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因我祧明 > 67.万事齐备五年春

“金巡按有礼!”

“甘将军有礼!”

两人互相拜了拜,朱由桦便简单介绍了一下眼前的小老头金声,徽州休宁瓯山人,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考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来就担任了监军御史,出监援京兵马。但是那时候谏言不被信用,索性就辞官归乡去也。

徐光启在任时,准备启用他,他推辞不就。后来弘光朝建立,马士英需要他这样的大学者出来装裱门面,于是任命他为右佥都御史,又推辞不就。

再往后历史就转向了,不转向的话他会在徽州起兵,然后受到黄澍奸计陷害,兵败被俘。多铎极为看重他,想要劝降了以后拿来装裱满清的门面。随即便派洪承畴劝降。

到南京后,洪承畴以故交身份劝他归降,遭其痛斥,金声双目圆睁,大声怒斥道:“岂有受恩如尔而降者!”金声的弟子江天一朗诵崇祯帝祭文以辱之。说要学习洪亨九先生,洪承畴说我就是,金声说:"呸!谁不知道洪先生已经殉国了!先帝(崇祯)恸哭辍朝,赐祭九坛,封妻荫子,你竟敢假冒洪经略?" 洪承畴被气得无言以对。

最后不屈遇害,弟子江天一同死!

眼前他的弟子江天一今年春闱中试,但是名次很一般,原本朱由桦看到江天一的名字,还有些模糊,等看到他的保人是徽州金声之后,才想起这么一位老兄。

明代确实有很多进士,中试之后就不当官了,反正不是翰林的话,下放到基层,一辈子磨到死可能也就是个知府。劳心劳力也没有多少意思,不如回家教书养望,搏一个大出名。又有一大帮子同年照拂,互相唱和。

他们在官场为你家子弟铺路,帮助你照顾官面上的事情。你在乡野著书立说,宣扬他们的“清名”。互相帮助,你好我好大家好。

等到朱由桦问起这位老兄的情况,左右年轻一点的还真不了解这位老兄,还是周延儒娴熟掌故,把人给报了出来。金声在家教书二十年,作为南直隶的名门,老周是有过了解的。

毕竟老周能够做首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能够拉过来足够的官吏,充实中枢和地方机构,让大明朝正常运转。其他人虽然有能力的不少,可是都没有他这么大的人情面子,拉不来那么多人,充任官吏。

得了,既然想到了这位金声,朱由桦准备立刻下旨召见。周延儒直说人家在乡养望,天大的名声,你朱三去,人家未必鸟你,还是我先用人情忽悠他一下。他要是肯来,你再下旨召见。他要是不肯,咱们就当不知道这回事,免得你朱三下了旨不来丢面子。

瞧瞧,老周有时候办事确实是能够补充朱由桦的不足的,难怪朱由检也说“还是他好!”。人家这个人情世故什么的,确实是世上第一流。

最后周延儒去了信,暗示了金声,说当今皇帝朱三锐意进取,广求贤才。现在想起你了,你给我老周一个面子,和他聊聊,行你就干,不行你就继续回家拉倒。

金声得了周延儒的书信,考虑的一下,感觉朱三好像还行,不是个昏聩的皇帝。要是能够纳取自己的谏言,那这一趟就可以走。于是老头就被朱由桦召到南京,两个人对谈了片刻。

朱由桦发现金声这人还行,久在乡间,对于朝廷的赋税征收,奴隶清理,还有民情管制等等,都有自己的见解。但是这个人也有理想主义的一面,他认为朱由桦应该多多任用清正廉洁的官吏,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大治。

你小子虽说是个清官,可你以为全国都是清官不成?

我也想任用清正廉洁的官吏,可那也要有啊!现在大明的官吏都不够用,胡子眉毛一把抓,全都拉上来做官了。甚至有地方出现秀才做知县的事情,连举人做知府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还要专门考核清官,那国家没人治理了。

算了,争这个没啥意思,起码金声又有名声,又对地方治理有响应的见解,以后发出去做个巡抚问题不大,朱由桦随即起拜金声为右佥都御史。

按理说右佥都御史都足以担任福建巡抚了,可是福建巡抚没有郑芝龙的点头,是不能够随意任命的。所以便高配去做福建巡按御史,且主要职务是监护福建诸军,不是插手福建的军民政务。

也是为了方便这老小子刷一点军功,将来好发挥余热,去给朱由桦管理一方。这老小子一听是去监护福建诸军,面色一改,认为朱由桦十分重视自己,好像得到了什么天大的重任一般,慨然受命。

你去了,我老泰山又不可能一刀劈了你!

虽说朱由桦是肯定要削藩的,但那一定是天下统一之后的事,现在还不得哄着老泰山。咱还希望老泰山把荷兰人给干翻了呢,怎么可能派你去钳制。

所以现在朱由桦对甘辉说的话,之前已经全部都和金声说了一遍。去了你就盯着就行,不要指手画脚,也不会给你兵权,也不会给你财权。金声连连点头,表示自己很能够理解朱由桦的苦衷。

他这趟去,一定会详细记录福建的虚实,调查清楚福建各镇的情形,了解好福建的上上下下,为将来朱由桦削藩做准备。

别的屁,保证一下都不放!

行吧!

既然老小子这么认为,那就这么干吧,只要不去惹郑芝龙就好。浑身充满使命感,觉得自己是在为大明的千秋大业添砖加瓦的金声,那干劲都要溢出来的。

一直跟着一众士兵登船,说是先熟悉一下船上的生活,免得拖累了大军的进程。别看老小子一把年纪了,身体居然非常好,还能够挥舞宝剑在船上耍剑。

嗐,朱由桦船队也规划好了,人员也配置齐了,剩下的仗,全要靠郑芝龙以及五万水军打咯。咱们也就在南京看个战报,过过眼瘾。

伴随着蜈蚣船的下水,隆武五年(1650年)的新春到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