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军事 > 民国合伙人 > 第31章:工业布局

第31章:工业布局

接下来几天,日军的攻势稍微放缓了一点,租界外的枪炮声少了一些,但依然时不时的响起,几乎每天都会有战斗发生在租界外。

根据后世的历史记载,刘青山得以知晓,自2月4日开始日军第一次增兵发动全线进攻失败后,总司令盐泽幸一被撤职调回本国,然后换了吉三郎中将,这个第三舰队的司令官担任进攻淞沪所有日军部队的总指挥。

同时,由于海军的作战失利,日本内阁商议之后决定对上海地区增派兵力,给国民政府施压,先行派遣的第24混编旅团将会在七日登陆淞沪,之后还会有第九师团的增援,到2月8日,淞沪周围的日军总兵力将会突破一万人。

从2月8日开始,日军将会对张华浜、蕴藻浜、吴淞镇等地发起进攻,淞沪抗战也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不过在日军集结九万兵力之前,淞沪地区的局势总体来说对中国军队还是有利的。

通过历史挤在,刘青山发现,中国军队虽然只有十九陆军和后续支援的第五军以及少部分空军,总计五万余人的兵力,但面对越来越多的日军,打得有声有色,很多将士们都前仆后继地冲锋在第一线,打出了中国军人的骨气,同时也让日军24小时占领上海的嚣张口号破产。

不过在二月下旬,日军进行第三次增兵后,兵力接近九万后,可以对淞沪地区的中国守军后方进行打击。

而随着浏河失陷,日军登陆中国守军后方,为了避免被日军包围,中国军队不得不撤退到嘉定的第二条防线。

现在是2月6日,刘青山最近在跟着于会长忙碌涌入租界的难民赈济之事。

于会长对于刘青山这个爱过的年轻商人非常有好感,再得知华联多次援助十九路军后更是引为爱国同志。

而刘青山也通过于会长的推荐,从难民中招募了不少工人。

他在浦东以安布雷拉公司的名义创办了许多工厂,现在第一个工厂,水泥厂正在建设厂房,购买的二手机器已经到位了,这个水泥厂虽然只有三千吨的产量,但建成投产大约只需要六个月的时间,本来只需要二十几个工人的小水泥厂,刘青山硬是招募了六十多人进行三班倒的生产工作。

除了水泥厂,其他工厂也都是几十个人的小工厂,预计在半年到一年左右就能投产,原料方面因为背靠黄浦江和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倒是不用愁,只是运输成本增长了不少。

“老板,在浦东的十几个工厂今年的投资大概在五百万银元左右,等全部投产后,每年光是维持这些工厂的运营费用就需要八十万银元。”安布雷拉公司总部,一名职业经理人忙完核算之后,递给刘青山一份清单,提出了忧虑。

“而且因为工厂在上海,原材料都需要从各地运输过来,成本增加不少,我们的产品出厂价就高不少,很难找到渠道销售啊!”黄开仁,三十多岁,出身上海某银行职员家庭,自小对商业耳濡目染,曾在英国某公司担任经理,后来自己出钱开了个小公司,主要从事南洋和印度洋的原材料和部分工业产品。

昨天刘青山连带着黄开仁把他整个公司都买下来了,也算是解决了一部分原材料的问题。

“销售方面你不用担心,实在没有办法,总公司那边会包圆一部分产量。”刘青山看了看上面的工厂建设情况和预计投产情况,安抚着黄开仁。

“对了,我准备去重庆和成都开厂,你帮我做几个方案出来吧。”刘青山算了算事件,现在差不多可以开始在重庆布局了。

“哦?需要什么工厂的方案?”黄开仁抚了抚眼镜框,感觉这位年轻得不像话的老板要开始搞大动作了。

果然,只听刘青山说道:“你先派人考察一下重庆周边的情况,然后在重庆开一批工厂,就按照在上海的这批工厂模版,规模不用太大,半年到一年内能投产就行了。”

“然后重庆那边开一个小型军械厂,以维修步枪和机枪、迫击炮为主,你想办法派人去山西和河北、河南那边招募工人,越多越好,我记得太原兵工厂解散后至少有上万工人流散在北方,还有东三省沦陷后,沈阳兵工厂的工人也往关内跑了不少,除了天津和河南的兵工厂收了一些人,还有很多工人都处于失业状态,你想办法尽量把这些人都招募过来。”

太原兵工厂原本拥有不错的火炮生产能力,在其巅峰时期,拥有各种机械三千八百部,职工一万五千人,月产轻重火炮35门,迫击炮100门,步枪三千支,机枪十五挺,冲锋枪九百支,炮弹1.5万发,迫击炮弹九千发,子弹四百万发,在国内兵工厂中名列前茅,也是阎锡山能把晋绥军扩编到三十万的底气。

可惜中原大战失败后,随着阎锡山下野,这个兵工厂也被拆解为太原修械所。原有的1.5万名职工裁减为1800名,只作一些军械修配和民品生产。

太原兵工厂的上万名职业工人下落不明,不是去了南方的巩县兵工厂就是去了天津的兵工厂。

还有东北的沈阳兵工厂,在沦陷前,拥有各类

激起八千余部,职工两万多人,年产步枪六万支,从轻重机枪到100毫米以上的重炮都能生产,可惜现在已经被日本人占领了,很多机械本来就是在日本购买的,所以不少机械被运回日本补充日本本土的兵工厂,沈阳兵工厂就此没落。

刘青山现在要做的,就是收拢这些工人,给他们提供岗位,等待某天让他们重回军械生产的第一线。

他准备在上海和重庆建立两个工业区,不用太大,半年或一年内能投产就行。

然后利用这两个工业区培养工业人才的同时,给世人一种,他的工人和技术都是从上海获得得国外支持援助发展起来的。

刘青山的工业建设计划分为三步走,上海和重庆是第一步,建设两个小型工业园区提供技术和人才,吸引目光。

成都则是他的计划中的第二步,也就是等双刘之战结束后,成都将作为他发展的大后方,用于建设包括兵工厂在内的大型工业区,未来五年的重点发展地区。

至于计划的第三步,刘青山的目光则望向了陕北和白云鄂博——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