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81章:再累吾民一年

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大朝很快也很顺利的结束了,今日是喜庆的日子,难得皇帝非常高兴,也没有哪个衙门不开眼今日拿不开心的事情上奏,好歹等两日再说嘛!

大朝过后,照例内阁阁老、六部尚书九卿、都察院、五军都督府等部长吏,以及刘重元和祖大寿等人到平台继续商讨对东虏的战略问题。

皇帝最为关心的是,这次锦州成功解围是不是重创了东虏,之前刘重元提出的三边进逼战略是不是可以提前了。因此刚刚坐定,皇帝就急切的问道:“爱卿马到成功,此次到宁远不过旬月之间就解了锦州之围,如此一来东虏再遭重创,吴阁老就上书建议趁东虏败绩军心沮丧之际,命令宣大军立即出击河套,北洋军立即出击盖州。”

“不错,学生以为三边的中线遭遇东虏进攻,如能从两翼发动反击,则一来减轻关宁一线的压力,二来发动对东虏的反击,趁机稍稍收复失地。”阁老吴甡原本是次辅,原想着熬一熬资历等到杨嗣昌告老,他就可以坐上首辅之位,登上士大夫的巅峰。谁知道这杨阁老还没有退,周延儒居然回来插队当上了次辅,刚开始吴甡还颇为沮丧,不过很快就又重新振作起来,毕竟是宦海沉浮数十年的,心智坚定的很。他一改之前谨言慎行的做法,开始频频在皇帝面前建言献策,希望能得到皇帝的看重。

说起来,吴甡曾经担任御史,在崇祯初年巡按陕西赈灾,之后又担任山西巡抚,牢牢地压制住流寇没有肆虐山西一省,无论是中央还是基层工作的经验都非常丰富,也算是能够知晓军机,所以一些建言都颇有见地。

就像是这道献计,看起来只是延续之前刘重元和杨嗣昌提出的战略,但是能够在锦州之战刚刚结束就提出推动两翼进攻,也算是头脑敏锐了。杨嗣昌其实也颇为赞成,不过谨慎起见还是希望能够征求几位具体执行的总督的意见,尤其是宣大总督卢象升和辽东北洋督师刘重元的看法。

原本刘重元的看法也是如此,刚刚赴宁远就职的时候,他的想法就是先发动一次运粮行动,让锦州能够坚持更长的时间,然后集结精锐部队尤其是精锐的骑兵部队屯扎在松山和杏山,不断地与锦州城内的祖大寿部配合出击,内外夹击围城的东虏,杀伤、消耗东虏的有生力量。

然后他再赴金州方向,择机发动对盖州的进攻,或者尝试从皮岛方向发动对镇江一线的进攻,同时提请朝廷,督促宣大方向发动对河套的进攻,如此两翼同时着力,逼迫围困锦州的东虏撤退,让其辛苦围城功亏一篑,大伤士气。

但是现在实行这个战略就不一样了,首先锦州之围已解,东虏又恢复了机动兵力。锦州被围看起来是大明处于被动,但是也要看到其中带来的优势。东虏在围住锦州的同时,也将有至少两万以上的精锐被牵制在锦州城下,随着包围的时间越长,越不会轻易地撤围。

所以,如果围城一月,大明在河套和盖州方向发动反攻,东虏很有可能立即撤军,集结精锐兵力与明军在野战决胜;但如果围城一年,遭遇两翼的攻击,东虏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继续围城不一定能够耗尽锦州粮食攻陷锦州,而要是撤退,之前所有的努力将付诸东流,绝对是不甘心的。所以这个发动反击的时间点非常重要,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要把握住这个火候。

两军对阵就像是下象棋,在消灭对方的同时,也要排兵布阵占据有利位置,占据主动地位,但是无论哪一方都只有一定的行动力。就像是东虏出兵,可以任意的选择河套、关宁和金州三个方向的任意一个,但是一旦选择了一个,行动力用尽,再要调整就必须等下一个回合了。东虏再围锦州一年,算上今年那么就是花费了一年半的时间,却毫无所得,白白浪费一年半的战略主动期,即便是兵力损失不大,战略上的损失则是不可估量的。

先将这样一番心思说与皇帝和诸位大臣们听之后,刘重元又补充道:“启禀陛下,以微臣之见,短则半月长则两月之间,东虏定然会再次进围锦州,这次前来东虏定然会厚集兵力,少则三万多则四万,足以牢牢地封锁围困锦州。因为微臣建议还是以静制动,等待东虏先出招,一俟东虏主力围困锦州半年到一年时间之后,在发动两翼的战略进攻,效果将会更好!”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宣大军、辽东军和北洋军都得以继续整军经武,加强训练,改善装备,囤积粮草,一俟东虏顿兵于锦州城下疲敝之后,我大明在发动雷霆一击,定然能够取得大胜。”

对于刘重元这个胜利功臣的分析,无论是皇帝还是朝廷都是颇为认可的,皇帝很快就下令六部,全力支持宣大、辽东和北洋诸军的需要,要钱给钱,要粮给粮,决不能影响了对东虏的备战工作。诸大臣纷纷唱喏应诺。

对于援军的来援,仍然兼任兵部尚书的杨嗣昌主动介绍了兵部的构想,分别从陕甘、四川、金州和湖广抽点援军,增援辽东军。对此刘重元反对从陕甘、四川和金州抽调兵力。

金州很简单,本来这个方向上就直面东虏的巨大压力,就距离东虏核心地带辽阳沈阳而言,盖州一带甚至离锦州还近,作

为发动两翼反击的主力,金州镇决不能抽调,一旦抽调,仅靠山东镇和东江镇,不足以发动对盖州的进攻,即便是勉强发动,也绝抵挡不住东虏的强力反击。

而从陕甘和四川抽调援军,刘重元认为非常危险,陕甘同样肩负着支援宣大进攻河套的重任,一旦在抽调部分兵力,陕甘的防务就太空虚了,这对于刚刚稍稍平息流寇之乱的陕甘而言,实在是太危险了,一旦流寇死灰复燃,那之前所做的一切就全都白费了。所以,陕甘一定要屯扎一定的兵力,河南这个旱灾的重灾区一定要有一定的机动兵力,虽然这是刘重元不知多少次的强调。

四川同样是刚刚平定下来,之前绵延近十年的奢安之乱让四川遍地狼烟,百姓流离失所,现在粗粗安定,在征集部队万里赴援,一旦出个乱子,在引起流寇之乱就得不偿失了。

但是,无论是皇帝还是杨嗣昌,还有朝中大臣都很不以为然,认为刘重元杞人忧天,流寇被剿灭已经一年多了,陕甘和四川基本已经平静,河南虽时有动乱,但都只是一群穷疯了的乱民抢粮食而已,有河南本地防兵就足够了。

刘重元也不能太过坚持,毕竟是面对皇帝和阁老,只是提到四川兵和陕甘兵乡土情结很重,千里赴援辽东很有可能途中哗变,之前洪承畴所部秦兵听闻要长久驻防蓟州,就哗变了好几次,费了很大功夫才镇压下去。

至于刘重元提出的从河南和山东征召团练兵,皇帝和杨阁老认为团练兵素质太差,既缺兵甲又缺训练,即使征召到位赶到辽东,要上战场还需较长时间的训练磨合,缓不济急。对此,刘重元明白,他们是认为团练兵如果去往辽东转成战兵就得需要拨付军饷,相当于变相的扩军,可偏偏朝廷拿不出更多地军饷了。而陕甘兵、金州镇都是朝廷经制之师,本就是军饷不缺的,既然天生要发军饷,为什么要将他们放到陕甘和山东这两个没有战事的地方吃空饷,得赶紧送他们上战场才对啊!

商讨最后,皇帝一锤定音,令三边总督孙传庭选调精锐一万支援辽东,转入辽东军系统。诏令四川巡抚傅宗龙从四川官军以及土司兵中抽调一万精锐,赶赴辽东赴援。将湖广团练六千以及八千投降流寇送往辽东戍边,六千团练兵转为战兵有饷,八千投降流寇则转为卫所兵负责屯种,无饷。

至于金州镇,则从刘重元所请仍然留在辽南方向,准备进攻盖州。所产生的缺额,经刘重元提议,从关外辽民中选拔精壮充实各部。

又是抽调援军,又是组建新的部队,粗粗一算有的要数十万、近百万两的新增军费,谈到这个,皇帝不禁喟叹:原准备明年取消剿饷,现在看起来,还得累吾民一年啊!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