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103章:早朝

与曹化淳、王裕民和王德化这些从信王府时就跟随皇帝,看着皇帝长大的大太监们不同,高起潜乃是天启年间就在辽东监军,以知兵闻名,天启七年的宁锦之战中,高起潜在宁远城中,参加了守城战役,事后得到封赏。

崇祯继位之后,仍然继续留用,五年高起潜异军突起,一跃升为关宁地区地位最高的宦官,以监护之职督吴襄、祖宽、金国奇、靳国臣等辽兵万余人,入关剿灭孔有德,是部队的最高司令官,在平叛战役中,指挥得当,战果丰硕。战役结束,高起潜受到重赏,依旧回到辽东,称为关宁总监,凌驾于总督、巡抚、总兵之上,是辽东最高军政长官,辽军宿将如祖大寿、吴襄都要花大力气百般巴结,吴襄之子吴三桂拜高起潜为义父。在其扶掖之下,青云直上,不几天就做了副总兵。

直到崇祯十一年,东虏自蓟州入寇,蓟州镇守太监邓希诏降虏,以致京畿门户大开,东虏直薄京师城下,皇帝对太监监军制度产生了怀疑。正好之后刘重元率中原剿匪军在巨鹿取得大捷,擒获东虏岳托,而相比之下高起潜带领的辽东军作为大明最精锐的部队,却只知道跟在东虏身后,毫无战心全无斩获。于是战事结束后的第二年,皇帝在杨嗣昌和刘重元的建议下,召回高起潜,以辽东巡抚方一藻出任辽东总督,全权负责辽东军。

回到京师,高起潜以资历功劳,仍旧出任御马监掌印太监,名为负责宫里武装力量的最高指挥官,但实际上宫内最核心的力量勇卫营是司礼监掌印王裕民的徒弟刘元斌统领,刘元斌死后,勇卫营干脆由几个将领直接向皇帝报告,再加上出镇监军的太监也都纷纷回来,他这个御马监掌印几乎是无事可干,名望虽高却毫无权利。这是之前起居八座、威风凛凛的高起潜所不能容忍的。

崇祯十一年的巨鹿大捷是刘重元这些年功业的起点,确是高起潜失去辽东总监的导火索;这几年刘重元总督北洋、督师辽东北洋,对阵东虏屡获大胜,相比之下高起潜在辽东六年可谓是了无寸功。皇帝侧目,百官嘲讽,时日一长,高起潜就恨上了刘重元。而到了王裕民、王德化一案之后,高起潜对刘重元又多了一重恐惧之心。

即恨且惧之下,高起潜在御马监就一直小心的注视着刘重元的一起,之前周延儒吴昌时发动大规模的弹劾,高起潜还以为能够扳倒刘重元,虽然周延儒对太监们也很不客气,颇为看不起,但是高起潜明白,周延儒只是文人的清高,而没有刘重元对太监们的杀意。

哪里知道,周延儒如此的没用,不仅没有扳倒刘重元,反而因为吴昌时连带着就被罢官去职。而随着周延儒的去职,刘重元成为朝中无人可以制衡的大佬,高起潜觉得不能再任由事情发展下去了,于是就找到同样不满宦官地位严重下降的司礼监秉笔王之心、王承恩,一同前去说服曹化淳,行此致命一击。

如今所有的事情都按照谋划的在进行,虽然刘重元阴险狡诈,皇上至今还是很相信他,但是督标营谋反的帽子已经死死地戴在了头上,无论如何也摘不下来了。而作为督标营的缔造者,刘重元也无论如何不能再向之前那样受到皇帝的信任,即便是能跟督标营摘清楚关系,然后没有被打入昭狱,高起潜觉得也会被罢官去职回到麻城。至于接下来消灭东虏的重任就交给他高起潜吧!

重新回到午门,这里已经聚集起了上千官兵,包括勇卫营、府军前卫、锦衣卫和燕山前卫的官兵,整个午门乱糟糟的,各营各卫的官兵惊慌失措的四下奔走,一会儿搬檑木上墙,一会儿准备堵死午门,官兵们大呼小叫不知所措。也难怪,除了勇卫营乃是新招募的前往中原剿匪过外,其他诸卫虽然是皇帝亲军,按道理待遇优厚、装备精良,但其实官兵都是世袭几代人,老的老小的小,卫所早已是一门营生差事,从未想过要打仗。

看到这副混乱的模样,高起潜都有些怀疑若督标营真的来攻城,就这些人会不会直接一哄而散。高起潜只好站出来,以御马监掌印的身份接管了整个午门的防务。然后赶紧的命令各营各卫各自归建,指定负责的军官,然后指令各自负责一块区域,好大一会儿总算是稍微有了些条理。

高起潜就怕整理的时候督标营已经杀到,结果一直也没有来,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高起潜干脆命令几个熟悉这一带街巷的锦衣卫前去侦查,并许下重赏。一直到午夜时分才回来报告说:督标营早已经改道向南,从正阳门出外城,然后一路打破永定门出了京师,然后不知去向了。

高起潜很是惊讶,难道这赵石畏罪潜逃了?可是天下之大又能往何处逃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们百余人能够逃到哪儿去?不管了,反正畏罪潜逃了跟来打紫禁城也差不了多少,高起潜命令守军加强警戒,然后自己干净一溜烟儿的去向皇帝汇报。

“逃了?”皇帝冷笑,不过又是一个祖大寿而已。“诏令直隶总督、顺天府各自出动兵马,缉拿赵石、李信等一干人等。”既然督标营已经逃了,只剩下百余人的他们也就掀不起什么浪花了,或迟或早就会被一介亭长缉拿归案。

此时皇帝一夜未睡,已是非常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