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因我祧明 > 16.无可奈何论受抚

当此关键时刻,高名衡深谙用兵之道,城也不攻了,三面包围也放松了,绝对不能够给城内的刘文秀和李定国以太大的压力。免得因为逼的太紧,导致大西军奋死一搏,反而杀伤明军。

就和当年曹操击破袁绍,然后袁绍身死后的局面一般。如果曹军立刻攻击袁氏诸子,那么他们必然抱成一团,拼死抵抗曹操的进攻。凭借河北的实力,曹操不仅难以征服当地,甚至可能损兵折将,乃至于被一轮反推。

但是他把进攻的触角收回,作出暂时不与河北交战的姿态之后,果不其然,袁氏诸子自己内讧了。袁谭甚至引曹军进入河北,和自己的兄弟作战。

最后曹操轻易的夺取了河北四州,获得了王霸天下的基业。而袁氏连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无法保全,犬死而已。

眼前的局面也一样啊,明军已经把混乱传递给了大西军,剩下的就是等大西军自己内部产生纠纷。如此局面,肯定会有人想要投降,也会有人想着去追上西军大队。最好是平夷城内自己打一场,互相讨伐。

在高名衡眼中,死掉的西军才是好西军。就算明朝廷缺乏能战的军队,这些封建士大夫实际上对于原本的流寇军队,还是充斥着敌意。顶多就是高名衡表现的不那名明显罢了,像是何腾蛟,那就是一直表现在脸上的。

他这一歇,没有等到西军内讧,却先等到了笪闳。

从南京星夜兼程赶来的笪闳,除了带来大量的军械以外,还带来了朱由桦的圣旨和口谕。圣旨是务必认真恢剿,不可懈怠,都是老一套了,无甚好说。至于口谕,那就只对高名衡和何刚两人说而已。

尽量不要对西军大杀特杀,将其人马保留下来,为首的孙可望杀了就算完事,把首级送到凤阳去拜祭一下朱双百。其余的人把他们拆分消化,编入其他的明军序列,用几年的时间,消化成明朝的官军。

既然朱由桦都这么说了,高名衡也无甚不可,他给笪闳介绍了一下平夷城内的情况。表示只要再等一两天,这平夷城就能有结果。

到时候别的不论,这一万多大西军就能收降。稍后再裹挟着他们做先锋,直接去追杀逃奔昆明的孙可望,既能验明他们的忠诚,也是让他们纳投名状。

至于逃跑的孙可望,高名衡反倒不是很着急,杨畏知和王朔两路人马加起来,总有好几万吧。打一个仓皇奔逃的孙可望还不是和玩一样。

西面禄丰杨畏知,南面呈贡王朔,东面平夷高名衡,孙可望已经是瓮中鳖,笼中鸟了。插翅也难飞啊,他能去哪里?

笪闳一听高名衡如此计划,也是点头。朱由桦让他来也既不是做监军,也不是做参谋的,本身笪闳就是后勤粮官出身。他也只会管后勤,打仗什么的,本身就不是他的强项。全听你高名衡怎么说怎么算咯。

此时此刻,已经退入平夷的李定国,还有本就在城内的刘文秀从震惊中恢复了过来。开始疯狂思考,他们手下这支队伍到底该何去何处?

如果投降了,在昆明的家眷能不能保全?如果不投降,那有没有办法杀出重围,转战其他地区,继续发展?

重点是孙可望那厮现在舍弃了他们,会不会逃入昆明,兼并他们留守昆明的另外一半部众,然后带着他们跑路。要是真这样,那他们两个咽不下这口气啊。自己被孙可望卖了,自己的家业还要被孙可望吞并。甚至可能老婆被孙可望睡,孩子被孙可望打,这能把人给气死。

所以怎么办?

孙可望跑路的消息估计不会有假,云南内部有人起兵也不像是假的,他们两个很清楚云南只是口服心不服。明军的动作也已经说明了明军正在等待西军内乱,到时候可以进城来捡便宜的。

“要不降了?”刘文秀看着李定国,以及厅内的十几个统兵大将。

在座的都是平夷城内的主要将领了,不管城内大西军下一步怎么做,都要眼下这十几个人同意或者支持。

“老头子就是给官狗炸死的,咱们降了,怕不是迎头一刀。”祁三升这话其实话里有话。

咱们不是不能投降,主要是投降了以后会怎样,要是投降了以后,高名衡在帐下布置五百刀斧手,以摔杯为号,那还不如不投降。现在杀将出去,杀一个明军够本,杀两个那还赚一个。

“就是就是,官府里面没有好人,姓高的在开封杀了那么多闯子,能容得下咱们!”左右诸将纷纷应和。

人嘛,都不想死的。以前那是不造反就要死,所以造起反来,一往无前,那一个个都是豁出命去和明军干。转战天下,多次战胜明军,连杨嗣昌都被张献忠给气的吐血。现在大伙儿有了家业,享了三年福,这胆子多少便小了起来。

“二哥你怎么看?”刘文秀见李定国始终不答话,也没有什么表情,便主动开口询问。

“听说对过的四川巡抚何刚,是个孤身入川的豪胆之人,派个人去,请他过来详谈。若是能谈妥,且留他做客几日。谈不妥,咱们便往外冲,能冲出去一个是一个。”

李定国也是无奈,他很清楚一众兵将已经失

去了锐意战心,现在开打,未必能够打得过明军。不如按照原计划,向明军假意投降。不接受明军的整编,保持自己独立的营伍,自己的兵将自己统领,那么将来就还有机会。

当年张献忠投降,被安置在谷城,便是如此。明朝廷在西南缺乏人手,甚至受制于吴三桂,这对于西军可能是一个聚会。

西军完全可以成为明朝廷威胁吴三桂的一股势力,只要西军能够发挥出自己的用处,那么明朝廷短时间之内,就不会拿西军开刀。狡兔死,走狗烹。吴三桂不死,西军就有运作的空间。

“好!”刘文秀一应,左右诸将也没有反对的,城内意见终于统一。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