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科幻 > 这世界危在旦夕 > 分卷阅读1717

自己的想法。

大批俄共‘布’党员正在接手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并改造旧军官的思想,让他们站到布尔什维克的一边。

但‘坐在办公室里想’和‘下部队实施’是两码事,托洛茨基在近一周的考察和实践中隐隐察觉现实和预想有莫大差距。

中国军队是党和政府自己建立的,自己土改,自己征兵,自己训练。政治主官接受过完整的军事训练,和军事主官能密切配合。

俄共军队是接手沙俄而来,军官团大多是过去的俄国贵族。

要不是被中德在战场上打的丧失胜利信心,这些家伙是绝不会向俄共‘布’考虑。他们其实是地主和资产阶级的代表,是因为普大帝的原因而选择服从。

不......不能用‘服从’这个词,应该叫‘合作’。

这些家伙都是投机分子,他们的头目就是另一个‘弗拉基米尔’,圣彼得堡的市长,尼古拉二世的左膀右臂。

“卑劣的叛徒,不可靠的墙头草,企图向俄共‘布’渗透的阴谋家。”想起那位秃头市长,托洛茨基就发出冷笑。

“要不是为了尽快掌控政权,列宁同志是绝对不会跟那个屠夫合作。等我们彻底掌握军队,捷尔任斯基同志自然会清洗这种不可靠分子和他的手下。”

俄国革命太顺利,没经历什么惨烈的牺牲和波折。沙俄就好像一栋破屋子,在内外合力下轻轻一推就倒。

俄共‘布’没把这栋破屋子全给拆了。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选择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重建。

思路回到战场,托洛茨基重新提笔给在圣彼得堡的军事委员会写信。他首先提到了改造后的俄国红军确实提升了士气,且有效利用了俄国在地理上的优势。

沙俄经营中亚上百年,基础条件远比中国要好。

中国从腹地前往中亚,一路全是戈壁沙漠,交通和后勤都是噩梦般的困难。可俄国前往中亚有大量河流和铁路,且沿途人口众多,后勤难度降低一两个数量级。

中国也就近两年才稳住自己的西北边疆,准备在阿勒泰一带向西扩张,迎面撞上俄军在塞米巴拉金斯克的近卫第三军。

可战争打了近一年,俄军伤亡超过十万,被对手一点点的逆推回来。博拉特中将指挥的近卫第三军轮换了两拨部队,还是无法阻止对手前进的步伐。

英法停战后放弃对俄军援更是无情重击。

托洛茨基过去搞革命理论,搞动员演讲,猛然来搞军队建设才发现诸多细节决定俄军战斗力就是有差距,算列强中最弱的。

比如过去西伯利亚铁路的流畅是建立在大批岗位采用中国派遣工的基础上。那些派遣工可以拿很低的工资却把工作干的漂漂亮亮,原因是中国政府会给与补贴。

补贴的原因又在于中国需要用西伯利亚铁路从欧洲各国运送货物,这比海路更快更及时,时运力非常宝贵。

等着一开战,中国工人或撤离或被捕,原本高效的铁路货运瞬间出现千百个问题。连脱轨撞车之类恶性事件都层出不穷,因为相关岗位没了熟练工。

原本的俄国熟练工受高薪吸引跑到中国搞铁路运营去了,且不愿回来。

同样的,中国不仅利用西伯利亚铁路,也利用俄国境内通往中亚的河流。比如流经塞米巴拉金斯克的额尔齐斯河。

这条河流发源于中国阿勒泰地区,是鄂毕河的重要支流,贯穿西西伯利亚。百吨级货船可以直通上游的斋桑泊。

就靠这条河,中国在过去五年利用俄国资源造了上千条木制蒸汽船,呼呼的从俄国朝中国西北运送物资。

从开始运木头,到后来运建材和粮食,再到运钢铁和发电机。

阿勒泰这种偏僻至极的西北小镇硬生生建起城市,搞起了采矿业,又有了小炼铁厂,还铺设了一条通往克拉玛依的窄轨铁路,在乌伦古湖周边开垦土地,建设农场。

克拉玛依油田的开采设备大半是从欧洲进口,利用俄国境内水路运抵,甚至连开采人员都从俄国的巴库和秋明地区雇佣。

俄国人自己都搞不清楚中国到底利用自家水路朝西北运了多少物资,反正那些看似简陋乃至破烂的木船一直川流不息。

运输量说十万吨肯定不止,百万吨或许夸张,但打个八折总是差不离。

要不是战争打断了这条运输路线,再让中国这么偷偷摸摸的运下去,不知其西北会变成什么模样。

如今中国在斋桑泊里修了造船厂,用百吨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