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119章:三个条件

随即刘冲、刘佑等将领也都反应过来。是啊,叔父是放出来了,可是皇帝随时一道圣旨就会再被抓进诏狱啊!这次算是侥天之幸,督标营全军就在天津,那一次呢?下一次若是当督标营在辽东对战东虏的时候皇帝动手怎么办?说不准哪一天辽东军就以皇帝的密旨夜袭了督标营的营地,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十年前,皇帝下狱囚禁了袁崇焕,以至于辽东军噪归辽东,全靠孙承宗安抚,再加上承诺辽东立功以救袁崇焕。于是辽东军上下浴血奋战,收复东虏攻克的遵化、迁安、滦平和永平四座城池,取得难得的大捷。结果就在辽东军刚刚收复四城之时,皇帝就将袁崇焕在北京千刀万剐。

时移世易,这么简单地道理诸将领还是知道的。现在督标营兵临城下,皇帝害怕被迫服软,可是一旦督标营远离京城,哪里还能拿得住皇帝和朝廷呢?

“那么诸位将军有何想法?但说无妨,能做主的我即刻答应下来,做不了主的我回去向皇上复命,请皇上圣裁!”蒋德璟只好说道。

一众将领听完,纷纷哑口,然后看向李信。李信略想了想说道:“此次事变,起源是皇上偏信太监高起潜等人的蛊惑,将总理下狱,逼得我等逃出京师,十余天来,两千五百忠勇的督标营将士、两万多直隶军将士没有死在保卫国家的战场上,确是死在了内战之中,国家动荡,上下相疑,可谓极大教训。”

这话蒋德璟暗自点头,别看这次事件持续不过十余天,督标营与直隶军大战一场死伤亦不过两三万,但是造成的影响极其的恶劣。至少,十余天前大明对东虏大胜之后的乐观景象完全消失了,大明要安定内部再去进攻东虏,将多花更多的时间。

“因此,以信之间,皇上应该明发上谕,下罪己诏,检讨登基以来偏信宦官、轻视打压朝臣的不当之处,尤其是这次偏信高起潜等太监,造成如斯恶果。若不能诚心反省,如何能够凝聚人心!”

“什么?你要让皇上下罪己诏?”蒋德璟惊讶的从椅子上站起来。冉兴让则瞪着李信怒目相向。罪己诏,那是皇帝向天下检讨自己的过失,非同一般。尤其是对于极度自尊的皇帝来说,要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对他是极大地羞辱。

虽然皇帝已经下过,还不是一次。第一次是在崇祯八年,那一年流寇攻陷中都凤阳,焚烧了朱家祖陵和太祖皇帝出家的皇觉寺,天下为之震动,于是皇帝下了第一份罪己诏,但是认为主要原因是所用大臣不肖,以致东虏连番入寇,流寇肆虐中原。

第二次是在崇祯十年,北方大旱,就不下雨,舆论哗然,认为是为政失德,于是皇帝下了第二份罪己诏,但仍旧认为是大臣贪婪无度,以至于对百姓苛捐杂税、民不聊生,引发上苍的警告。

第三次是在崇祯十三年,李自成突出鱼腹山,偷袭攻陷了洛阳,皇帝的亲叔叔福王被戮。亲王失陷,皇帝又一次下达罪己诏,说道:“总朕凉德寡闻,明不足以辨奸;德不足以格物;诚不足以动天;信不足以孚人,是以百司失职,灾异叠兴,民遭涂炭,安枕无期。朕忝为风化君师之位,竟无建极表正之实,每一思及,酸心愧赧。”

虽然频繁的下罪己诏,但是每一次下达皇帝都是极度的痛苦,也是极大地伤害,这一点驸马冉兴让是最清楚不过的了。于是愤怒的说道:“总理含冤,全因高起潜诬告,皇上一时失察,何须下罪己诏?”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督标营将士和直隶军将士,都是皇上的忠勇将士,朝廷倚之抵御东虏剿灭流寇。如今两万多将士因为皇上的失察而枉死,总理含冤入狱,天下忠正之士为之寒心,如此恶果,皇上下一道罪己诏又怎么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唯有诚心反省,才能避免今后再犯同样的错误!”

督标营诸将纷纷叫嚷,认为皇帝就应该下达罪己诏,蒋德璟情知多说无益,于是也不多做争论,答应回去向皇帝请旨。同时心里面也是直突突,这群将军果然如刘重元所说,是提着刀的读书人啊,是真有想法。一般的武将无非就是要钱要官要爵位,何曾想到让皇帝下罪己诏啊!

皇帝一旦下了罪己诏,那么就是在全天下人面前承认错误,这次是冤枉了刘重元,那么今后皇帝再也不能以这次的事情为借口再治刘重元和督标营诸将领的罪了。第一个要求就如此的让人为难,有如此的高明,蒋德璟打起精神继续听李信说下一个要求。

“过去十多年,皇上一直忧心京营孱弱,不能抵御东虏,每次东虏入寇,都要全国各地大军勤王,劳师糜饷。因此总理一直有个想法,就是将督标营改编成新的京营,以最强大的力量守御京师,以确保皇上和朝廷的安全。更兼此番直隶军几乎全军覆没,直隶成了不设防的状态,万一东虏要是入寇,岂不是又要直薄京师城下?遍数大明各军,辽东军、宣大军和北洋军都在第一线对抗东虏,此刻能够守御京师的,只有我们督标营了!”

饶是蒋德璟和冉兴让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还是被李信这一大胆的要求给震撼住了。将督标营改编为新的京营,这不是将京师、朝廷和皇帝的安危彻底

的交到督标营手上吗?现在只是督标营兵临京师城下,皇帝都忧心的睡不着觉,若是督标营变成新的京营,日日驻扎在京师,皇帝岂不是如芒刺在背?

赵石、刘冲等将领,则惊喜的相互使着眼神,这个主意是真好,有督标营镇守在京师城外,威慑朝中,还何惧皇帝不喜,何忧奸臣从中作梗?蒋德璟知道多说无益,于是也不做反驳,示意李信继续说下去。

李信点点头,暗自佩服这位蒋尚书着实沉得住气,同时也在心里面猜度着他的立场,他究竟是偏向于皇帝呢?还是更偏向于总理呢?

想了想,李信继续说道:“太祖皇帝汲取前代教训,特意颁下诏令:太监干政者斩。并铸成铁牌竖于宫中。可惜后世皇帝屡屡违反太祖皇帝祖训,大肆重用宦官,以致屡屡酿成大祸,前有王振、曹吉祥之乱,后有魏忠贤祸乱国家,朝野有识之士无不为宦官祸国、厂卫横行而忧心不已,忠贞之士为此与朝廷离心离德着不在少数。此番又是几大太监诬告引发变乱,因此,希望皇上能够痛下决心,解散司礼监取消披红权力,行政归于内阁和军机处;取消东厂和锦衣卫,关闭诏狱,将刑罚之责归于刑部。如此,定然能使朝野上下欢欣鼓舞,凝聚人心士气,全天下的人都会为皇上此举击节叫好。”

“好!”蒋德璟在心里暗自叫到。若非是冉兴让在此,他都要叫出声了。可是面上不能表现出来,反而要表现出几分为难之色,着实憋得辛苦的很。

大明皇帝为什么从来都不担心大权旁落?嘉靖皇帝、万历皇帝数十年不上朝、不见大臣,也不担心有权臣作乱?因为他们都牢牢地掌握着内廷和锦衣卫,掌握着最终掀桌子的能力。内廷是个小朝廷,有跟外廷六部一一对应的相关部门,例如对应内阁的司礼监,掌握着奏章披红的权利;御马监对应兵部,直接掌握着一支武装力量—勇卫营;而当然最厉害、最让文武百官闻风丧胆的是锦衣卫和东厂,皇帝一个指令就直接拿人,严刑拷打毫无顾忌,这让群臣毫无办法。自太祖创立锦衣卫,成祖创立东厂,厂卫就是笼罩在文武百官头上的恶魔,是皇帝手里头拴着的恶狗,只不过有些皇帝有些时候比较克制拴住了这些恶狗,朝臣们能过几天安稳日子;而有些皇帝有些时候放出了恶狗,撕咬着皇帝不喜的人,恐怖笼罩天下。

现在李信要求要解散司礼监,意味着内廷完全丧失名义上的政治影响力,只能通过皇帝施加一点影响。而取消东厂和锦衣卫,关闭诏狱,就意味着皇帝失去了制衡朝臣最重要的武器。同为朝臣的蒋德璟怎么不为之叫好呢。

听了李信的这三个条件,蒋德璟也知道这次的招抚恐怕凶多吉少,于是也并未多言,只是说要回去向皇上禀告,请皇上定夺。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