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27章:大宴

异论相搅、上下相制是大明历朝历代皇帝都恪守的原则,从而保证不会有权臣大权独揽威胁君上。所以或有意,皇帝都会主动的在臣下之间制造矛盾。刘重元作为军机处总理总揽军国重事,洪承畴作为直隶总督,总督京畿防务,这两个大臣要是关系好,那皇帝真的是睡不着觉了。

“先生以为东虏确系不会再一次进犯蓟州直逼京师吗?”皇帝看了洪承畴的奏折却也有些不放心的问道。

“哎!”刘重元心里哀叹,真不知道之前杨嗣昌是怎么有那么好的耐心去伺候皇帝的。但也只敢在心里吐槽,面上仍旧恭敬的回答道:“启禀皇上,沈阳距离京师两千多里,东虏要想组织大军绕行进犯蓟州,非得数月之功筹备不可。而自从崇祯十一年巨鹿大败,东虏定然已经汲取教训,看到了我大明王师抵御侵略的决心和勇气,定然轻易不敢千里远征。”

“如此一说,倒也是有道理。”皇帝沉吟未定。

“更何况,皇上,如若东虏真的狗胆包天再次绕行关宁锦防线,进犯蓟州直薄京师,只要做好预警工作,宁远到京师不过八百里,十天之内就能回援,然后以主力或是进攻围锦之东虏,或是亦回师直隶扑击进犯之东虏,无论是哪个方向,都能给东虏以重创。如此,我大明消灭东虏的日期就将大大提前了。”

说到这里,刘重元想了想又说道:“皇上,京营在编官兵十余万,虽说堪战之军寥寥,不能御敌于外,但是经过李左杜三人之努力,守备京师还是能令人放心的。正好也可以借此机会,督促京营认真操练,摆脱颓势,早日恢复太祖、成祖当年横扫六合的漠漠雄风。”

“哦?果有变化?”面对京营这个老大难的问题,即便是皇帝也很是头疼又有些无可奈何。

“李老大人威名素著,崇祯二年总督京营戎政之时,裁汰老弱、清理占役、打击虚冒,令那些挖国家墙角的人心惊胆战,只得以下作手段令其去职,此番李老大人更受信重,重新总督京营,那些个宵小之徒闻其名至就先跑了一半了。”

“而左东平乃是沙场宿将,久经战阵,非是那些累世勋戚可比,有他坐镇京营指挥操练,京营各将领再不敢偷奸耍滑、敷衍塞责。”

“监督太监全力支持两人,如此文官、勋臣和内官戮力一心,誓为皇上操练出一支可用之军,所以才能短短十数日之内就面貌焕然一新。”一番话说得皇上眉飞色舞,好像假以时日,京营就能重现太祖成祖当年的荣光一样。

当然能有此成绩,主要还是经过皇五子一案之后,太监和勋戚都大受打击。太监不用说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王裕民、东厂提督太监王德化,是内官中最顶级的两人;勋戚也有六人涉案而抄家灭族。当然最重要的是,从此案之后,皇帝对于太监和勋臣都再无信任。

在此之前,太监告大臣的状,除非是新进得皇帝信赖的人,否则的话是一告一个准;而大臣告太监,皇帝总是疑虑,然后让另一个太监前去调查。如此下来,文官与太监发生矛盾,总是太监站上风,若非太监文不能治国,武不能安邦,文官们早就靠边站了。所以,崇祯初年,李邦华雄心壮志的想要整顿京营,却被利益受到损害的太监和勋戚几句谗言就给赶走了。

而现在,太监们在夹起尾巴做人,勋戚们照样也如受惊的小鹿一般。说白了,当今的大明,是文官武将在为大明搏命,少了谁大明都有覆亡之忧,而太监和勋戚则只是寄生在大明身上的蠹虫,没有了反而更好。

当然排除了不少太监和勋戚的阻力,刘重元也不看好京营能够变回当年的样子,京营已经是烂透了的朽木,再怎么努力,从兵员都不行,那还能怎么练?所以当李邦华、左良玉和杜勋前来请示整顿方略的时候,刘重元指使裁汰老弱可以逐步进行,首要的是要选拔年轻力壮的兵丁,以敢战想战的将官统领,将精兵强将汇聚在一营之内,先操练一营出来。至于那些不能用的,在逐步裁汰。

可是即便是精选出来的精兵强将,刘重元和左良玉看了也是直摇头,不说比北洋、辽东精锐了,就说比起当年的左军也是大大的不如。如此看来只能是不断地从边镇选拔精干军官,从直隶和河南难民之中挑选精壮兵丁,不断地补充进京营当中,同时不断地裁汰原有的京营兵将,先从老弱开始,然后是不能战不敢战的官兵。如此筛过几遍之后,京营就会像换过了骨架、换过了肌肉,换过了血液的人一样,就不再是原来的那个人了,可谓是脱胎换骨的变化。

当然这些,暂时是不用跟皇帝说的。

从京营复兴的兴奋之中缓过神来,皇帝将洪承畴的奏折摔在御案上,又说道:“直督屡屡违抗先生的战略,阻挠先生的部署,以朕看,应当下严旨申斥,若再冥顽不灵就革职查办!”

余光看了看皇帝的脸色,揣度皇帝的心思,刘重元小心的回答道:“直督也是忧心京畿蓟州的防务,唯恐防区为东虏突破,惊扰了圣驾,罪莫大焉。其实学生本心也是赞同他的意见的,只是军事和财政改革方兴未艾,朝廷可战之军兵力不足,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只能拆东墙补西墙,以致让京

师有风险,皇上有忧虑,此皆学生这个总理兼兵部尚书的罪过,何敢以此治罪直督!”

余光见皇帝嘴角微翘,显然是满意这个回答,刘重元又继续说道:“至于直督不肯放麾下精锐救援锦州,学生准备写一封信给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将我大明全盘的战略分析给他听,直督乃是老成谋国之臣,定然能够明白学生的苦心,明白朝廷的难处。计算时日,北洋督标营尚走到济南,倒还是有些时日的。”

一旁的陈演也插话道:“直隶军乃是朝廷的军队,朝廷征调下旨给直督乃是尊重他,直督若是以为离了他朝廷就调不动直隶军可就大错特错了。”

陈演因为在内阁中受到周延儒的排挤,于是刘重元奏请皇帝,以军机处圣旨起草、廷寄军令工作太过繁剧为由,奏请陈演加军机处行走衔,入值军机处,专门负责圣旨起草、廷寄军令的工作,反正他在内阁也是无事可做。皇帝也是看到军机处事务的庞杂,于是答应了,让一只在内阁被压制的陈演很是兴奋,也时刻紧跟刘重元,无时不刻的想办法为刘重元捧哏。

皇帝听了眼神一冷,重新坐回了御座。

当晚,应兰封大捷开封解围,皇帝在武英殿设宴庆贺大捷,内阁、军机处、六部九卿、都察院、五军都督府等在京大小官吏两千多人赴宴,雄伟的武英殿都坐不下,大部分官员都坐在了殿外的广场上,好在时值夏季天气炎热,坐在殿外广场吹着晚风,倒反而更加凉爽,引得不少没资格进入殿内的中低级官员自我安慰:殿内闷热的紧呢,还是殿外舒服,可以放开手脚的大吃大喝。

殿内,皇帝以下,文官仍以内阁首辅周延儒居首,军机处总理刘重元居于其下,勋臣以魏国公徐允祯居首,群臣首先一起恭贺皇帝,前线大捷开封围解闯贼覆亡指日可待。说起来,自从崇祯登基以来,天灾战乱、内外交困,从来没有举行过如此盛大的宴会。此次,也是这些时日以来,大小军政问题解决了不少,诸事顺遂,国事向好,皇帝心情很好的状态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因此早早地就定下了大宴,只等前线胜利。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