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87章:朝廷

当刘重元在宁远城筹谋锦州解围作战的时候,才收到了方以智关于台湾作战的第一份正式报告,不禁有些反思,自己的思路是不是错了?对于赵石、方以智、李大开等亲信、学生的任用和培养是不是做错了,是不是太过拔苗助长了?前有李大开不尊军令、漫无经验造成济南军变酿成大祸;后有方以智缺乏作战经验损兵折将;将这样的年轻人骤然提拔起来统军作战是不是太过冒险?

但是刘重元很快就打消了这个顾虑,在这样一个年代,这样的朝廷,不任用私人不培植亲信根本就活不下去,何谈什么伟大的理想,何谈什么扭转命运,朝廷里一两个奸佞御史上道弹章,皇帝一个心思突然走了岔路,他刘重元可能今日高高在上为督师,下一刻就被打入诏狱永世不得翻身。

为官之道当居安思危,当思危、思退、思变。思退和思变且先不说,这思危可是必须时时刻刻要在脑子里转的,这些时日有没有惹得皇帝不高兴?有没有触怒皇帝的地方?在朝中有没有得罪了那些人?这些人会怎么对付自己?如果自己真的入罪下狱,又有谁会为自己仗义执言?会为自己求情?恐怕没有两个人吧!想到了这些,刘重元不仅不觉得自己是拔苗助长,反而觉得自己拔的太慢。

当日在朝中,刘重元等来了入朝为次辅的周延儒。不得不说相比较胖胖的、看起来甚至有些滑稽的杨嗣昌,周延儒长身玉立、风度翩翩,一言一行颇具仪态,甚有宰辅之相。皇帝一见,为之大喜,虽然仍然坚持杨为首辅周为次辅,但是以首辅多病需要休养为由,明确的要求杨嗣昌和周延儒轮番隔日入值内阁,执掌票拟。这样一来,周延儒虽然名义上是次辅,但是实际上是分走一半首辅之权。

而周延儒很快就让刘重元见识到了险恶之处。周延儒上奏皇帝,说刘重元督师辽东和北洋,还兼任山东巡抚实在是事务太过繁忙。原本同时指挥辽东军和北洋军,横跨大海两岸,指挥十数万大军,事务浩繁,只是因为统一指挥对东虏作战的考虑,才不得不如此,再要兼任山东的民政事务,恐怕力有未逮,因此建议皇帝免去刘重元的山东巡抚兼职,另行委任巡抚。

山东对于刘重元非常重要,提供给北洋军的兵员、屯田兵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刘重元十分看重的莱芜兵工厂和兵工厂技术学校,一旦作为现管的山东巡抚不对付稍加掣肘,刘重元虽然贵为督师,也是无可奈何。

但是偏偏刘重元不能表现出对山东巡抚职务的眷恋,否则就是贪恋权势,为官场所鄙弃。于是刘重元只得顺水推舟的推荐现任布政使汪乔年接任巡抚一职,称其至公至廉,为人臣楷模。

原本周延儒还提议治罪祖大寿,议罪其不遵从圣旨,屡召不至,以警示所有武将。皇帝倒是颇为动心,这算是说到他的心坎儿上了。杨嗣昌和刘重元闻讯大惊,与周延儒在御前激烈的争吵。刘重元对于周延儒的厌恶也达到了顶峰,他无论是摘掉自己的巡抚一职,还是议罪祖大寿,其实并不是对自己和祖大寿有什么太大的意见,而只是为了迎合皇帝内心深处的想法,以达到讨好皇帝的目的。

这如果是个太监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可这是大明内阁次辅,也许过几年就将接任首辅之职的重臣,如此以逢迎皇帝为首要考虑,全然不顾国家的利益得失和生死存亡,迟早会将大明送入深渊。

就像崇祯元年,辽东军因为欠饷而发生哗变,因为国库空虚,所以刚刚赴任的袁崇焕请求皇帝拨发内帑紧急发放军饷,以免扩大。所谓内帑就是皇帝的私房钱,主要用于皇帝、后宫嫔妃和皇子以及宫女太监这一大家子的生活开销,以及用于皇帝赏赐京营官兵。既然是内帑,皇帝就不大乐意拨付,但是又碍于之前给袁崇焕的保障粮饷的保证,没法反对。

这个时候,是周延儒站出来,说当年安史之乱时,张巡守御睢阳城,被安史叛军围攻数月之久,城内断粮,张巡尚且可以罗雀掘鼠,一直坚守下去,现在边军只是欠点儿军饷,何至于就要哗变闹饷了?显然这是有图谋不轨的人从中挑拨,所以现在当务之急不是拨发军饷,以满足边军的闹饷,而是应当立即将带头闹饷的人抓起来治罪。

虽然周延儒没有当过疆臣,但好歹也是熟读经史、富有政治经验的高官,如何不懂极端情况属于特例不能效仿,如何不懂得军中无饷的危险,可是偏偏他就能为了逢迎皇帝、为了取悦皇帝而说出这样一番话。可偏偏就是这样的人,深得皇帝的喜爱。

原本还要为了这事儿闹腾一番,说不准皇帝就会被周延儒所打动,要知道,就连刘宗周等一干清流也上书赞成治罪祖大寿,让刘重元茫然不知所措,若祖大寿真的被治罪关入诏狱,那他真不知道该怎么回去辽东,要知道之前是他极力劝说祖大寿回京的。

有时候,刘重元在怀疑想,难道整个大明上下只有杨嗣昌、刘重元等几个人知道祖大寿的重要性?只有他们在为大明殚精竭虑?皇帝总是在想他的脸面,在想他的尊严;周延儒这些人只是在想他们的官位,想他们的权势和财富;刘宗周这些人只是坚持他们的道德理念,坚持他们的学术信仰。这大明就这样一日有一日的在

这些人手中蹉跎下去,沦陷进去。

幸好,东虏再一次进围锦州拯救了这一切。济尔哈朗被击败撤回义州,让黄台吉极为震怒,诏令济尔哈朗、多铎和杜度等一干主要将领立即返回沈阳,召开十旗议政会议,严厉的批判了济尔哈朗等将领的领军无方之过,将济尔哈朗降为郡王,罚银万两,夺五牛录户口;多铎也被降为郡王,罚银八千两,夺三牛录户口,其他将领均受到处罚。

然后立即命令豫亲王豪格率领两万满蒙大军立即出发增援义州,会同义州兵力立即进围锦州,这一次一定要加强对锦州的围困,务使明军内不得出,外不得入。郑郡王济尔哈朗和多铎回到沈阳还想像往常一样进议政署办公,黄台吉大怒之下命人将其赶了出去,不许参加议政会议,处罚极其严厉。

豪格第一次得到独自统领大军的机会,甚是兴奋,立即按照临行前黄台吉的悄悄嘱咐,不去义州,而是直接赶赴锦州,以一万铁骑突袭锦州周边,顺利的击溃了在城外活动的祖大乐一部,截获了一支从松山前往锦州的运粮队,抢得粮食三千石。

随后赶来的后续兵马和义州东虏,立即重新将锦州围困。这一次,豪格命令所部在离锦州城只有五六里之地扎营,如此刚好在明军大炮射程之外,已经是逼近锦州的极限距离。 在锦州城外东西南北每面共立八营,营外向锦州方向挖掘深壕,沿壕筑垛口, 里面打列木栅。清军每两营之间,再挖长壕,近城之处遍设逻卒哨探,很快对锦州形成了严密封锁,飞鸟不入,水泄不通,人影断绝。

锦州城内主将祖大乐第一时间将东虏再至的军情快马回报京师,倒是立即就验证了刘重元对东虏肯定会再围锦州的判断,正好过去了二十天。之后,还没等大明君臣商量出一个结果,锦州的战报接踵而至,东虏此来格外不同,种种动向显示军情十分严峻,祖大寿渐渐坐立不安,皇帝也意识到情势的严重性,赶紧督促刘重元和祖大寿回转辽东。

而急切之间,皇帝也做出决断,正式下诏允准首辅杨嗣昌所请,命刑部重议袁崇焕之罪,同时令礼部商议为祖大寿封爵。

如遇断更,未更新,可到新站www.yumitxt.com()查看最新内容。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