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96章:和谈2

事实上,东虏的王公贵族一直都有跟大明和谈之心,在占有了辽东之地之后,上至黄台吉下至普通旗丁,实际上都已经满足,也不奢望能够入关消灭大明取而代之。毕竟虽然嘴上喊得凶,对明人再鄙视,但实际上东虏是何等小国有几多人丁,大明是何样大国万万人口,这些东虏上下都一清二楚,再没脑子的人也不敢想象能够吞下大明这样的庞然大物。因此,终究还是要和大明讲和的,毕竟大清没有实力一直跟大明打仗。

经过数十年的抢掠,王公大臣们都有数以万亩的土地田亩,有数之不尽的金银珠宝,出去打猎宝马猎鹰,回到府邸美女如云,温香软玉的生活享之不尽,何必老是出去打打杀杀。即便是普通的旗丁也有数十上百亩的良田,有至少数个汉人奴隶阿哈耕种,还有抢来的汉人女子暖床,也并无太大继续打仗的心思。

最好的结果就是跟五六百年前的辽、夏和金对宋一样,割地而处和平共存。区别无非就是说东虏占上风时以最好的条件逼迫大明求和。例如崇祯二年,黄台吉所列与大明讲和的条件:明朝先送给后金黄金十万两、白银一百万两、缎一百万匹、毛青细蓝布一千万匹作为见面礼,和议达成之后,后金每年送明朝东珠十颗、貂皮千张、人参千斤;明朝则回赠以黄金一万两、白银十万两、缎十万匹、毛青细蓝布三十万匹。至于疆界就以双方的实际控制线为界,双方修好不再动刀兵。

崇祯十年黄台吉登基称帝,国号大清,随即又主动向大明提出议和,此时东虏或者说大清已经消灭了西面的察哈尔林丹汗,东面降服了朝鲜,就连背后骚扰多年的东江镇也已经被拔除,战略形式比起崇祯二年又了极大地改观,可以一心一意的对战大明。但是黄台吉仍然寻求与大明的议和,条件不仅没有水涨船高,反而还有所下降,要求黄金一万两,白银一百万两,双方以锦州为界。

这两年大清连战连败,尤其是最后一场盖州之战,败的很惨,不仅仅是黄台吉战死疆场,满蒙汉十旗主力损失高达两万人,沈阳城内几乎是家家挂孝户户举丧,大清可谓是伤了元气,损了根本。大战之后快一个月,炎热的天气上万的伤员要么就是死了要么就伤大至好了,统计各旗丁壮。

除了正白旗满蒙汉旗都在河套尚且没有数据之外,在辽东的两黄旗、两红旗、两蓝旗、两黑旗和镶白旗总共九旗,一共统计十四岁到六十岁之间的男丁,其中满洲人已经不足四万,只剩下三万八千多人,其中二十岁到四十岁之间的壮年更是不足一万人,满洲已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了。蒙军旗因为轻骑居多,此次的锦州大战和盖州大战伤亡相对小一些,还有丁壮两万六千多人,而且一大半都是二十到四十之间的壮年。汉军旗步兵居多,逃得最慢,此次大战损失也最大,原来的三万八千多人经过叠番大战已经只剩下一万三千多人,倒全都是壮年。

如此一来,大清目下能够作战的兵马只剩下七万七千多人,而核心的满洲兵只剩下一半,已经是相当危险的数字。而且大败之下士气低落,人人皆有其他的想法,根本就没有办法像以前那样凝聚人心一起跟大明打仗。

一众旗主贝勒都已经能够感受到局势的凶险。更重要的是,面对明军三边进逼的战略,大清上下已经没有了办法去应对,锦州、盖州和镇江城,当然还有河套一线,哪一个战线大清都没有办法打破,黄台吉在日先以锦州之围试图歼灭辽东军主力,结果算是获得了一场惨胜,虽然攻破了锦州,也大败了督标营和辽东军,但是付出了惨重代价也没有消灭辽东军主力。盖州一战面对弱势兵力的北洋军,大清主力汇聚依然惨败,甚至连皇帝黄台吉也战死疆场。

可以说,面对明军在四个战略方向上的步步紧逼,大清已经没有任何办法,集中九旗的兵力于一个方向尚且不能消灭明军主力,等到明军慢慢恢复实力,从三个方向上步步进逼,就像一根绞索一样逐渐就会将大清给勒死。

因此,济尔哈朗、多铎和范文程等人商量,为今之计必须要跟大明讲和才行,只有讲和让大清休养生息滋生人丁,才能逐渐恢复元气,否则再这样打下去,大清定然会被明军耗死。

而要讲和,首要的就是要去帝号。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普天之下只能有一个皇帝,即便是大清强盛之日黄台吉在世,大明也是坚持这个条件从来没有动摇过。到了今时今日,大清上下也不再幻想能够像辽夏金一样与大明对立了。济尔哈朗与范文程商议,能够依朝鲜例割据辽东为大明守边就已经很满足了。而多铎纯粹就是不相让豪格称帝,自己在阶下跪下磕头,所以跟着掺和进来。

十旗议政大会上,一众旗主王公都赞同济尔哈朗的主张,都认为必须要跟大明讲和,仗不能再打下去了。豪格虽然不满,但是不仅一众王公大臣,就连两黄旗和正蓝旗内都不支持他,于旗众来说,豪格是做大汗还是做皇帝能有什么差别?也没啥差别啊,既然没啥差别为啥要为此跟其他几旗对着干?

于是十月初一,就在辽东军、北洋军和宣大军有功将士尚未到京之前,东虏的和谈代表团倒是快马加鞭的赶到了京师。代表团团长乃是东虏

卓越的外交家英俄尔岱,副团长是范文程。跟李国英、耿仲明和尚可喜这些降虏的汉将不同,范文程从未在大明出过仕,因此也从来都不被视为大明的叛臣贼子,既有足够的汉文功底能与大明君臣交流,又有足够的让东虏上下信任的,也就只有他了。

东虏代表团此行还带来此前抓获的大明大臣张春等十余人。张春乃是崇祯四年大凌河城之战被俘的,那一战他以太仆寺少卿的身份监督吴襄和宋威率军救援被围的大凌河城,大军到达长山之时与东虏激战全军覆没,张春也被生擒。不过被擒之后张春誓死不降,身着汉服亦不剃发,被东虏羁押在沈阳三官庙凡十年,深为东虏上下钦佩莫名。其他十余名文武将吏都是历次大战中东虏俘虏,但是始终保持气节不曾降虏的大明官员。此番东虏为了和谈展示诚意,一并带来。

听闻东虏前来求和,皇帝更是大喜过望,连夜召集军机和内阁商议。首先咨询的当然就是刘重元了。刘重元沉吟片刻,说道:“启禀皇上,东虏遭遇惨败,黄台吉毙命,可谓是穷途末路,迫切的需要与我修好以休养生息恢复元气。故此番来求和,应当是有很大诚意的。以学生之见,现在如果与东虏和谈是有利有弊。”

“先说利,如今东虏穷途末路且不说,我大明亦是内有流寇外有东虏两线作战,压力也很多,若是能够先与东虏和谈,缓解外部压力,集中兵力先消灭了河南的闯贼,赈济山东、河南和陕西的大旱,待内部安定之后,在集中兵力,连续猛攻定然能够一举消灭东虏。方可收一战功成之效。”皇帝听了点点头,这也算是延续之前杨嗣昌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先消灭内部的流寇,在集中兵力消灭东虏。

“再有,户部正在筹划对税收体系进行改革,改革之后,我大明可支配的财力将大大增加,也就能够进一步的扩充辽东军、北洋军和宣大军,按照北洋督标营的标准进行装备和训练,如此在对东虏展开战略进攻,则风险降到最低。老实说现在就对东虏发动进攻,将战线推进到辽沈平原一线,还是相当的冒险的,若是一战失败,很有可能就前功尽弃,又得重头再来。”

这话也是老实话,这次锦州大战就是打败了,若非是盖州一战督标骑营给了东虏一个措手不及,恐怕盖州一战也会是一个大败仗。这还是在锦州、盖州都临河临海便于拥有优势水师可以用来补给的情况下,若是战场推进到辽阳沈阳平原地带,明军就必须组织庞大的后勤补给,而后勤线一长,东虏仍然占据优势的骑兵就有了更大的发挥余地,届时鹿死谁手亦未可知。

好的战略家,就是要在开战前尽量消除不利因素,尽量消除不确定性,而堆彻优势兵力,提升单位兵力的战斗力,囤积更多地粮草、辎重和武器,将会是取得胜利的不二法门。

“可是总理,我明军能够增加兵力恢复战斗力,东虏亦可以趁机恢复元气增加兵力呀?”老资格的谢昇疑问道。

“阁老说的是,但是东虏毕竟国小民寡,举全族之力亦不过数万男丁,没有太大兵力增长的空间。即使给他三年时间,亦不过增加一两万兵力。相比之下,若是我大明能有三年时间,内可以消灭闯贼赈济旱灾,最重要的辽东北洋和宣大诸镇,学生有信心在增加十到十五万兵马,届时合我三边之力汇聚三十万兵力,以至少三比一的优势,足以碾压东虏,确保万无一失。”

皇帝听了满意的点点头,接着问道:“先生的意思,朕已尽知,且说说不利之处呢”

“不利之处主要在内不在外。刚才谢阁老说的东虏亦会实力增长且不说,单说我朝中,若真与东虏和谈成功,学生恐怕皇,恐怕朝中就会逐渐懈怠下来,一如当年的檀渊之盟,原本是缓兵之计的假和谈,变成了真和谈,那皇上和学生等,就成了历史罪人了!”

“朕绝不会忘记消灭东虏、收复辽东、中兴大明!”皇帝一拍御案大声说道。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