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军事 > 回到民国当小编 > 第七十八章,唐华的身世暴露了?!

“苏二”的发射完全成功,从各种监控平台上看都是完美,这让唐华对苏联版长征-15的质量终于放下心来。

6月10日晚上发射升空的奔月飞船服务舱+指令舱+登月舱的组合体,就这样在太空中绕圈,开始了他们的近地轨道9日游。

指令舱随时都与地面保持着联系,航天员每天与地面进行3到4次视频通话,以实时掌握航天员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每当视频通话打开时,先出现的都是指令长科马洛夫那张郁郁寡欢的脸,虽然回应地面的呼叫、回答问题时思维都很敏捷,但科马洛夫的面部表情让他在文昌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那里得到了“面瘫马”的绰号。

其实科马洛夫在平时是挺活泼幽默的一个人,他这次上天成了面瘫脸也不是飞船发射出了什么岔子,而是在发射前,文昌航天员保障中心把他私藏的白兰地全部搜出来扣在地面上了。

好家伙,整整四个小瓶子呢。

“抱歉啊,在空间站里我们可以网开一面,让你们携带少量的酒上太空,但登月飞船空间太狭窄了,空气过滤系统也不够强大,你们哈出的酒气可能会污染循环的舱内空气。”地面保障中心的负责人是这么解释的。

长话短说,这几天飞船、航天员的状态总体正常,三名航天员在6吨多一点的指令舱里挤是挤一点,但之前的严格训练不是白干的,也还行,能吃能睡。

在这几天,世界各国的吃瓜群众们,渐渐认清了“中苏在登月竞赛中已取得领先”的事实。

nasa在最近一次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他们已经排除了阿波罗-3号失火的原因,是从根本上排除的,而且还修正了此前忽略的大量技术隐患。经过改进之后,土星-5号和阿波罗飞船的可靠性都增强了,所以现在多耗费的一点时间是值得的。

至于多耗费了多长时间?——10个月。1968年8月,土星-5号才有望恢复无人试射。

在工程院bbs的“moon race”(登月竞赛)版,更是有人把1966年以来中苏公开宣布的登月计划时间表做了汇总整理:

1966年4月,中苏宣布启动载人登月工程(月船工程)的时候,宣传口径是在5年之内,也就是1971年5月1日之前送人上月球。

1967年7月,长征-15第一次试射成功,苏联《共青团真理报》的一篇非官方评论员文章说,按这个趋势,中苏可在1970年登月。

1967年12月长征-15/n-3第二次试射成功,不但是苏联这么说,中国这边也有非官方评论员认为1970年可以登月。

1968年3月的两会,唐华在做工业和信息化报告和讨论会的时候进一步确认,中苏的载人登月工程可以在七十年代到来之前实现载人登月,也就是1969年12月31日。

这个日期准确吗?分析者认为,可能还保守了,这个日期是包含了载人登月项目接下来出现了一次意外事故的情况。所以,如果一次意外事故都不出,中国和苏联的第一次载人登月很可能是在1969年6月。

……

唐华翻看这个帖子的时候,看到不但有中文跟帖在参与讨论,还有不少俄文跟帖,发帖者的身份大多是苏联的航空航天类院校、研究院的上网者。

不过这些讨论虽然详细入微,但具体文字,每个人好像还都比较自觉,没有说什么技术细节的东西。看来苏联和中国一样,在航空航天领域,大概从学生高校报到开始,就进行保密纪律和保密意识的教育了。

除了讨论登月竞赛,唐华还看见了跑题跑出来的一个单独话题,起因是汇总整理表里面有人贴出了唐华在总结报告里的原话“我们可以保证在六十年代结束之前,把人送上月球并且安全返回”。

然后就有人开始总结“唐华名言录”——大多是唐华在报纸上和杂志上文章里面的“名句”。

还好还好,虽然以前在报纸上和杂志上写文章经常要战略忽悠一把,但唐华在忽悠的时候从不睁眼说瞎话,都是揣摩国外高层或者行业尖端人士现在的想法,然后疯狂地朝错误的地方暗示。

摘录“名句”的话,能摘出不少神评价或者神预言来。

等第二天下班再浏览bbs的时候,这些“名句”摘录已经出现了快20楼了,这些学生一定是一整天都泡在图书馆的期刊杂志阅览室搜集素材,其中有些连唐华自己看得都忍俊不禁。

意外就是在这个时候突然出现的。唐华刷了刷版面,突然有人发了一个新帖子,光看帖子的标题就把唐华吓得几乎把水杯碰洒在笔记本键盘上。

《惊天大秘密!唐副总理的身世之谜,我知道答案了!!!》

……

“中国被儒学思想统治了两千年,但在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中国也有过其他的思想学派,甚至还形成了一个秘密的组织。”

“墨家是诸子百家之一,前期墨家的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

“秦汉之后,墨家渐渐淡出了视野,甚至从历史记载中完全消失,甚至《墨子》一书几度散失,至今仍有多篇失佚。这是很令人困惑不解的现象。”

“其实在正史之外,在野史记载中,墨家并未消散,而是隐藏起来秘密传承,这就是墨家的‘钜子’之谜。”

“战国晚期,墨家分为了两支:一支转化为秦汉时期的游侠,另一支从认识论、逻辑学、几何学、静力学等领域着手解释这个世界的本原规律,是谓‘墨家后学’,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墨家后学转入地下,秘密传承,首领称为钜子,或者墨钜。”

“至汉朝,由于罢黜百家之事,当时的墨钜让自己的组织转入地下,这个秘密组织倚《墨者之法》来保证传承,藏身于社会下层,注重艰苦历练与实践,所谓‘短褐之衣,藜藿之羹’,艰苦实践、服从纪律。”

“战国至汉朝,钜子由墨子的后人翟氏传承,东汉时钜子为韩姓一族,传承六百余年,唐天宝年间袁氏担任钜子,传承10代220余年;五代时墨家钜子为钱氏,元时墨家损失惨重近乎绝迹,元末明初,在唐氏钜子的率领下渐渐复兴。”

“此后数百年,墨家钜子均为唐氏后人,又称‘唐门’,期间门派几度兴衰变幻,但唐家一直有血脉延续至今……”

“接下来我就不敢乱说了,你们可以看看古龙最近出版的小说《唐门传奇》,其中就能找到线索。”

“咦怎么有人敲门,一定是实验室的楼管大妈来查卫生,我先出去一下”

帖子的作者最后还皮了一下,但看完帖子之后,唐华被深深的震惊了。

我擦,吓死我了,还以为有人发现劳资是穿越者的惊天大秘密呢,原来搁这编神话故事呐。

等一等,古龙?古龙怎么又出现了?

……

这个古龙,就是熊耀华,唐华在唐山钢铁厂新厂考察时见过的抡大锤的青年突击队副队长。

至于他为啥又成了古龙,就说来话长了。

“熊同志,古龙这个笔名……特别有意思,我就是想问一问这个笔名的来历。”

“我在台湾上初中的时候,班里面有一位女生,姓古,叫古柔凤,”熊耀华说,“那时候班里面的同学,呵呵,只叫我‘熊大头’,因为我脑袋大嘛。只有她叫我的本名耀华,愿意和我交往,所以我现在还一直记得他。”

……

在台湾上小学中学,在上海城建学院读大学,毕业之后参建唐山钢铁新厂,接着熊耀华和他的青年突击队又在营口、秦皇岛、潍坊工作,当环渤海工业带初步落成之后,熊耀华落户天津,在天津城市建设规划院坐起了办公室,每天的日常工作是在计算机前审阅城市规划、建设图纸。

熊耀华爱喝酒,爱读书,爱侃大山,特别招女同事和女生欢迎但现在30岁了还没结婚。作为工程师,他有一个单间的宿舍,里面除了一箱子打开的酒,就是堆满屋子的书,有工程建设的工具书,有历史和历史小说,有工业读物,有报纸杂志,连《航空知识》、《战术导弹》和《世界海军舰船》这些杂志他都一年一年地收齐了。

当工作有闲暇的时候,熊耀华就想写点儿什么。虽然高中开始就上的理科班,大学又学的城建,但他的脑子里似乎总有一种把自己的想法变成文字的欲望在游荡。

一开始写了个历史背景的志怪传奇,觉得不满意,删掉了。再提笔写时,他这几年工作过的地方乱入了历史世界,现实和历史相撞,一个巨大的、依湖而建的环形城堡成形了。

这是唐家堡,熊耀华想。

唐家堡的主人,是唐门的家主。

唐门弟子行事诡秘,行为飘忽,总是让人捉摸不透。唐门中人并非不知晓人间正道、民族大义,但他们几百年来从不与所谓的名门正派结交,也不与官家宫廷为伍,这个门派又总是严格保守自己的秘密,让人捉摸不透。

唐门弟子都受过严格训练,他们善于……

古龙看了看自己墙上,是一张他从《战术导弹》里撕下来贴墙的中插,一架打击无人机正在发射击毙苏哈托的那种刀片导弹。

“唐门弟子善于设计和发明暗器,这些暗器,威力惊人。”

“这些暗器有的可杀人于十里之外,且只斩敌酋不伤乌合之众;有的暗器则一经发射,百丈之内无一活口;有的暗器打入人身,立即碎成数段,针上淬有令人血脉凝结的毒药,中暗器者无药可救。”

“唐门暗器又不只用于杀戮,其中唐门家主还独有一种暗器,曰千里瞳,此暗器布于唐家堡上空云端之间,凡近唐家堡五百里者,千里瞳皆可一览无余,来者何人、所带手下多少、手持何种兵器、意欲何为,在唐门家主眼中都可分辨。”

熊耀华敲下这行字的时候,想的是一篇杂志上的介绍侦察卫星的文章。

“唐家堡历经百年的建设,四周机关重重,布满暗器,如是外人,进入唐家堡十分困难,如是对唐家堡心怀不满的人,靠近唐家堡即被诛杀。”

“唐家堡的唐门是何来历?原来唐门并非一般的江湖门派,唐门乃是两千年前墨家的一支,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为防被儒生构陷,墨家转为秘密门派,历经翟、韩、袁、钱、唐五姓传承,今天的墨家嫡系传承者是唐门。”

“唐门在数百年风云中,也并非一直高高在上无往不胜。西来之邪派大举进攻中途,唐门一度损失惨重,唐家堡衰落,墨家唐门也摇摇欲坠。而唐家堡中兴,则自三十年前,唐家游历海外的一个支系返回中土开始。这支游历海外的唐门支系乃是一对父子,父亲才学不凡,然而为人散漫,闲云野鹤……”

……

感谢初代互联网的免(dao)费(ban)精神,熊耀华,啊不,古龙的《唐门传奇》,居然在网上有人手打出来了。

唐华浏览了前半本书,真是欲哭无泪的感觉。

这影射还能再明显一点不?

这简直是……算了算了,古龙就这文风。

关键是bbs上的这个帖子,还有不少呼应者。

——“哈哈,作者到现在都没回来,开门的不是楼管大妈吧”

——“不是我泄密啊,你们看看中国工程院的大印吧,这不是秘密,随便找就能找到的”

——“工程院的大印?”

——“对呀,唐副总理可是中国工程院的院长。”

唐华突然蹦起来,他可从来没注意过中国工程院的大印是什么图案。1955年的时候是委托哪位金石大师刻的来着?

在书柜里翻了好一阵,唐华找到了一份盖着中国工程院大印的公文。

这个印不是常见的圆章,而是古色古香的方形印玺。

中间是一个“墨”字,笔画被全部变幻过,只有横和竖的黑白线条,在印玺中间把图案撑起来。印玺的左右分列“中国工程院印”六个字。

“墨”……

完了完了,说不清楚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