时候,双方还用火攻船呢,东方西方这时候都还没有过时,也属于海上决战时的有效补充。

“御营右军除了驸马一营八千在朝鲜,可选郑鸿逵一营二万南下,松江总兵黄斌卿一营四五千也可南下,至于御营中军,也可选一营四五千南下。”朱由桦想了想,横竖朝廷这边是不可能什么兵都不派的。

老郑家做主力,朝廷再支援一点钱粮,这仗就能够开伙了。打成什么样,还是要看老郑这人的本事。

应该问题不大,老郑也是老海贼了,打水战他们老郑家可以的!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粮饷……”郑芝龙索性一并提了,你痛快我也痛快。

荷兰人想要勾结满清,不就是希望满清把南明干趴下嘛。南明倒了,老郑家也不可能独存。所以郑芝龙看的很清楚,荷兰人就是针对自己来的。既然要来弄我,那就对不住了,是你先撕毁双方的协定的。

打荷兰人固然是为了保住老郑家在东亚的海上霸权,但也是为了你老朱家保住江南半壁啊。所以我们家出人出船都可以的,但是这个开拔费什么的,你朱三得给一给吧。

亲翁婿,明算账!

“阁老……”说到钱,这就不是朱由桦完全能够做主得了,这得周延儒开口答应才行。

“今岁太仓可支一百五十万,但是此项乃是陛下恢复江北各营的用度。”钱粮不可能凭白生出来,你要干这事,那么别的事就干不得,你自己选吧,周延儒倒也不算推脱。

“老泰山以为征讨大员,需得多少粮饷。”朱由桦转头看向郑芝龙。

“银子便不要支了,能有一百万石米,便能成行!”郑芝龙不看朱由桦也不看周延儒,假装低头盘算。

他确实好算盘,福建因为繁荣的海外贸易,银子一直是不缺乏的,

日本以及墨西哥的白银大量的流入福建。可以说福建是整个中国白银最多的地方,都不需要之一。

到是粮食福建非常缺乏,大伙儿都知道福建的那个地形,基本就是山连山,除了沿海有平原之外,出去是山,进去也是山,八山一水一分田,讲的就是福建。

要不是土地稀少,农业无法养活那么多人口,也不会有这么多八闽子弟出海讨生活。每年福建都要从广东浙江买米来吃,不买就得挨饿。

现下有个来米的好机会,郑芝龙才不傻呢,朝廷在江南和湖广征收的本色米,运到福建,那价格就能翻倍。可在朝廷这,还是按照官价折算的银子。

与其他地方不同,福建这边要米比要银子好多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