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151章:银元和宝钞

当范景文小心的将赵撰的弹章在监察科会议上否决,然后在内阁会议上带了一嘴的时候,惊愕的发现没有激起刘重元丝毫的注意,就像听到的是弹劾别人一样,甚至都没有提出来要看一看弹章。

这一来是因为刘重元对于有人弹劾自己、反对自己本就有所预期,做了这么多这么大的大逆不道的事情,有人不理解、不支持也是很正常的。想想万历朝的张居正有多少人反对,连他的学生都反对他;再想想历朝历代那些改革家,反对、非议的人就更多了。若是每个都如临大敌,那他什么都不用干了。

这几天,刘重元的精力都集中在了户部和工部的铸币一事上,已经好几天都跑去户部了。开完内阁会议后,刘重元又跟蒋德璟一起回到户部,走进负责铸币的宝泉局,早有负责的大使恭敬的上前来,兴奋的说道:“总理,部堂,新做的制钱已经出炉了,你们看!”说着将一枚钱币放在桌案上。

这枚钱币与过去大明历代所铸的钱的币都不同,因为这枚钱币乃是银的,重量是为九钱八分,其中用银九成不到,其他杂以铜、铅、锡等材料,是以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刘重元拿在手里,只见这枚银元正面是大明门的正面样子,上面则是大明两个字,下面围绕着崇祯十四年制钱几个字;背面中央是壹元两个字,周围则是交叉的麦穗。正面和反面的边缘都有滚花。

不论是字、图案还是滚花都铸造的很是清晰,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枚朝廷精制的制钱,而不是外面私人粗制滥造的仿制出来的。事实上,当刘重元提出了银元的构想并画出了自己设计的银元时,户部宝泉局很快就制造出了模具并开铸出了样品,但是刘重元总是觉得字、图案什么的不够清晰,要求改进模具和工艺,重新铸造,反复改进和试验之后,终于勉强达到了刘重元的要求。

接过刘重元递过来的银元,蒋德璟颇为兴奋的上下翻看抚摸,良久才兴奋地对刘重元说道:“子乔兄,这回你满意了吧!这样一枚银元兑换一两银子,大家肯定愿意换的,不会有人拒绝的。”

刘重元点点头,说道:“且先铸造一百万枚,把这次京官还有羽林军、虎贲军的年节犒赏赶紧发下去吧,看看他们的接受情况再确定下一步。”蒋德璟连忙答应下来。

两人又详细的考察了宝泉局的设备、工人,确定大致没有大问题才离开。到户部值房,户部左右侍郎刘广生、李绍贤和十三大清吏司的郎中都已经在值房等候多时了。见到刘重元和蒋德憬回来,连忙起身行礼。

与其他五部只有三四个清吏司不同,户部因为事务最为繁杂,所有有十三大清吏司,一一对应十三省,分别负责一省的钱粮事务。

刘重元居中坐定,蒋德憬坐在一旁,两位侍郎则坐在下首,其他郎中就站在堂下。蒋德憬先说道:“朝廷决定铸造银元,以逐步替代银两,这是币制改革的开端,诸位臣工要在各自岗位上恪尽职守,不得有丝毫携带。”自侍郎以下全都唱喏领命。

刘重元笑着说道:“钱粮一事关系着兵部用兵,关系着朝廷的生死存亡,最为重要。因此,下一阶段朝廷施政的要点,除了兵部对闯贼和东虏的用兵之外,重点就放在了我大明的财政改革上,因此,诸位的肩头上担子可是很重的哟。希望诸位能够吃得下苦受得了累,积极的帮助蒋尚书帮助朝廷完成财政改革的重任,扭转我大明年年入不敷出的状况。当然,朝廷也会看得到你们的努力,有功者定赏。”

“是,谨遵大人教诲!”一众大臣再一次唱喏领命之后各自回衙工作。

蒋德璟又拿起那枚银元放在手里摩挲,然后钦佩的说道:“总说你是王佐之才,仅就这一枚银元就可见一斑啊!小小的一枚银元,凭空的就为朝廷赚了一钱银子,那这次郑芝龙上缴八百万两银子,我们可以多铸造出八十多万枚银元,这都是凭空多出来的呀!”

“你说朝廷这么多年,怎么就没有人想到去铸造银币呢?这钱息是实实在在的呀!”蒋德璟感叹道,“对了,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

其实刘重元相出铸造银币,一方面是受后世的袁大头的影响。后世的袁大头影响力相当大,虽然袁世凯老早就死了,但是他命令铸造的袁大头可是一直使用到解放之后,甚至解放后川藏地区的老百姓还只认袁大头,中央政府还特意重新铸造了一批。另一方面则是,大明其实早就接受了银币,在西班牙、荷兰人与大明做生意过程中,大批的各式各样的银币都流入大明,可是从来没有哪个大明官员想到搞个银币出来呢!也可见是懒政,脑瓜子不灵通。

“现在说这话还早呢,现在将这银元作为银子发给官吏和官兵作为俸禄,暂时没有问题,但是也必须要注意后续的工作,否则这银元失去民众信任,实际可能仍旧当九分银子来用,那咱们所谓的钱息就是空的了。”所谓的钱息,只有民众接受一枚银元当一两银子,那才有一分的钱息,否则铸造银元就是亏本的买卖,毕竟那加的铜也是要花钱的,铸造过程、发行也都是要花钱的。

这样的事情也不是没有过,之前大明也曾经想要贪便宜,于是发行了大钱当五钱和当十钱,想要赚取钱息,可惜民众也不是傻子,凭什么你拿一枚大钱就想换我的五钱和十钱,你这根本也不值五钱、十钱啊。因此,所有的这些想法很快就破产了,至于所谓的宝钞那就更不用说了,折腾的官民所有人都欲仙欲死。所以,大明最近百年来,朝野上下几乎形成一种共识,那就是不要在钱上在折腾了,越折腾老百姓越倒霉,还是老老实实的铸造一些分量十足的铜钱就好了。

“不至于,这银元分量十足,含银量高,民众定然会接受的。”见刘重元还有疑虑,蒋德璟也有些发虚,这才说到:“那,户部上疏,要求京师乃至全国的商户,都不得拒绝银元,必须按照一枚银元兑一两银子来使用。”

刘重元点点头,接着说道:“这还不够。而且我想朝廷也不会只发行这一种银币,这一两的银元面值还是太大了,我看还得发行一钱重的银元,当一百钱,方便老百姓使用。如此一来,随着发行量越来越大,这大小银元、铜钱的兑换,将是一笔很大的生意,也将会关系到朝廷发行钱币成功与否的关键。”

蒋德璟这才反应过来,看着刘重元说道:“子乔兄的意思是,户部来筹建一个银号,来专门负责大小银元、铜钱的汇兑,只要商民能够在官办的银号按照朝廷定的汇率自由兑换,那朝廷定的汇率自然也就保持的住,不会有问题?”

“不错!”刘重元一拍桌案,说道:“我的想法是先在京城,然后在临清、通州、扬州、南京、武昌等商贸繁盛的城市设立户部直辖的银号,如果顺利在推行到每个省城每个府城,让商民能够自由的兑换银元、铜钱。只要能够保证自由兑换,我相信后面朝廷即便是发行宝钞,商民也能够接受。”

“子乔兄还想要发行宝钞?”蒋德璟听得目瞪口呆,大明两百多年,多少先皇和贤臣都想解决这个宝钞的问题都是无能为力,没想到刘重元居然还想要趟这趟浑水,不由很是担忧的说道:“子乔兄,说白了,这宝钞就是朝廷在劫掠民财而已,能不用还是不用为好!”

刘重元一笑,端起桌上的茶水喝了一口,问道:“中葆兄知道苏州郑云烧饼挤兑一事?”

“郑云烧饼挤兑?”蒋德璟摇摇头,示意刘重元接着讲下去。

“话说万历年间,这苏州城里有一家郑云烧饼,做的烧饼很是好吃,经常都要排很长的队购买,而且很多人一买就是几十个,尤其是年节期间买的人就更多了。于是这个老板就很疑惑,去打听了一下,发现很多人啊买的烧饼不是自己吃,而是送亲朋好友的。于是这个老板就动起了脑筋了,下次有人一买几十个这老板就推荐了一种烧饼劵,告诉顾客说你反正是送亲友的,要不直接买烧饼劵回去送人,你的亲友什么时候想吃了就来小店兑,随时来随时吃新鲜出炉的不更香嘛!这些顾客一听,是啊,很有道理啊!我这拎一大袋子的烧饼过去,亲朋好友也不一定能够吃完,吃不完放着就不好吃了,更可能放坏了,这买张劵回去,随时想吃随时来兑,确实好啊!”

“嘶!”蒋德璟听得目瞪口呆,想不到还有这种神操作。顿时兴趣大增,连忙问道:“然后呢?接下来怎样?”

刘重元一笑,喝口茶接着说道:“接下来,这郑云烧饼自然是大赚特赚了。他这烧饼劵风靡一时,大家伙都买烧饼劵来送礼,新年过节不收礼啊,收礼只收大烧饼啊!哈哈哈!”

“那那那…”蒋德璟完全不敢相信,这样就能解决了,“子乔兄的意思是,只要朝廷能够保证自由通兑,宝钞还是能用的?”

“当然能用,只要商民确定手里的宝钞拿到官办银号里能够兑换银元铜钱,他们为什么不能接受宝钞呢?”刘重元一边说一边想到:“后世别说纸币了,都快要钱都没有了,所有人的钱都是手机上的一串数字,只要能够保证使用、兑换,大家照样放心的很。开始的时候还一定要取些现金放手里应急,后来时间长了,连钞票什么样都快忘了!”

“当然,朝廷也不能胡乱发行,必须有序有数的发行宝钞,否则定然会引发挤兑。比如户部有库银一千万银元的准备金,那就可以发行两三千万的宝钞,足够保证自由兑换了,等到多少年后,民众已经完全信赖朝廷的信誉,已经完全相信宝钞的信誉,那时候,发行和准备金的比例就可以提高到五倍乃至是十倍。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蒋德璟畅想了一会儿发行个几千万两的宝钞,一举解决朝廷的财政危机,那该是多么畅快的时刻啊!不过想了想,叹口气说道:“这朝廷的信誉啊,早已经被败的干干净净的了,我看还是按照你说的,先把这官办钱庄建起来,一点点的恢复朝廷的信誉,再考虑宝钞的事情吧!”

“只是按你说的建官办银号,在京师还有临清等地建个几家也就算了,估计花不了多少钱,可是要是每个省城每个府城都建,那就有一两百家了,假使每家设官两名,设吏数名,招募伙计数十,这又得增加数百官,上千吏,数千上万的伙计了,而且各省各府之间的银钱流动还得兵丁押运,这可得花多少钱啊!恐怕到时候户部会遭受非议啊!”

“哈哈哈!”刘重元大笑,说道:“中葆兄怎么就只看到花钱的,没有看到官办银号赚钱的呢!”

“还能赚钱?”蒋德璟惊讶道。

“当然,中葆兄你想啊,就单说每个省城都有官办银号了,一个商人从苏州去辽东采购皮毛东珠山参,他愿不愿意花一点儿钱,在苏州银号办一张银票,然后到辽东再找银号兑换成银元呢?途中完全不用携带大量的银钱,也不用再雇佣镖师护送银子了!”

蒋德璟闻言眼前一亮。他也是深通民情的,如何不知道当下做生意的苦楚,官吏贪婪横暴、土匪遍地且不说了,即便是太平年月远途银两的运送都是个大问题。一千两银子就是六十多斤重,一万两银子就是六百多斤重,商户带着这么重的银子运送很是吃力也很不方便。为了方便运输防盗防抢,很多商户甚至将数十斤上百斤的银子铸成一个个的银冬瓜或者银球,称之为无奈何,意为小偷强盗即便是拿到了他也因为太重不好拿走。而到了目的地,商户还得找营铺将巨大的银球化开成银锭再去使用。整个过程太过麻烦,也很是不安全,成本也高的惊人,不是有实力的大商户,根本就不能做这样的长途买卖。

若是真能像刘重元所设想的那样,利用遍布大明的银号,方便全天下的商人做生意,那可真是善莫大焉啊!就像上面说的,带一万两银子,恐怕愿意拿出一千两银子来办理一张银票,到辽东再兑换,这样看来,这银号真是日进斗金啊!

蒋德璟越想越觉得可行性很大,越想越觉得很有钱途,越想越是兴奋。再回头看刘重元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更是佩服的紧,于是起身施礼正色说道:“子乔兄之才,我望尘莫及啊,这就回去研究这银号的组织办法,这天天跟银钱打交道,一定要廉洁、高效,否则即便是再赚钱的买卖,也能亏得一塌糊涂,最怕还能残名害民,那我们俩这始作俑者可就罪大了。”

刘重元也起身还礼说道:“中葆兄正是说出了此中要紧之处啊!一个廉洁一个高效,正是官办事业所以衰败的两大主因啊!你就先忙,我也要回去了。”

蒋德璟送刘重元走到门口,突然叫住他问道:“这郑云烧饼既然在苏州做的那么好,为何我从未听文起兄、顾忠清他们提起过?莫不是子乔兄你编排出来忽悠我的?”

文起兄说的是文震孟,乃是苏州府吴县人;顾忠清说的乃是顾炎武,两人都与蒋德璟交情莫逆常常走动。刘重元一愣,笑了笑说道:“编排倒不是,只是还有后续我未曾讲出来。话说万历三十六年,苏州府发大水,大水围城十余日,城内粮价翻了一倍,很多家里都断了粮,于是纷纷将家里的烧饼劵找出来,去郑云烧饼铺兑换烧饼,结果可想而知,烧饼铺的烧饼也需要米面来做啊,这老板即便是高价买粮食亏本的卖,也一时供应不了满街来兑烧饼的老百姓啊!一天、两天、三天,挤兑混乱之下,这郑云烧饼铺就群情激奋的老百姓给砸了,老板也被打了个半死,最后被官府以欺诈、扰乱市场治罪,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郑云烧饼了。文起兄、顾忠清他们若非是翻越县志,自然也不会知道有这么一档子事儿了。”

蒋德璟闻言,像是被吓到了一样,半天不发一声。刘重元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我就知道不能告诉你,准把你给吓住了。这宝钞且先不提了,咱们啊先把这银元改革还有银号的事情做好,在说下一步的事情吧!”

蒋德璟这才松了一口气,一边想拉着刘重元再谈一谈这宝钞的事情,一边又有些害怕,踌躇一番后还是觉得且放在以后在说吧!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