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92章:政潮

人,于是只好从命。

于是乎,杨嗣昌为那些重大冤屈的大臣平反,周延儒为送上大笔钱财的大臣平反,两人一正一邪两条路,不仅没有让平反大潮平缓下去,反而更是让朝野都议论纷纷,大觉不平,群情汹汹的指向内阁。

不断地有人上书,指斥内阁和朝廷行事不公。不过无论是皇帝、内阁还是六部,都很有默契的将这些思潮给压了下来。

在这个纷乱的时候,刘重元纵有万千主张,也不能多说一个字。只得将精力都放在辽东和北洋的军务上,不断地就对抗东虏向朝廷上书,就每一项政治、军事措施向朝廷请旨和报备。

辽东和辽南地处对抗东虏的第一线,随时都有可能遭遇东虏入寇,文武官吏皆有守土职责,因此有些门路的文官都不愿意到这两地任职,即便过来也是不安于位,四处找门路调到关内去,因此常年累月下来,关宁锦一带官员缺职很多,辽南更不用说,那里才从东虏那里收复,更是时刻面临东虏的掠袭,官员们更不愿意去。

其实,不只是辽东和辽南,但凡是边疆地区的州县,官员大都不愿意去就任,遇到吏部分派,不是托病不出,就是干脆挂冠而去,现在的官吏不愿意来辽东和辽南,倒也是并不稀奇。

官员缺位,很多正事推行不畅,刘重元几次敦请吏部补上,吏部也是找不到人,刘重元干脆以战事紧急为由,推荐自己幕府中的二十多名幕僚补任,这些幕僚都是当处响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号召,从家乡赶来刘重元军中效力的,大部分都是举人,最少也是秀才,忧心国事,立志报国,这两年在军中跟着刘重元,别的且不说眼界倒是开阔了很多。

刘重元摘录其功,按照他的特长,分别提请朝廷任命为关外八城相关缺职,或是主持一城之民政,或是负责管理一粮仓之调度,或是负责管理道路之修缮,虽然都是七八品的小官,但是实际掌管了辽东和辽南的官府治理。刘重元还特意勉励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功业,上报朝廷下安黎庶。

到八月初一,刘重元粗粗的将辽东上下的军政事宜安排妥当了,他才从宁远出海等上早已等候的战船,横渡大海,于八月初七日抵达金州。

如遇断更,未更新,可到新站www.yumitxt.com()查看最新内容。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