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民国不求生 > 第三十章 苏维埃

1917年3月的北京还处在一片祥和的空气内,自从反干涉战争结束以来,这个老大国家就似乎奔上了一条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一船船的粮食和初级消费品、工业制成品离港以后,很快就会从西欧运回成套的生产线和机器设备。成百上千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栋栋高大的烟囱开始冲破云霄,灰色和黑色的浓烟弥漫天际,在北京、在天津、在青岛、在徐州和上海……形成了一幕全新的画卷。

革命政权正以惊人的速度巩固起来,中国社会党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央革命政府主席林淮唐个人的威信,也都空前高涨。

哪怕红军正同时在东北和西南两个方向开战,大量军队被调往黑山白水之间与沟壑丛林之中围剿土匪马贼,中央革命政府依旧在1917年的新财年收获了一张满是黑字的优良财报。

自晚清新政以来出现了近十年的政府财政预算、决算案,第一次在中国的土地上真正实行,财政部也第一次得以在中国的土地上建立起了卓绝有效的近代化财税体系。

在欧战景气的刺激下,暂时而言,钱还不是什么大问题。

而在土地革命与农村合作化实验正在逐步向全国推广的大背景下,近百年来中国社会上极度严峻的土地问题也大为缓解。

对外国战的胜利给民族自信心带来的振作,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出口贸易带来的景气,红军在东北和西南大规模剿匪带来的乡村治安好转,中国社会党接管一座座城市以后逐步实行的近代化城市公共管理措施,劳工地位史无前例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小学校和农村诊所的修建……

局面不是小好,而是一片大好。

这也就难怪北京、上海不少在反奸清查运动里失去生计的旧文人,不怨政府不怨党,反而开始转行卖起了为林淮唐歌功颂德的文字——此类文章即便不在社会党的机关报上刊载,在民间经营的商业化报纸上也大有市场,新闻纸的读者们也很乐于掏钱为这类无甚意义的文字买账。

那种百废俱兴的蓬勃朝气,有时候确实连林淮唐都会产生革命事业已经几近于成功和完满的错觉。在中国社会党的内部,更有像林时爽这样一向持重的稳健派代表,都已经开始高声大喊“我们要拉着中国跑步进入社会主义时代”。

中国社会党内左派的代表刘师复,也很执着地在宣传“过渡时期该结束啦!现在政府和党最重要的任务是实现真正的工人专政!”。

乐观的气息,不仅弥漫于社会上,也充斥于党内。

就连旧官僚保留比例最高的外交部,也是如此。

外交部部长唐绍仪几次三番在国务会议上劝说林淮唐:“我国宣布对同盟国宣战已有约两年时间了,再继续拖下去,不惟协约国将产生不满,几如美国等中立国也会感到我国政府信誉之彰。按理推之,同盟国败势显露愈发明显,我国急需要在今年之内正式对德、奥宣战,借欧战胜果再度提振我中国于国际上的地位。”

梁启超作为中国头号亲德派人物康有为的门生,现在也力主应当对德宣战,梁任公从来主张不惜以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宣战,君子豹变向来为时不晚。

应该说反干涉战争的胜利,确实令晚清以来久已厌战的中国人民一时间民气振作,民间那种希望在国际上一试红军锋刃,甚或向列强展现中国军队战斗力的情绪也极为激烈。

以至于这种激昂的民气,甚至压过了亲德的情绪。

要知道大战爆发以来,德军不仅在山东和中国红军并肩作战,而且德国政府还把价值几千万、几亿元的一整支舰队,都等于是无偿赠送给了中国。

现在在中国的国土上,在山东的大量工矿企业里,也还有许许多多青岛侨民和德国专家在为中国政府工作。

林淮唐自己也在等待着时机,一个恰到好处对德国宣战的时机——他也相信德国在世界大战里的落败是必然结果,但拦在林淮唐对德宣战之前尚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俄国问题。

这一问题,随着中国驻俄公使刘静人一封一封发回北京的电报,似乎也即将来到了最终解决的时刻。

“沙俄当局同意我们参与中东铁路的一般性管理了。”

在俄国内部政治高度动荡的局面下,沙俄政府终于在中东铁路问题上向中国做出了一定让步,同意由中俄两国同时管理铁路,并且允许中国政府派员担任中东铁路管理局的副局长和理事会的副主席等职务。

这背后也有英、法两国希望中国尽快加入协约国阵营对德宣战,因而对俄国施加了一定压力的缘故。

不过在另一条更重要的消息面前,俄国在中东铁路问题上所做出的让步,马上就变得毫无意义和价值了。

“沙皇尼古拉二世正式宣布退位!”

就在3月11日,尼古拉离开首都前,给了他的新任首相一份他签了字的命令,要求解散杜马。他还给这位忠诚但无能的彼得堡老官僚一条指示,如果有必要,可以保留文件不予公开。这位老官僚就在这个时候把沙皇解散

杜马的命令给了议员们,议员们立刻投票同意不予理睬。

次日,也就是3月12日当天,得到了尼古拉二世离开彼得格勒消息的首都守军们就发起了哗变,他们加入抗议人群,首都的巨大武器库受到攻击,武器库被占领,武器遭到劫掠,数千支步枪流散到城市的四处,流入革命者手中。秘密警察的法院和办公室被焚毁,监狱被攻破,所有政治犯都重新获得自由,有的逃跑,有的加入革命。

尼古拉二世本人号称要前往前线军队的总司令部调兵,但实际上走到半路上获悉彼得格勒守军暴动的消息后,便又改变主意决定返回首都安抚军心。这一举动堪称愚蠢,尼古拉的火车在一个名叫普斯科夫的乡下小镇被截住,军队高层的将领、皇族内部的掌权人士都纷纷发来电报要求沙皇退位,这又俨然是一场罗曼诺夫王朝上层酝酿已久的密谋。

但在这场密谋中,那些自视甚高的权贵们借用了“革命”的名义,殊不知“革命”的车轮一旦转动起来,就不是任何人所能利用的事物。

沙俄政府中一批认为尼古拉二世软弱无能,因而希望借“革命”名义换一个新皇帝的权贵们,很快就会明白当“革命”的束缚被解除以后,革命自身就会拥有源动力,任何人都必须跟随革命前进,否则就会被抛下并彻底碾碎。

直到3月15日,群龙无首的彼得格勒出现了两个临时政府,一个是杜马推出的政府,另一个林淮唐则熟悉得多,是由首都工人和士兵代表组成的彼得格勒苏维埃政府,按照其组织原则来看,也可以翻译为彼得格勒国大政府。

“苏维埃!”

林淮唐紧紧握住刘静人发来的电报,他知道历史的时刻又一次降临,这一回人类的历史又将通向何处方向?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