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军事 > 回到民国当小编 > 第三十七章,有限元

“一列油罐车。”

“又一列油罐车。”

“还是一列油罐车,看罐子形制,这一列不是原油,是成品油。”

代表团的列车还是特快专列,比普通客运列车快,比货运列车更快。列车过了伊尔库茨克、过乌兰乌德,快要进入中国境内时,唐华在沿途时不时可看见停在路边小站的货运列车被超车,其中种类最多的是油罐车。

总会计师:“这上面拉的不是石油,都是外汇呢。”

唐华、钱三强:……

“心情一下子跌入谷底”就是现在的感觉。

1953年,中国全年生产石油63.6万吨。进口石油、成品油合计105万吨。这还是在工业化水平不高、国家想尽一切办法搞代用节省节省石油消耗,才每年进口一百万吨石油。

虽然内燃机车现在已经很成熟了、苏联也有成熟的生产线,但在两万多公里的铁路线上跑的全是蒸汽火车头。汽车极少,公交车大部分用的不是汽油柴油而是煤气,背上都带个鼓囊囊的煤气包。

1954年,石油进口量应该还是在百万吨出头的水平,从1955年起,随着一五计划冲刺以及156项工程成批验收,石油消耗量怎么压都压不住了。历史上1955年石油进口量升至160万吨,1960年达到300万吨,然后才开始逐步回缩。

用外汇买机器买设备,买一些高难度零件,以前打仗用外汇买武器,唐华觉得都是有必要的。但石油这个东西……他买回来就是为了烧掉的啊,今年买一百多万吨,烧掉了,明年还要买一百多万吨,还是烧掉。

在工业化发展的初期,在外汇紧巴巴的年代,资源缺乏真是太不舒服了。

现在中国“贫油国”的帽子还没摘掉,只有几个小型油田在开采,其中还有人造油——油矿炼油这种超高成本的获取石油方式。玉门油田1953年产石油42万吨,其中液态石油开采20万吨,油矿产油22万吨。玉门最疯狂的一年是1958年,当年产石油140万吨,其中液态石油开采24万吨,其他116万吨全是油矿产油。

……

“张爵,计算机所软件组需要一队人,大概七八个人吧,把这些论文里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系统并存储起来。简单的录入工作,不需要高级程序员,但是操作者得有工科基础。”

唐华拿出的是一堆论文和资料。主要是李四光和黄汲清的。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华夏构造域、扬子-羌塘构造域、西藏-缅甸构造域、环太平洋构造域、中朝构造域/中朝地台、塔里木构造域、阿尔泰-兴安带……唐部长,这些构造域的数值精度要有多高?”

唐华预估了一下现在这些论文里对中华大地构造的划分精度,好像也没多高。“你们按照论文里面所提及的数字,尽量全数输入进去就行。这些地质勘探工作有的详细有的粗略,粗略的论文数值精度本来就不高,我们就不要裁减精度了。”

“你们两人负责的是地质构造格局,其中这篇最新的报告是最准确的。稍久一些的论文报告如果和这篇报告所提的看法有冲突的,以最新的报告数据为准。”

唐华手中拿的是今年1月李四光发表的《从大地构造看我国石油勘探远景》的报告。

1953年1月到6月,李四光在江西抚州勘探铀矿,之后又一鼓作气把江西全境的地质勘探了一遍。这就补全了他以往提出的模型最后一部分关键数据。

新华夏构造体系,又称新华夏系。

李四光把我国东部中生代以来形成的巨型多字型构造体系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模型表明我国东部由一系列大型隆起带和沉降带构成,伴有扭、张断裂。在最新的这个报告里,李四光将东部划分为三个隆起带和三个沉降带。

第一隆起带指台湾、日本群岛、琉球群岛、菲律宾,第一沉降带指黄海、东海、南海及陆棚区。

第二隆起带从张广才岭、长白山、辽东半岛,往南至胶东半岛、东南的武夷山脉。第二沉降带是松辽平原、华北平原、江汉平原、渤海。李四光53年1~6月,主要就是搞清楚了第二隆起带从胶东半岛到武夷山脉之间的地质数据。

第三隆起带从大兴安岭、太行山到湘西黔东。第三沉降带主要是鄂尔多斯和四川两个盆地。

这个划分方法虽然简单粗暴,但有趣的是油气资源刚好都是在三个沉降带里最为集中。第一沉降带现在已经勘探出来有不少海上油气田,第二沉降带有大庆油田、胜利油田、中原油田。第三沉降带的两个盆地有乌央乌央的天然气储藏。

……

在计算机所x小组实验室,唐华看到了tc54。去苏联之前唐华已经看见了机柜,过去这近两个月的时间,老列带着超算小组在北京把系统调试完毕,可以使用了。

但是tc54没有送往蛟河50中心——tc53在那边用得好好的。

除了看见第一台可操作的tc54,唐华还看见了第二台正在组装的tc54。

从tc50到tc53,每代超算都只生产一台。tc54也是限量版,但破天荒第一次产量高于1台。

“集成电路的超算运算速度已经无法用以往的数字来形容了。”列别杰夫说,“我知道tc53已经处于计算能力过剩状态,tc54体积只有tc53的四分之一,运算能力却达到了tc53的2.2倍,如果还是用于原先的用途,恐怕是计算能力严重过剩。”

唐华:“它有新的用场,在未来它使用的那些领域,计算能力从来不嫌过剩。”

“那么tc54会安装在哪里呢?”

“北京和上海各一台,电子信息工业局会建立两个计算中心,用来运行超算,并且向几个特定的部门提供数据运算服务。上海要安放的是第二台tc54,”唐华说,“但是老列您最好现在就返回上海,因为北京马上就要进入沙尘季节了。”

列别杰夫看看窗外北京浑黄的天色,点了点头。

……

“唐华,上周四船舶工业局程旺从上海发电报过来求救。”

唐华从邓发手中接过电报,看完乐了。

苏联船舶大佬和日本大师杠起来了。

不过这不是什么严重事件,两人争论的也不是什么大事情。

唐华先给程旺、祖博夫发了一封电报,说依据引进协议建造的56型驱逐舰不会在线型和舰体方面做任何改动。本来也没法改动……这两艘驱逐舰不但用的是苏联图纸,零部件材料也都是从苏联运来的,上海其实只是组装建造。

牧野先生谈论的是今后如果中国自己设计建造驱逐舰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而不是说中国组装建造的头两艘56型驱逐舰就会动手术。

然后,唐华给上海计算机所发消息,让上海所请牧野茂先生到通信计算机终端来一起聊聊。

借助中国邮政系统的通信线,北京计算机所和上海计算机所之间已经建立了实验性的计算机通信线路。

当然邮电局的通信线严格来说保密级别不够,专用的通信链路得1954年11~12月才能交付,但这个时代除了中国,还有谁能解码读懂计算机通信的数据?

“这里是中国政府重工业部电子信息工业局的科学研究所?”牧野茂进门的时候,问王守珏。

王守珏:“是的。严格来说……这里的密级比船舶设计所还要高一级,您是经过特批来访的,所以在办公楼里请在指定区域内活动,不要串门到其他房间和楼层。”

……

知道这里就是自己所用的神奇的计算机的诞生地、很可能也是各种中国导弹最核心的部件诞生的地方,牧野茂心情莫名地激动。

上到二楼,来到通信计算机实验室,牧野茂看见了通信计算机和屏幕前坐着的翻译兼输入打字员。

计算机屏幕已经被从中间一分为二,左边是自己本机的文字界面,右边是北京唐华这边输入的文字界面。

“牧野先生,这几个月在中国过得可好?对船舶设计所的计算机系统感觉如何?”

唐华打在屏幕上的是中文,但牧野茂能认得其中的大部分,不等翻译员念出来,牧野茂就回道:“在中国生活还算不错。神奇的计算机是船舶设计最有力的工具,如果用计算机系统辅助设计大和号战列舰,那么设计周期可以从3年缩短到1年左右。”

“今后我们将会有速度更快、功能更强大的计算机,让计算机成为工程设计和建造监管领域最有用的帮手。”

“56型驱逐舰是去年额外增加的苏联引进项目,由于国内舰船配套设施的生产厂家远未配齐,因此我们签署的合同里,前2艘56型驱逐舰完全是由苏联提供材料和零件组装起来的,不适合做任何修改。这两艘驱逐舰将在1954年11月动工,实际上在开工之前上海的两个造船厂还有繁重的造船工人、技工培训工作。边试边造,两艘56型驱逐舰的船台周期预计为2年。”

牧野茂:“是的,我完全明白。按照这个计划,1956年11月,两艘驱逐舰就会离开船台进入舾装阶段,然后是试航阶段。届时船台上应该建造什么军舰,是我现在正在思考的问题。”

唐华:“1956年11月,中国的舰船配套设施生产厂家有一部分可以完工,但有一部分仍在建设中。目前可以预见的是,1956年11月我们仍然需要从苏联引进tb-8蒸汽轮机系统、主推进轴,也就是整套动力和推进系统将和56型驱逐舰大致一样。我猜你已经形成了一个56型驱逐舰的改进型的初步构想,并与祖博夫同志交换了意见。”

牧野茂:“56型驱逐舰是一种动力系统严重过剩的驱逐舰,如果把它放在二战的环境中,它的高航速能力也相当卓越,甚至超过了日本除岛风级之外的所有雷击驱逐舰。但也如那些驱逐舰一样,56型的续航力并不出色,在极速条件下续航力仅有685海里,经济航速续航力3500海里。极为瘦削的舰身还减弱了它的稳性。我的想法是全长保持126米不变,宽度从12.

7米增加到14米,最大排水量从3200吨增加到3600吨,设计航速从36~38节降低到32节左右。但续航力可达到4500~5000海里。”

唐华:“设计指标过于平淡了。如果可能,排水量应该增加到4500吨左右,主要以增加宽度降低长宽比的方式来达到。仍然使用tb-8蒸汽轮机系统,也就是72000马力的主机。在这样的条件限制之下,船舶能达到多高的航速?”

牧野茂:“这是给上海船舶设计所的科研任务?”

唐华:“船模水池已经完工,希望你们能用一年的时间寻找最好的线型,不断根据试验优化参数,让这艘4500吨、长宽比不超过8.5:1的舰达到尽量高的航速。”

……

与牧野茂聊完,唐华又把在上海蹲点的李强找出来聊了聊。

现在电子信息工业局的局长是李强……唐华从重工业部代部长变成部长之后,就把李强从总参通信处给要了过来。

因为电子信息工业的工厂企业现在约有60%在长江中下游,因此李强上任后就去了上海,在上海周边已经转悠了两个月。

“上海所软件中心,几何和载荷工况模拟软件开发进度如何了?”

了解完李强考察的结果,唐华问了个软件的情况。

“小型向量机上使用的版本还要等一会儿,通用计算机上使用的版本应该已经有一个试用版了。”

“在试用版的基础上定制一个超算上运行和优化的版本,争取最快时间内拿出来。北京有大型模拟计算可能要尽快跑一次。”

……

上海计算机所软件中心给出的“最快时间”是两个星期。

也正好用这两个星期的时间把去苏联谈判的成果反映进核工业建设计划里面。

根据中苏《原子能合作协议》所列的条款,1954年和1955年核工业建设计划全都可以落实,1956年的工作大部分可以落实,再往后的工作是自己走还是继续从苏联得到助力,就要看中苏是否进一步讨论更深入的原子能合作。

“李部长,一晃又到了4月份,不知道最近地质部有什么大动作。”

李四光:“我们现在是找矿部。”

唐华和李四光都哈哈笑起来。

地质部现在就是“找矿和建厂厂址勘定部”。

所以后来地质部有一段时间直接叫做“地质矿产部”。

唐华:“这一个月我都钻在这台计算机里了。哦,这种计算机你以前可能没有见过,你以前用的那种大柜子的计算机其实叫做通用计算机,这一台呢,叫超级计算机。”

“最近计算机所的几位同志都在忙着把这些东西输入到计算机里,都是您的和地质部的一些数据。”

李四光看了看排成x字形的机柜。又看了看那一叠资料数据:《从大地构造看我国石油勘探远景》,《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东亚一些典型构造型式及其对大陆运动的意义》,《旋卷构造及大地构造体系》……

“怎么还有黄汲清的书?扔掉,快扔掉”

唐华一脸黑线地抓住李四光的手,把黄汲清的《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抢下来。

地质学界的两大门派,两大冤家对头……但李四光想扔书也晚了,黄汲清书里的算法已经被摘下来用在软件里了。

“我们在计算机里构建了一个初步的中国大地构造模型。然后,将您提出的成油理论也转化为数字程序,陆生理论、沉降带、盆地等等,都用算法来描述,对大地构造模型进行了分析。虽然用的是超级计算机,但也运行了一天多。”唐华对李四光说:

“这种软件对大地构造模型进行运算的方法,我叫它有限元分析。”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