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军事 > 民国合伙人 > 第90章:奥运会

第90章:奥运会

今天,刘青山在北平华联分公司的后院休息,坐在一张椅子上一边晒着太阳,一边看着报纸。

戚夜忽然来报,有两人求见,一位自称是天津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另一位自称是东北大学文学院教授章士钊。

“这俩都是大人物啊。”刘青山收起了手里的报纸,起身理了理衣服,准备亲自迎接。

虽然这段时间在北平已经遇到不少文人大佬,像胡适这样的顶级大佬都一起谈笑风生,刘青山依然保持着对这些近代思想家、教育家们最大的尊重。

没有他们这一代伟人前仆后继地在迷茫的民国中艰难地寻找这国家和民族的出路,就没有后来的新华夏。

即便历史上对他们中的某些人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作为晚辈,享受了他们这一代人的艰苦开拓所带来的成果,刘青山依然对他们保持着最大的敬意。

“张校长和士钊先生大驾光临,让寒舍蓬荜生辉啊!快请!快请!”华联门口,刘青山亲自把今年已经五十六岁的张伯苓和五十一岁的章士钊请进了后院。

然后命人准备一些新鲜的瓜果。

“刘老板真是年轻啊!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才刚领略了教育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准备出国留学,学习更多的西方知识。”三人在院中藤椅上坐下后,张伯苓打量着刘青山,忍不住赞叹道。

“这个年纪,却创下了如此家业,刘先生的商业天赋堪称冠绝天下。”章士钊也夸赞着。

“只是受到父辈们的荫庇罢了,不像张校长,为华夏现代教育开拓了基础,还有章士钊先生,更是老一辈的革命人,我们这一代能剪去辫子,能有自己的思想,都是章老这般的革命者前赴后继所争取来的!”刘青山为两位老人倒茶,谦虚地说着。

“刘先生年纪轻轻创下如此家业却依然保持着谦卑之心,在国家危难之际仗义疏财,先是援助十九路军抗日,现在又来到平津捐助了许多大学,还有故宫博物院,以一人之力,发起了南迁运动,老头子我啊,也是佩服得很呐!”张伯苓穿着一件黑色马褂,戴着一副黑色的圆框墨镜,留着苍白的短发,接过刘青山的茶,细数着刘青山做过的那些响彻民国的事。

援助十九路军已经让刘青山在南方名气大振,现在又来到天津和北平,捐助了无数大学和故宫博物院,发起的南迁计划已经在各所大学和故宫博物院形成了声势。

就连张伯苓的南开大学,也在讨论,若事日军继续侵华,华北危机,他们改如何南迁,南迁又该迁去哪里?

刘青山带来了这个问题,也带来了解决问题的方式。

那就是由各方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北方文化及文物南迁计划组织,该组织将华北地区的各所大学,北平博物馆,以及一些重要的文化馆和文物做一个统计,然后列出一个南迁的计划,并且派遣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再详细规划南迁的落户等。

不只是刘青山在捐助这些大员,一些华北的实业家也在对这些大学进行捐助,甚至帮助南迁计划出钱出力,为的仅仅是保存华北的一些种子。

这次张伯苓和章士钊一起来,也是有一部分原因在里面,然后章士钊则是代表东北大学,希望能得到刘青山的捐助。

自从东三省沦陷后,东北大学也成为了民国第一所被侵华日军所占领破坏的大学,校舍和图书馆还有实验室都收到了日军的搜刮,很多珍贵的图书和实验器材都被日军运回了国内补充日本本土的大学。

而失去了学校的学生和老师们流离失所,成为了第一所流亡大学,全校师生悲愤不已,辗转流亡到了北平,在北平暂时安顿下来,勉强开始复课。

但学校的校舍和学习设备以及书籍都很紧缺,所以在听到刘青山在资助华北各大学后,章士钊厚着脸来请求刘青山资助。

在华联的大门口遇到了也来拜访刘青山的张伯苓,两人就一起来了。

“这样啊!”刘青山沉思着,询问了章士钊现在东北大学有多少学生和老师,得到一些数据后,刘青山当即向东北大学捐助了二十万银元,用于购买或租聘校舍和一些学习设备,书本等。

相比自己修建学员,刘青山的意见和南迁运动一样,担心日军会继续侵略华北,届时东北大学还得继续南迁,修建大学校舍太费时间了,所以他建议直接购买一些废弃厂房或租聘的方式,暂时有一个学习的地方,然后看这两年的局势如何。

张伯苓也表示,南开大学位于天津郊外,有很多土地,可以拨一些借给东北大学暂时安顿。

章士钊大为感动,激动地向刘青山和张伯苓鞠躬。

刘青山连忙把章士钊拉起来。

东北大学的事情还没有聊完,张伯苓此行也和东北大学有关系。

“日本人占领东三省后,向国际奥委会提交了一份申请,要求允许包括东北地区的运动员,以所谓的满洲国籍参加第十届夏季奥运会。”张伯苓沉声说道:“目前已经确定的运动员是刘长春和于希渭。”

“长春他!”章士钊听到刘长春的消息,满脸不可置信。

刘长春是他们东北大学的学生,还是当年张学铭以体育特长生招收进来的,在国内的诸多运动会上为他们东北大学赢得了很多荣誉。

“奥委会那边同意了?”刘青山皱着眉头,东北事变后伪满洲国才成立,国际联盟还在调查,这个所谓的奥委会居然就承认了?

“奥委会不仅承认了所谓的伪满洲国,还收了伪满洲国的国旗和国歌,据说还是那位伪满洲国皇帝亲自写的。”张伯苓说着这些信息的时候,也是压抑着脸上的怒气。

“不过还有个好消息就是,刘长春从东北回平津了,前些日子在天津向《大公报》发飙声明:‘苟余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又岂能忘掉祖国,而为傀儡伪国做马牛’。”张伯苓带来了一份《大公报》的报纸,交给章士钊。

“太好了!不愧是我东北大学的学生!”章士钊看着上面的刘长青抵达天津的黑白照片,以及那一声明,大为感动。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