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97章:麻城兵

在督标营后营的演示下,各镇各营的军官们惊叹的发现,火枪齐射居然就有如斯威力,也从来都没有想到,火枪射击能够如此的快捷。在他们过往的认知里,火枪射击步骤繁多,稍微错了一个就会造成很大的危险。

例如加药过多,会造成炸膛。往药池里加药全凭手感和经验,战场上心乱一下,手抖一下,多加了发射药很正常。

射击忘了取出推弹杆,一射击推弹杆跟着子弹一起飞了出去,这在过往的火枪兵是十分常见的,所以火铳兵部队通常都会多备一些推弹杆,万一有官兵丢失或者打出去了,还能有备用的。

还有压弹时压得过紧,铅弹卡在枪管里,也是很常见的事情,战场上枪林箭雨,哪有空顾忌许多,即便是铅弹卡在枪管里也发现不了,很多官兵往枪管里塞了六七发子弹,一发都没有打出去都不自知。

火铳兵也不敢像督标营官兵一样瞄准射击,每次射击别说将枪托贴着腮帮子了,他们往往恨不得拉根身子扣扳机,为什么?药池的发射药一点燃,往往巨大的火星就会迎面扑来,这个时候贴着枪托瞄准,保险烧掉头发弄瞎眼睛。

再加上朝廷工部官营兵工厂生产的武器质量低下,炸膛事故屡屡发生,因此,别说没本事快速射击,就算是有本事,官兵们也不敢,连续的射击只会造成过热,枪管过热很容易就会引发炸膛,而一旦炸膛,碎片横飞那就不是死一个两个的问题,那是死一大片。

因此,火铳兵常常少装药,如此一来炸膛的风险大大降低,都是通的一声响子弹飞出去,飞出去威力如何反正长官也看不到。子弹绵软无力射程近,官兵射击时又几乎完全没有瞄准,对战东虏自然是毫无建树。

再加上大明北方多风沙,火铳兵装发射药过程中,发射药常有被风吹走的;遇到下雨,火药被淋湿,火绳被淋灭,火铳也就无法发挥作用。所以,在装备火铳之余,九边明军还大量装备弓弩,一来射速更快,二来即便是刮风下雨也无碍使用。

针对传统火铳兵的这些问题,刘重元早在兵部时就相当了解,所以在组建督标营时,就针对这些问题做了大量的改进工作。首要的当然是提高火铳的制造质量,要求所有火铳在出厂前都要进行双倍火药发射试验和连续十发子弹射击试验,有一项不合格就必须立即销毁,确保绝对不会发到将士手上的火铳绝对不会出现炸膛事故。经过连续的实弹射击从无炸膛之后,督标营的将士们也对莱芜兵工厂的火铳建立起了充足的信心。也敢放心大胆的使用了。

然后就是改进发射药和药池,在药池上加一个金属盖,这样在射击时,发射药被点燃不会有火星冒出来,让将士们能够从容的贴腮瞄准射击。同时金属盖还能在防止灰尘进入药池污染发射药。偷师自荷兰人的发射药,从原来的粉末状改成了颗粒状,被点燃的烟尘也更小、火光更小,但是燃烧更加充分威力也是大大增强了。

为了充分的发挥新式火药的威力,刘重元还独创性的发明了定装纸壳子弹,也就是用纸壳将定量的火药和铅弹装在一起,一起塞进枪管内,从而避免火铳兵需要在战时自行估量装入火药的数量,还要分两次分别装入火药和铅弹。改进成定装纸壳子弹之后,火铳兵只需要机械的将纸壳子弹尾部咬破,将尾部装的发射药倒入药池,然后将剩下的火药和铅弹一起塞进枪管内,用推弹杆压实即可,大大的加快了士兵的装填速度。

当然最重要的是每次火药量都是可控的,不再由士兵自己掌握,不会因为士兵不小心倒多了而发生炸膛,也不会因为士兵害怕故意倒少一点造成发射的子弹威力不足。正是因为做了这么多不起眼的革新,督标营的火枪兵才能越来越熟练,射击速度越来越快。

不过刘重元看着演习中,官兵还需要频繁的吹火绳,以防止火绳熄灭;装填还需要先装发射药再装子弹;以及为了防止火绳扰乱旁边的战友,两名火铳兵之间必须拉开一个人的间隙,从而大大削减了火力。刘重元就期望着正在莱芜兵工厂研发的燧发枪能够早日大规模量产。

燧发枪是利用燧石摩擦为作发火装置,取代火神枪上一直在燃烧的火绳,自然是更加接近刘重元记忆中的步枪。燧发枪不像火绳枪对天气很敏感,无论是刮风下雨都无碍使用。

其实燧发枪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欧洲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发明了燧发枪,刘重元之前贴身使用的两支燧发手铳就是西方传教士所赠。而崇祯八年,毕懋康毕老爷子出版的《军器图说》就详细的介绍了西方的燧发枪,并翻译为自生火铳,意为自生铳。原本莱芜兵工厂进行大规模量产火铳当然应该选先进的燧发枪,可是燧发枪所需的簧片、燧石等零部件大规模量产尚有问题,而且要将燧发机构与鲁密铳结合起来,还需要对其结构进行结构性的改进,也尚需时日。

为了尽快武装督标营,刘重元只好命令先生产成熟的火绳枪鲁密铳,以期尽快的形成战斗力。不够燧发鲁密铳也快了,毕懋康老爷子领导的技术学校研发小组已经制作出了原型枪,开展大规模的试射,检查缺陷以进一步改进。等到燧发鲁密铳装备部队,

明军火枪兵的火力将会更加密集,射击速度也将更快。

之后,训练团军官被教官们带走,去往督标营前营学习真正的火枪兵全套战术,前营操练已有很久,其阵型之整齐,变阵之快速有序,都让训练团军官们大开眼界,也终于对督标营感到刮目相看。

刘重元也只是在视察后营的过程中偶遇训练团,他此行的目的主要还是来看望来自家乡的后营官兵们。在这个地域观念很重的年代,同为湖广乡亲,不,应该说同为麻城乡亲,督标营后营和右营,将成为刘重元的坚实后背。

湖广团练六千人,再加上之前李廷标和刘冲率领的麻城连总计六千八百人,分编为后营和右营,李廷标为游击衔右营坐营官,刘佑为游击衔后营坐营官。之前说李廷标为前吏部尚书李长庚之侄,这刘佑则出自荆湖鼎足的锁口河刘氏家族,家世显赫无比。这锁口河刘氏自始祖刘梦以来已传十世,代代相继功业不断,先后有49人中举,进士有17人,其中文进士14人,武进士3人。成就了“十代元魁世胄,九封官保名家”的辉煌。

刘佑之父刘承棠、之兄刘伸与刘重元同为崇祯元年进士,其堂兄刘侗为崇祯七年进士。刘佑虽然科场不顺,三次赴京赶考都不中,倒是一直关心时事,忧国忧民,因此崇祯十年,梅之焕编练乡勇包围家乡,就是刘佑劝说家族拿出大笔的钱粮襄助,同时自己也从家丁、佃户之中招募千人,赶赴梅之焕麾下效力。

麻城地处湖广、河南和南直隶交汇之处,人文积淀深厚,教育源远流长,书院林立,士子众多。尤其是锁口河刘氏、七里岗梅氏、西陵望族周氏和李长庚、李中素的李氏家族,这四大望族,都是世代登科为官,间有尚书阁老的大族,在麻城黄州一带,各拥良田宅邸,家族势力庞大。

梅之焕就是出生西陵周氏,又与李家联姻,又取得刘氏的支持,所以才能大办乡兵,集数万之众抵御强大的革左五营。否则凭他一个在乡闲居的巡抚,能有这么大能量,又是招募乡勇,又是去两广采购火炮火铳?

如遇断更,未更新,可到新站www.yumitxt.com()查看最新内容。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