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144章:大明内务府

即便是少数人懵懵懂懂的看出来刘重元的意图,在这个士大夫坐而论道的氛围之中,更多的是愉悦享受着权力带来的快感,哪里顾得上皇帝的感受呢!更何况大部分重臣并没有察觉这其中的关节,仍旧只是以为刘重元虚怀若谷尊重他们这些老臣的意见呢。

眼见一众大臣都颇为情绪高涨,刘重元试探性的说道:“宫里面取消了司礼监和御马监,弄得颇有些人心惶惶,听说曹公公也病倒了,现在宫里面无人做主,颇有些混乱,以致太后张娘娘和皇后周娘娘都不得不亲自出来安排琐事,实在是让学生很是惶恐啊!”

一众大臣斜眼看向刘重元,心想“这还不是你干的好事,如今得偿所愿了,倒是得了便宜还卖乖了!”当然面上肯定不能这么讲,蒋德璟就说道:“司礼监和御马监乃是宫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两个部门,太监、秉笔、少监数十人之多,其下掌事、带班、首领等就更多了,要一一安排去处,倒确实要破费些时日。总理倒是不必忧心。”

刘重元没有接蒋德璟的劝慰,忧心的说道:“宫内不稳,我们做臣子的总归不能安心。更何况宦官数量庞大,鱼龙混杂,前有王德化、王裕民丧心病狂谋害皇子,后有高起潜起勾连东虏挑拨君臣关系。此辈身体残缺、寡廉鲜耻,焉知会不会因为司礼监和御马监裁撤而不满做出什么极端的事情,若是有伤害皇上、娘娘、皇子的图谋该怎么得了!”

一众臣这才琢磨过味儿来了,明白刘重元这是准备趁他病要他命,继续打击宦官势力。他哪里是担心太监们伤害皇上,分明是害怕太监们谋害他刘重元啊!见其他人都没有接话,陈演凑趣说道:“总理对皇上之忠心可昭日月,时刻忧心皇上的安危,高起潜这个逆贼居然还离间总理和皇上,实在是奸吝无比。一想到还有跟高起潜一样的奸吝潜伏在宫中,下官就忧心的睡不着觉啊!总理王佐之才,定然有了万全之策,还请总理不吝赐教。”

要不说人主都喜欢吝臣呢,说话就是让人舒服,虽然刘重元明知道这陈演乃是小人之尤,但也不得不说他这哏捧的好。于是刘重元顺着话往下说道:“哪里,只是我的一得之愚,若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诸位前辈指正。”

“一直说六部九卿,六部始自隋唐,而九卿则起始自秦朝,其时的九卿为奉常、郎中令、卫尉、宗正、太仆、廷尉、典客、治粟内史、少府。这其中少府一职,除了负责征课山海池泽之税和收藏地方贡献,以备宫廷之用外,还要负责皇室管理私财和生活事务管理。”

听到刘重元提起少府,不少心思通透的官员已经大致明白了刘重元的意图了。只听他接下来继续说道:“自秦汉、隋唐到宋,少府一直管理着皇宫,一直到元代才被废止。学生的想法是,何不重建少府,以少府管理皇上的生活,管理皇宫内外所有的宦官,举凡宫内工程兴建,物资采买,宦官的选用、约束教导、奖惩刑罚、病退安置等等,全都负责起来。”

“如此甚好,甚好啊!”范景文击节叫好,“如此一来,宦官只能做些内廷洒扫的活计,再也不能擅权揽政,紊乱朝纲了!”

道理很简单,内廷虽然已经废止了司礼监和御马监,但是二十四衙门尚有二十二个,依然能够构成一个能与外廷抗衡、相对封闭独立的社会,有能够打造兵器的兵仗局,有能够制作印信的尚宝监,更有能自己造纸印书的宝钞司等等等等,但凡是皇帝需要的东西,内廷都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制造厂。

如此一来,内廷宦官就掌握着巨大的资源,例如,皇室每年有一百多万两的金花籽粒银的收入,还有数十万亩皇庄的收入,这些收入说是在皇帝手中,其实是由宦官在支配的。宦官每天进出宫门采购粮食、鸡鸭鱼肉等等。更兼宦官们就在皇帝的身边,天然的就在权利的中心,掌握最快捷的权利讯息,假以时日,定然依托皇权,不断地与刘重元与文官们作梗。

而刘重元的办法,是以往朝的成例为借口,将内廷目下所有的财权、独立人事权等等大大小小,全都收归到外廷来,将整个内廷都置于外廷的控制之下。这放到过往简直是众臣们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儿,如今听到有机会,怎么能不欣喜万分呢!

于是一众大臣们纷纷表示支持意见。就连谢昇都说道:“其实,并不需要重建少府,我朝本就有光禄寺,本就专司负责为内廷供应膳食,顺势将内廷二十四衙门的职权划归给光禄寺,成为我朝的少府,也顺理成章,以免要重新设立新的机构,增加开支反而不美。”

“其实,也不是所有的内廷机构和职能都要划入,像内官监负责的宫室、陵寝等的营造,还有御用监负责的床榻、家具、书册等等就完全可以都划入工部;还有兵仗局、惜薪司、宝钞司等也可以划入工部。倒是撤销的御马监本职只是负责宫内养马,应该可以划入兵部的太仆寺。”工部尚书刘遵宪也积极起来,说起来内廷二十四衙门,大部分都是为皇帝置办各种器物,原本应该是工部的职分,若是能将这些职权收归工部,那毫无疑问,工部的地位将大为提高。

“对对对,还有至关重要的内承运库,应该收归户部,如此一来,大明财政统一,方能一致调配,支持总理的先军政治。更何况,内廷太监贪婪无度,内承运库每年上百万两银子的收入,却总是花的精光,皇帝节俭,那定然是太监们监守自盗所致。若能交给户部管理,定然能为朝廷每年节省数十万两银子出来。”蒋德璟也忙着加入进来。

内廷二十四衙门的职权,顿时就像是一块块的香甜蛋糕,各部纷纷加入进来,想要分一杯羹。如此一来,不用说,刘重元的这一提议再一次获得全票通过。按照刘重元的提议,应当先奏请皇帝,将内廷二十四衙门所有宦官、内廷所有事务,全都置于光禄寺的管理之下,如此才能彻底的清除宦官擅权揽政的根基。

然后再以光禄寺所管理太过繁杂为由,将之前内廷的内官监、御用监、尚宝监、印绶监、兵仗局、惜薪司、宝钞司等多个衙门所负责的营造、器物制造等划入工部;将御马监所负责御马养育划入兵部太仆寺;将内承运库划入户部。剩下的宦官管理、内廷膳食、瓜果、浣衣局等交由光禄寺管理。

一众大臣纷纷为之叫好。在这个提议之中,工部获得的最多,因此起草提议作为奏章上奏的事情就交由刘遵宪了。若是真按照这个方案来实施,工部的权利将会大增,超越刑部甚至是礼部亦未可知。

大明六部理论上是平等的,六部的尚书都是正二品的高官,彼此无分先后。但两百多年来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说法:吏部贵、户部富、礼部穷、兵部武、刑部严、工部贱。吏部主掌全国官员的任免和考核,所有的官员都求着吏部,那能不贵吗?所以吏部从始至终都是毫无疑问的第一部,在嘉靖朝以前,吏部尚书那都是百官之首,被称为天官。

户部执掌户籍、土地和税赋,掌握着大明的钱袋子,那自然是富。富也代表着重要性,干啥事儿不得花钱呢,所以哪个部都得找户部打交道,大部分时候户部都是排在第二位的。

礼部主管礼仪和祭祀,自然是个穷衙门,原本应该是个垫底的。但是奈何礼部下属有翰林院,而翰林院乃是阁老的摇篮,如此一来,随着内阁权势日增,礼部自然水涨船高,排行第三。

兵部主管军政,排在礼部后面。不过这些年杨嗣昌、刘重元相继为首辅、总理,加上大明战火频仍,朝廷大部分的财政开支都用在了兵事上,兵部的地位也有所提升,说不得超越了礼部,能跟户部争一争这老二的位子。

刑部主管刑狱且不说。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但实际上大明财政困难,哪有什么大工程,于是乎工部事务既少权利就小,只能敬陪末座了。如过吸收了内廷诸多衙门的职能和资源,那工部的权势自然大增,超越刑部是肯定的。随着刘重元为总理,推行内阁会议,原来内阁的重要性大为下降,而且阁老也不在拘泥于翰林出身,礼部的地位必然再降低,如此超越礼部也不是不可能啊!想到这里刘遵宪就觉得干劲十足。

这时刘重元又说道:“鸿胪寺卿再定为正四品恐怕就不合适了吧?还有现在的这个鸿胪寺卿李正化性格绵软,谄媚太监,恐怕无力管控太监吧?咱们是不是顺便重新议一个人选呢?”

过去光禄寺就是为内廷提供膳食的,很多时候就是给太监们打下手,内廷的尚膳监甚至有提督光禄寺太监一职,专司监督光禄寺。所以,有识大臣都是耻于到光禄寺为官的,只有那些混日子、混官阶的才愿意,可想而知都是些什么货色。

现在既然要光禄寺肩负起如斯重任,再让这样的官做下去,究竟是他来管理太监们,还是太监来管他呢?

“总理所言不错,今后光禄寺卿,既要有能力掌管好数万宦官,让他们井然有序的伺候好皇上的衣食住行;又要能严格的管束太监,不让他们再兴风作浪,非性格坚韧强硬、治政经验丰富之人不能胜任。要说起来,这样的人还真不好找。”吏部尚书郑三俊也有些头疼的说道。

众人纷纷提议属意的人选。刘重元说道:“刚才郑大人所说甚是有理,学生原本也想到不到合适的人选,经你这一说,倒是想出了一个人,其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说着看向隔座的谢昇。

谢昇乃是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历任北直隶三河县、遵化县、雄县、河南滑县知县,升礼部主事。曾为太子讲书,历任吏部文选司郎中、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卿、吏部左侍郎、吏部尚书等,官至建极殿大学士。从地方到朝廷,施政经验十分丰富,可谓是官场的老油条了。有他管理宦官,那是绰绰有余的。

刘重元笑着说道:“光禄寺事关皇上饮食起居,一举一动毋需十分小心,其他人选要么缺乏施政经验,要么在京师时间太短,不熟悉朝中程序,唯有谢阁老可谓是完美的人选。我建议,就由谢阁老兼任光禄寺卿,这样若是皇上有所需,谢阁老也可以立即就在内阁会议上提出来,各部寺立即就办。”

其他大臣顿觉这个提议很是不错,谢昇这个阁老并无具体事务,有一个兼职也能更好地发挥他的才干。而谢昇暗自觉得这个提议是一个坑,但是又不知道这坑在哪里,当然也说不出反对的话,再者说他又觉得兼任光禄寺卿,彻底革掉宦官擅权揽政的基础,将是名垂青史的美事,他倒也有心去尝试一番。于是也不作推辞的答应了下来。

不过区区两件事,众臣们已经商讨了近两个时辰,关键是第二个提议,涉及内廷二十四衙门的划归,各个部寺都竭力相争,互不相让。于是乎,待光禄寺卿的人选议定出来,由谢昇担任之后,恍然发觉外面的天已经黑了下来,殿外的中书舍人纷纷点着灯笼进来,将殿内重新照亮。

听到几个大臣肚中发出的咕噜的叫声,刘重元笑着说道:“未曾想到时间过得如此之快啊,谢阁老之前说的内阁会议将会议而不决浪费时间,倒也未尝没有道理啊!哈哈哈”

见刘重元打趣谢昇,其他大臣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大理寺卿王道直性子鲠直,大笑着说道:“今日虽只议了两个议题,然则可抵过去一年朝廷所议。总理还有其他议题吗?且拿出来,咱们议他个三天三夜!”

“对,议他个三天三夜亦无妨,不过这汤饭总要供应一点吧?”范复粹也凑趣的说道,然后命令中书舍人赶紧去临近的光禄寺要来饭菜。

“诶!”刘重元拦住了中书舍人,笑着说道:“京师向有谚语云:翰林院文章,武库司刀枪,光禄寺茶汤,太医院药方。这光禄寺的饭菜我等在宫中还没吃够啊,我可是不想再吃了。谢阁老,待你上任我给你提的第一条建议就是,这光禄寺的饭菜一定得做好吃一些才是啊!”

“啊,哈哈哈!”大臣们纷纷大笑起来。

“去,去隔壁我家,就说我说的,请我夫人准备一桌饭菜送来,今晚我请诸位大臣一起吃饭,也算是我们内阁会议的开张酒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