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军事 > 回到民国当小编 > 第二十六章,就叫798艺术中心吧

“喂?是长光光学玻璃科吗?我找赵忠尧,就是北京来的那个赵老师。”

唐华拨通了电话。长光光学玻璃科的电话应该是与赵忠尧直线距离最近的一部电话,赵老师带一队人去长春转眼就一个多月了,不知道光纤进展如何了。

“唐华唐部长,光纤一切顺利,应该是说比预料之中还要顺利一点,”赵忠尧说,“现在激光二组的同学们士气很高,长春光电所也很支持,所以我们做决定了,一鼓作气,修一条光纤通信线。”

“什么?!”唐华惊了,“光纤厂刚刚批下来建设呢!”

“就用长光现在的光纤实验室。我计算了一下,如果对实验室重新改造,差不多一天可以制成1公里长的光纤,从长春邮电局到宽城子机场大约是20公里,很快就够了。就是中继站稍微多一点,20公里要20个。”

20公里20个中继站?唐华发现有哪里不对,迅速心算了一下。

“一公里才要一个中继站?赵老师,你……把光纤的损耗率又降下来了?”

“对的,第一炉玻璃的损耗率是21db每公里,只能说是验证了你的那个理论计算,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接着我们炼了第二炉玻璃,只是稍有提高,损耗率18.2db每公里的样子,但是这个证明了长春光电所和大衍思考的改进方向是对的。第三炉玻璃我们多花了一倍的时间,出来以后测试,损耗率降低到了10.45db每公里。这就好多了。如果是21db每公里的损耗率,我们差不多要500米就要设一个中继站增强信号,现在1公里一个就可以了。”

“赵老师,快到元旦了,每年元旦清华物理系主楼的激光晚会……”

“我当然记得了。清华的激光晚会举办了三年了,也该注入新元素了。今年我们激光二组在长春办元旦晚会,以后呢,就把我们在长春弄的东西带回学校。”

……

“就都用第二炉的玻璃,应该是足够了。第二炉我们就用了一点点,只出了不到500米的光纤,做了个试验就放一边了,还剩下好多呢。”

周光召在光纤实验室蹦蹦跳跳地工作,长春光电所的王大衍目瞪口呆地看着周光召现在的扮相。

周光召戴了一头“假发”。很长,白色的假发。

说假发其实不太确切,这假发有点粗,更像是小辫子,就是铁血战士或者小罗纳尔多那种样子。

现在,周光召的“假发”在发光……

既然第二炉玻璃已完成了历史使命,那就物尽其用。激光二组在长光的元旦晚会,主角就是它了。

既然是舞台炫光用的,那就不用外包层玻璃了,就是要让激光在假发里传输的时候漏光散射。除了发光假发、发光大衣、发光轮廓的帽子,还有一个光纤水幕,这个比较耗材料,都是1.5毫米粗的18.2db高纯石英玻璃拉出来的玻璃丝或者说玻璃棍,到时候会在长春光学仪器厂的工会活动室布置起来。

王大衍:“光召啊,你看起来像白毛女。”

周光召:“是吗?”然后摸摸头顶,找到了头顶的控制器按了一下。

得,现在是一头红发、发梢闪着红光。

……

唐华谢绝了赵忠尧邀请他到长春参加光纤晚会的建议,放下电话,深吸了一口气。

查到了中宣部电影处的电话号,唐华拿起电话拨通了。

“江同志,额,江处长,我是唐华。是有事,不不不,不是要见主席。是这样的,元旦那天,能否让长春电影制片厂派一个拍摄队去长春光学仪器厂。就算是秘密纪录片吧。是他们的元旦晚会,在长春光学仪器厂的工会活动室。但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光纤布景的舞台表演。”

……

北京计算机所。

列别杰夫和他的超算小组上周从上海出发,带着工作资料到北京计算机所。

这是临时性的,目前只有北京x小组有一条试验性质的芯片生产线,上海芯片厂还得等明年,因此,如果要制作tc54,那干脆还是人来北京比较方便。

“这么多的电路器件,都被缩微到这片小东西里了?”

列别杰夫打开的是一张1米x0.8米的x5304芯片图纸,就算图纸这么大,每个元件在图纸上也只占有黄豆大小的地方。

“计算机……基本元件技术的发展已经超出我的认知了。”列别杰夫说,“当然更超出了普通人的认知。好吧,把计算机硬件和结构的技术手册给我。”

列别杰夫的工作是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构架,以前在上海的时候他也不需要管那些“炮弹筒”——晶体管搭成的运算单元——的内部结构。

唐华拿过来一叠资料:“老列啊,这个计算机说超算有些勉强,我并没有尽一切可能实现这台计算机的算力最大化。按以后我们的标准,可能其实只算一台大型机。但是,就算没有做最大化设计,它的运算能力应该也是tc53的三倍。”

没有做算力最大化设计的另一个原

因,是x小组的这条试验生产线突击生产一批x5300系列的芯片,之后就要进行技术升级。谢希德和黄坤已经探讨和研究了技术升级的方式,争取从16微米优化到10微米。这几乎是现在这一套生产线设备的极限,效果是可以把芯片集成度从1000个晶体管提升到2000管。

芯片生产线大概1月中旬关停升级,生产出来的x5300系列芯片做超算会用掉很多,但还要用芯片来造一些其他的产品,比如少量批产x54通用计算机、工控计算机、向量机等等。

反正是不能把产出来的这一批芯片全拿去堆超算。

列别杰夫先看资料的第一册第一页,是一张全系统蓝图,六个机柜和两个控制台。

不但机柜数量从16个缩到了6个,每个机柜的尺寸也缩小了一半。

其实从tc50开始,唐华就在模仿西摩·克雷的世界第一台超算cdc6600的结构。现在从晶体管首次进入集成电路领域,但恰好现在又不方便堆太多的处理器,所以cdc6600的大十字或者说大x字布局还是挺好用的。

至于以后超算要不要变成天河系列那样的摆满书柜的图书馆状,那就看实际需求再说。

……

工业计算机研制小组的实验室也在北京计算算机所,另一座楼的地下室。

在地下室的正中,摆放着一台苏制6h82万能铣床。

在沈阳第一机床厂投产前,工控计算机研制小组只能用苏联机床来做试验。

其实按现在国内计算机的技术状况,工业计算机和数控机床一两年前就可以搞定了,但那时候沈一机还是一片工地,没得搞。计算机系统和机床厂的投产时间必须得匹配,不过这样也好,时间稍晚一点,可以用硬件更好的计算机。

“调过了吗?调好了吗?”

在地下室角落的计算机前,计算机程序员郎则谦对铣床操作工大声喊道。为避免灰尘损坏计算机,机柜被研究小组藏得很好,覆盖了一张油布,机柜上的气孔也被堵上了。这样计算机散热会差一些,但反正不是长期开机全力运算,应该也没事。

计算机和一个控制器相连,控制器再和铣床相连。6h82铣床本身也被修改过了,电动机的控制电路和在苏联刚出厂时完全不一样。

“重新调校过一次了,至于调没调好,要不再试一次吧。”

听操作工这么说,郎则谦瘪瘪嘴,按下了回车键。

铣床的马达呼啸吼叫起来,刀具运动,切向新换上去的一块塑料板。地下室一片狼藉,噪声惊人,要不是测试时加工的是塑料板和塑料块而是金属,那噪声可能还会加倍。

只用了几秒钟,铣床就在塑料板上挖出了一条弧形沟槽。

“起始坐标这回是对了。”郎则谦和操作工一起观察塑料板,作为测试用的塑料板上面当然预先画好了纵横坐标线,就像表面有一张网格地图。

上一次试验,铣床下刀的位置不对,大概滞后了半秒。这次看起始位置,应该是对了。

“这条弧线准确吗?”郎则谦发出疑问。

“我看不出来,如果有误差,那应该也不大吧。”操作员说。

郎则谦把塑料板拿走,在工作台找出三角板、曲线板和圆规,“我怎么觉得这不是一条标准的双曲线……果然不是标准的双曲线。然而计算机程序是要机床在上面挖双曲线。”

操作工:“那岔子出在哪?”

……

朝阳区大山子镇(望京)。

“大山子现在已经有6家工厂了,全都是电子信息工业局的。718厂,724厂,751厂,711厂,755厂,798厂是第六家。你要建的第7家工厂厂址在那边,正在施工。不过这第7家工厂派头可不小啊。”

唐华:“彭市长,第7家工厂所用的技术比较尖端,所以安全保卫级别高;设备多,也不能堆叠,所以占地面积比较大,另外就是它的生产环境有些苛刻,所以有些配套设施的建设要稍微麻烦一点。”

彭镇和唐华现在在后世被戏称为“宇宙中心”的望京。

798厂对外称呼是北京电子6厂,内部的真正名称是北京芯片封装厂。

从计算机所大院里x小组的试验芯片生产线造出来的芯片,包好后运到798厂,由工人封装——这么多的芯片可不能让x小组成员自己动手封装,自己动手非累趴下不可,而且还有的小组成员是手残党呢。

至于正在建设的第7家厂,编号是789厂,对外称呼北京电子7厂,真实名称是北京芯片厂。

第一台厂用的光刻机会先满足上海芯片厂的需求,北京芯片厂要晚5个月左右,1954年12月完成。

在1954年12月之前,芯片封装厂也是有活干的:作为x小组的试验芯片生产线的配套厂,芯片出产量虽然小,但陆陆续续总会有一些。

彭镇:“安全保卫级别高,保密级别也高。而且还绝对不能停电。不能停电这

个要求,说实话,实现起来非常困难。”

唐华:“所以整个华北在进行电网改造,加强电网的可靠度。再就是给789配属专用的应急柴油发电机组。这其实以后也是有很大用处的,华北这么多工业企业,停电也会导致经济损失,只是没有789厂那么要命而已。不过彭市长,以后789厂对电力的要求可能会越来越高,10年之后,用电量可能会吓你一跳。”

彭镇:“我已经被你吓过很多次了,有免疫力了。”

唐华:……

彭镇53年4月之前是中央组织部部长,现在是北京市市委书记兼市长,七大的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所以唐华鼓捣的计算机、导弹这些东西的资料,彭镇大部分可以阅读。

“彭市长,”唐华说,“718厂和798厂之间的这一片空地,现在有路,还堆了建材,以后也不好作为耕地了,这些地我有一个利用起来的想法。”

彭镇:“新建个小工厂,还是做现在的工厂的附属?”

唐华:“建一个现代艺术中心,就叫798艺术中心吧。”

……

20世纪80年代,望京的几家国营大厂或经营不下去或因产业调整转移到外地,整片地区成为工业废区。

再过若干年,穷困潦倒的画家和仆街音乐家们发现这片废区的房租特便宜,甚至可以不要房租在巨大的废弃厂房里打地铺。

仆街的北漂艺术家们口口相传,最后这里聚集了一大堆同类,从废弃的老工厂变成了现代艺术区,艺术的前沿、疯子的天堂、赛博朋克与三蹦子并存,据说还算是有国际化色彩的soho艺术聚落。

不过现在的问题是,唐华这几个7打头的厂看起来一点都不像要经营不下去的样子,如果厂子不废,那就只能生建出一个现代艺术区了。

唐华:“这里最接近现代工业和科学,或许可以为艺术提供新的技术和发展的方向。当然艺术会朝什么方向发展得看艺术家自己的想法……现在我设想的,主要是在艺术中心建一个电影院、一个小音乐厅和一座多功能的剧院,丰富工厂工人的业余文化活动。”

彭镇:“行啊,那就先当做七个厂的工会共享的工人俱乐部区。”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