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抗日之黄沙百战 > 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救济灾民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抗日之黄沙百战 九桃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之所以不全部清除,是因为他们害怕一次性将口子打开的太大,会导致这些灾民一拥而上,那样反而会出现踩踏等事故。

十多万人聚集在这片区域,一旦产生大规模的踩踏事故,那死的可就不是一个两个人了,而是成百上千了。

在将铁丝网剪开了几个口子之后,胡三便拿着喇叭大喊道:“所有人,慢慢排队,吃的就在那边,不要拥挤!每个人都会有的。有生病的人,往这边走,这边有医院。”

那些灾民们,看到这一幕,顿时就发出来了一阵欢呼,高喊着“万岁,万岁!”

有的百姓,甚至已经开始向那些四军的士兵们跪下来磕头了。

夏阳构筑了临时的救灾指挥部,他让人专门统计出来这些百姓的数量,同时让这些卡车的一部分,都变成客车。将其中一部分百姓,给拉到后方去。

那里的物资更加充足,也有更好的医疗条件。

而在这一支车队后面,还有两支汽车大队,也都被夏阳从山西调遣了过来,用来给这边的灾**送物资,以及转移灾民去后方。

此时这两支汽车大队,刚刚装配完物资,向这边赶来。

在野战医院,戴彩曦和她带来的医护队队员,已经开始接受病人了。

这些病人,大多数是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导致的身体虚弱。他们甚至连咀嚼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通过输液,才能一点点地恢复身体机能。

他们从后方调集了大量的医疗物资,都被集中到了这片地区。

不仅如此,夏阳还让人驾驶卡车,向河南中部地区宣传,说豫西地区有赈灾救济的地方。让更多的难民能够在这里得到帮助。

之所以能够拥有这么多的粮食,主要是因为这两年,夏阳一直让人在豫西地区和山西地区,推广后世的杂交小麦等品种。同时还大量使用化肥。

这些后世科技产品的使用,对于农业产量的提升是十分巨大的。每一亩地的亩产量,甚至可以翻十倍。

这就让豫西和山西地区有限的土地,产出了更多的粮食。这些粮食,夏阳征收一部分,再以一定价格从农民手中购买一部分,剩下的一部分,还能让当地的农民留下来自己食用。

虽然只有两年的时间,可是夏阳在豫西和山西地区的粮仓,都十分充盈。

用来救济这几十万的难民,他甚至只需要开启一处粮仓,便能够支撑许久。

再加上山西地区和豫西地区,并没有遭受到大规模的旱灾。而夏季收获的时间也快到了,他们眼看着就会再次收获大量粮食。

针对难民的安置问题,夏阳在数个月之前,也已经着手准备了。

在豫西和山西地区,因为常年的战乱,实际上有许多空置的土地。

夏阳在几个月之前,便让手下的士兵,开始在这些大规模空置的土地边缘,建造能够供人居住的房屋。

一开始夏阳手下的那些指挥官们,都十分不理解,为什么夏阳要在这里建造房屋。难不成他还能把日军区的那些老百姓,都给弄到这边来种田不成?

可是到了现在,他们便完全理解了。

因为旱灾,大量逃难的难民,都开始向山西和豫西地区涌入。

这些难民的涌入,便会让这些土地,有新的主人。

土地有了新的主人,便会在夏天的时候被播种上种子。尤其现在还是夏天,他们若是播种玉米或者是地瓜的种子,在秋天的时候,甚至还能迎来一次大丰收。

这样一来,那些灾民们的粮食,甚至不需要夏阳再从粮仓里面给他们划拨了。因为他们种植出来的玉米和地瓜,已经足够解决他们粮食问题了。

这些粗糙的粮食,虽然不是多好吃的东西,但是相比于被饿死,这些粮食对于灾民来说,觉得比得过任何山珍海味。

更多的灾民,听到了豫西地区接受难民的消息。

不仅如此,他们甚至可以得到可供耕种的土地,和可以遮风避雨的房屋。

这些宣传听上去像是童话,以至于很多灾民根本不相信。但是等到那些宣传车将馒头发到他们手里的时候,这些灾民,便立刻集体向豫西地区迁徙。

宣传车上的大喇叭可能会骗人,可是那些到他们嘴里的馒头却不会骗人。

安置几十万的难民,这绝对不是一个轻松的工作。

不过好在夏阳在几个月之前,便已经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他甚至提前设置了安置灾民的部门,专门负责这些难民的安置工作。

这样的行动,要比当时的河南省政府要早了几个月的时间。

当时国党执政的河南省政府,一直到了饥荒几乎已经不可收拾,甚至也无法瞒报的时候,这才开始设置专门救济和安置灾民的部门。

时任河南省政府主席的陈培基,再次去往重庆会见蒋委员长的时候,已经到了六月中旬。

委员长此时刚刚从印度飞回来不久,他在府邸的院子里面,直接问陈培基道:“我看报告上说,河南这一次的饥荒,死了一千多人。”

“对,一千多人。”陈培基点头说道。

委员长想了想,而后问道:“那你说实话,实际死了多少人?”

陈培基看着他,半晌才道:“实际上····两百多万人。如果·····如果不是夏军长在豫西地区,设置了粥棚,安置难民的话,可能要达到三百万人。”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