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151章:清欠和裁撤

“我听说这次秋税,浙江又大面积的拖欠?实际押解到京的秋粮只有应缴额的五成五?”刘重元看向蒋德璟,蒋德璟闻言点点头。“浙江究竟想干什么?每年都打折扣,拖欠,一拖欠就是几年,然后等着朝廷镯免,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盘!”

“浙江巡抚熊奋渭上书户部说浙江的大户多,土地兼并严重,这些个大户在地方上势力盘根错节,又个个奸猾似鬼,总是想尽办法拖欠,或者干脆先报到官府称已交,但实际没有运到,这拖欠是一年累积一年,他想尽了办法也只能收到五成五!”蒋德璟也是颇为愤慨,也实在是浙江做的太过分,赋税其实每个省都有拖欠,但是一般也就差个一两成,而且过几个月就补上了,户部也不说什么了。可是类似浙江这样每年都只完成五六成,年年拖欠就等着哪一年碰上朝廷新皇登基,皇帝大婚,皇帝生儿子,都有可能普免,拖欠的钱粮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了。

“这些年浙江风调雨顺,既无天灾也无战乱,赋税老是收不上来,纯粹就是地方富绅奸猾贪婪,丝毫不体念朝廷的困难;浙江的地方官也跟富绅狼狈为奸,收受好处为其为遮掩,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每个省都像浙江一样,朝廷怎么过日子?哪里有钱赈济灾荒?哪里有钱清剿流寇?哪里有钱消灭东虏?类似于浙江这样的情况,必须严肃处置绝不姑息!”

听了刘重元的话,内阁一众大臣也都纷纷附和,小老百姓哪里敢拖欠赋税,只要敢拖欠定然被官府抓进牢里关起来,家里什么时候补齐欠税什么时候放人,除非是逼不得已实在是没钱,小老百姓定然不敢拖欠。真正拖欠的都是地方上的士绅大户,他们或是凭借关系或是行贿,赋税总是打折扣或者拖延,一年又一年,累计下来,原本不拖欠的人一看,这不拖欠不是傻蛋嘛,于是也跟着拖欠了。

姑息浙江拖欠税款就是对其他正常缴税的省极大地不公平,尤其是像是刑部尚书刘泽深乃是河南人,范复粹和谢升乃是山东人,这两个省都是灾情严重,水深火热之中。范景文、刘遵宪都是北直隶人,一样在遭受旱灾和兵祸,还照样要缴纳赋税,这样一比较,浙江实在是不像话。只是该怎么处置也是个问题,毕竟法不责众,一个省数百万人,欠税的更是不知多少,若是兴起大狱恐怕会激起民变,那可就适得其反了。

刘重元想了想说道:“学生有几个不成熟的想法,先提出来抛砖引玉,尚轻诸位前辈指教。”众官纷纷谦虚。“浙江一省屡屡拖欠赋税,我看首先要以朝廷的名义下严旨申斥,浙江官员自巡抚以下全部降两级戴罪视事。”

这是理所应当,地方上出了问题,地方官当然是首当其冲,而且过去这些年,浙江官员每被问责也都是申斥、降级和罚俸这几项内容,倒也是常规的处罚。

果然,刘重元继续说道:“既然浙抚说浙江地方富绅奸猾,大量拖欠造成整个浙江拖欠,我看应当督令浙抚统计清楚明白,究竟是哪些家在拖欠,但凡是拖欠赋税者,想必也是对我大明现状漠不关心之人,我看也没有必要去考取功名了,免得做了官也是贪官也是不爱我大明的蠹虫。凡官宦之家拖欠褫夺官职和出身,举人之家拖欠取消举人功名,凡秀才之家拖欠取消秀才功名,直到补足拖欠为止。”

“还有,浙抚应当将全省所有拖欠赋税排个名,然后张榜公布在衙门门口、闹市区,让老百姓都看看这些为富不仁的都是些什么人;省里要公布,府县也各自公示各自辖境内拖欠的。”

“总理这两招好啊,那些个士绅拖欠赋税,无非就是为了点钱,如果因此而脸面大失,甚至失去功名,那可就得不偿失了。有此两招下去,我看大部分拖欠的士绅都应该会悔悟,赶紧补上拖欠的。”陈演在一旁赞叹的说道。其他大臣也觉得刘重元这两个办法可行。

“还有,浙江士绅所思所念着,无非就是希望朝廷有朝一日能够镯免拖欠,我看朝廷应该下旨,以后即便是镯免,也只镯免那些遭灾的省份,像浙江这样恶意拖欠的,不仅不镯免,还要给他算上利息,每拖欠一天就算一天的利息,利滚利之下,看他还敢不敢拖欠下去。”

“咱们看明年的夏粮征收,若是还是不尽如人意,那就要继续加大力度,例如调整浙江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以及各府的知府,对于地方士绅,可以考虑取消后年浙江士子参加会试的资格。总之,决不能让公然拖欠赋税的行为得不到惩罚,要坚决的打下去这股歪风邪气。”

浙江算不得赋税大省,赋税总额甚至比不上陕西和河南,甚至只有山东的一半不到,强力整治浙江的拖欠,最大的意义不是追回多少赋税,而是要坚决的遏制各省的拖欠之风。这几年,一方面是赋税名目越来越多,正税之外有辽饷,辽饷之后有剿饷,可是另一方面,每年实际收到的赋税总额却在逐年下降,各省的拖欠比例越来越高,显然这是浙江带了一个不好的头。现在的狠狠的收拾浙江,也是要让其他的省小心着点儿。

陕西和浙江,一个省镯免赋税,一个省清理拖欠,显然这样的区别对待,展示出了刘重元接下来的治国思路,就像他刚才说的,南方多出钱,北方多出兵,如此南北方合力,才能打造出一支强大的、新的明军,内剿灭闯贼,外消灭东虏,还大明太平。对此,至少在座的重臣们都是支持的,因为一个谁都没有说出口却都心照不宣的事实,在座的重臣之中恰恰没有浙江籍的,也没有南直隶的,也没有广东籍的,也就是朝廷即将整顿税收征收重点的三个省都没有,反倒是减免赋税的北方诸省占大多数。刘重元敢于直接的下重手整顿浙江和广东,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谈完了陕西和浙江的赋税事情,谢昇接过话题,说道:“总理,诸位,接下来是不是议一议宦官裁撤的事情。”

众人一听顿觉太过敏感,于是纷纷看向刘重元。虽说内阁会议成立,司礼监和锦衣卫裁撤,皇帝的威势大减,但是毕竟十多年的皇帝,积威深重,因此每次议论到内廷大家都是慎之又慎,能不发表意见就不发表意见。

刘重元暗自不屑,对谢昇点头说道:“谢阁老你先说说。”

“好!”谢昇首先着重说道:“按照总理的指示和上次内阁的决议。”然后才接着说道:“学生受命兼管光禄寺,会同户部、工部和兵部将内廷二十四衙门全部进行了划分,仍然归属光禄寺管辖的内廷衙门包括:司设监、神宫监、尚膳监、直殿监、尚衣监和都知监,还有钟鼓司、混堂司、浣衣局、针工局和司苑局总计十一个衙门,其中太监、少监一级宦官有四十六人,佥书、掌司一级八百多人,其他长随、当差、听事及至一般小太监统计清楚共计有一万七千七百五十三人。”

众人听了倒吸一口凉气,早就知道内廷里宦官数量为数众多,却没想到居然有这么多,这还是裁撤了司礼监、御马监两个大衙门,分化出去了御用监、尚宝监、兵仗局这些个衙门,仅仅留下了众臣认为的内廷洒扫、陈设、侍奉的宦官,居然还有一万七千多人,简直是不可思议。若是加上分流出去的宦官,原来宫中岂不是有近十万宦官吗?

刘重元微微摇摇头,下定决心一定要大力裁撤一批,否则养这么多的宦官简直是浪费钱粮。一边想一边朝谢昇示意,让他继续说。

“分化到户部、工部和兵部的基本都是宦官,目前宫里面统计下来还有一万三千七百六十六名女官和宫女。如此算来,宫里面除了皇上皇子、太后太妃以及后宫妃嫔之外,还养着总计高达近六万人的宦官和宫女。”

一众大臣听了只是暗自里摇头叹息。说起来当今皇帝总是以勤俭示人,减膳撤乐削减开支,自崇祯八年流寇焚烧皇陵之后,皇帝甚至总是穿着青袍。可是另一方面,皇宫内外居然养的有近十万的宦官和宫女,这该是多么大的浪费。

眼见众人都不开口,刘重元说道:“皇上总说卧不过一塌,食不求五味,服不逾八套。皇上减膳撤乐勤俭节约,哎,其实皇上一人又能吃多少,用多少,花多少呢!这大头都被太监和宫女用去了。老有言官进谏皇上拿出内帑支持国用,可是宫里面有近十万张嘴,皇上又能省下多少内帑呢!”

“是啊,是啊,这简直就是宦官宫女紧吃皇上背锅啊!”陈演连忙捧哏接道:“得要将这些太监和宫女裁撤大半,如此才能让皇上勤俭之心落在实处!”群臣纷纷按照这个思路表示赞同。

于是刘重元说道:“查太祖时期典籍内廷宦官不过数百,即便是成祖时期亦不过两千。依学生看,莫不以三千为数,其余宦官一体裁撤。内廷女官和宫女也比照太祖成祖时期旧制,留下一千之数。如此,一来全了皇上勤俭之心,二来也节省下大批的内帑可以挪作国用。想必皇上听闻定然十分的欣喜!”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