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63章:竹竿上飘扬的人头

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东虏进退两难,向东进攻山东害怕我大军攻其侧背;向西进攻我军,我军目前实力强大已经不现实了;向北撤出关外,东虏又觉得不甘心,所以学生猜测,东虏统帅多尔衮目下也在纠结彷徨,不知该如何是好!”刘高卢洪四人听了,也觉得有道理,事实上,这些天,漳河对岸的东虏确实有些进退失据,失去了过去一个月以来的轻捷剽悍。

“原本,我军最好的应对,就是高总监所说的,高沟深垒引诱东虏来攻,挫其锐气之后再发动反击,定能一举大胜,再挫东虏锐气。不过东虏显然很是狡猾,畏惧诸位的援军。如此对峙下去,于我军来说,首先是粮草难以筹集,十万大军猬集在一块儿,需要的粮草每日都要好几千石,长此下去,我军定然陷入饥荒。第二,只是坚守也太过被动,将战场的主导权完全交给了东虏,我等于朝廷于皇上那儿都不好交代。”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刘总理觉得应当如何?你就痛痛快快的说出来吧,杂家洗耳恭听!”高起潜有些不耐烦的插嘴道。

刘重元笑了笑没有在意,说道:“以学生之间,我军应当在战略上布局进攻,在战术上以防守为主。先说战略上布局进攻,我的想法是,高公率辽东军现行北上南宫、冀州到武邑一带,督促河间、保定两府各府、州、县,各城、镇、乡、村筑堡设寨,坚壁清野,一旦东虏北撤,沿途定然需要打粮,则各城镇乡村都必须奋战到底,胆敢输诚东虏者定斩不赦,尤其要注意收集粮草囤积在一起,如果收不住情愿烧掉也决不能给东虏提供一粒粮。高公则率辽东军于险要处设伏,伺机攻击东虏一二路偏师,说不得也能再造一个大捷。”

高起潜思量片刻,觉得按照刘重元的方案先行北走,风险小收益高,当即点头表示同意。

“两位总督则率军向南,走邱县到临清,扼守山东东大门同时保证大运河的畅通,如此一来,与我中原剿匪军东西夹击东虏。”

洪承畴凝神看了看舆图,疑问道:“如按子乔的战略,我军兵分三路,从西、北和东三面夹击东虏,自然是好的,但是东虏狡诈,居于中央位置又机动性强,随时可以突袭三面之任和一面,如此一来,岂不是重蹈当年萨尔浒之战的覆辙?”

此言一出整个堂上顿时安静下来。说起来,萨尔浒之战那是大明最近数十年最大的痛,在此之前,明军虽有惨败,但是无伤大局。可是萨尔浒之败后,明军面对东虏凶猛的攻势,很快就屡败屡战一溃千里,很快就丢掉整个辽东,到了崇祯朝,东虏更是绕过关宁锦防线,三次打到京师城下。所以说,萨尔浒之战可谓是大明二十多年噩梦的开始,当然也是有心东虏的官员时常研究的战例,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教训,就是面对东虏,不要分兵,分兵则力弱,力弱则败。

面对这个问题,刘重元反问道:“一个月前,东虏主力与卢总督的宣大军还有高总监的辽东军在京师附近对峙一个月,当时宣大军和辽东军也是分兵状态,东虏可曾攻击哪一路?”

这个,卢象升和高起潜相互看了看,还真没有,在北京周围,东虏总是避实击虚,以劫掠为主要目的,并不大主动攻击明军主力部队,卢象升倒是几次主动进攻,总是败了。

“这个月,卢总督和高总监率军,一路追击东虏南下,按道理,这是东虏攻击宣大军和辽东军非常好的机会,奔袭、设伏,战法实在太多了,可是东虏可曾攻击哪一路?”

没有,都没有。洪承畴不明白,卢象升和高起潜却逐渐明白过来,这次东虏入寇,主要目的是烧杀劫掠,一来掠夺财帛人畜,满足东虏生存发展的需要,二来就是为了打击大明的元气。黄台吉曾经说过,大明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即使是老了,那也是盘根错节,必须从左右一斧子一斧子的慢慢砍,才能将其砍到。这套战略理论早已经由刘重元侦得,报告给了朝廷。

“基于之前的东虏的动向,东虏此次入寇,以劫掠杀伤为主,并不以消灭我军为目标,因此不会向诸位发动进攻。当然,刚刚东虏损兵折将,恼羞成怒之下或许会报复,向我军发动进攻,被进攻的一军当然是有危机,但是危机、危机,即是危险也是机会,我军按品字形三角分布,东虏被战略包围在内线,其如果不想直接撤出关外,那么最佳的战略当然是择一路进行打击,而只要这一路明军能够在东虏的进攻下坚守三到五日,其他两路我军从两个方向上进攻东虏侧翼和后背,则未尝不能再来一次大捷。”

“因此,宣大军、辽东军和秦军此次行军,应当小心翼翼,广派哨骑,如遇东虏,有城依城,无城则立坚寨,以坚守消磨东虏锐气,等待援军来合战。”

高卢洪等人琢磨良久,觉得刘重元的战略方案还是当下最现实最完善的方案。宣大辽东和秦军目下算是在中原剿匪军的掩护下原理东虏,从两翼对东虏实施战略包围。中原剿匪军将独自承担东虏的压力。

送走这些援军,让自己能够放开手脚,这是刘重元这段时间以来的筹划。不过在送走他们之前,先让他们帮个忙还是可以的。

腊月二十八,再过几天就要过年了,但是在这个时时刻刻都在爆发激战都有可能丢掉性命的时候,显然不用奢望回家陪婆娘娃娃过年了。多尔衮对此当然并不在意,从他十五岁额娘被逼死的那一刻起,他就再也没有家,没有了家人,当然也就没有了过年这一说了,能在战场上于沙场之上,让十数万人在自己的指挥鞭下过个年才是他的最爱。

这些时日,对岸明军援军纷沓而至,八旗军被挤回了漳河右岸,对岸的明军旗鼓喧嚣大有一口气打过漳河来消灭他多尔衮的架势,部下将领们纷纷请战,堂堂八旗军什么时候受过这等屈辱,十万明军又如何?三十万明军他们也照样踏平,要将那个刘重元、左良玉等人一并抓来,为岳托报仇。

但是多尔衮就是稳坐钓鱼台,丝毫不为所动,甚至主动约束部下向河东岸侦查行动,好像就是怕了对岸明军一样。多尔衮当然不是怕,他是在等明军主动进攻,如果说明军防守有时候凭借顽强坚韧,能够偶尔挫败八旗军的话,明军组织的进攻,那真是狗屎一样烂,兵力规模越大,狗屎越大,兵力超过十万,很多时候八旗军都不用打,明军自己就折腾败了。

韩信说他点兵多多益善,说刘邦将兵最多十万,很多人以为是贬低刘邦突出自己,其实扯淡,这是韩信这个实诚将领的心里话。俗话说,人一过千漫山遍野,人一过万无边无沿,数千上万军队向前进攻,要求的是极强的指挥能力和后勤组织能力,数万人的吃喝拉撒那是一个大工程,任何一个方面出了纰漏就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明军的进攻往往就是如此,空有庞大的兵力,却缺乏强有力的各级军官队伍,也没有完善的后勤补给计划,走着走着,数万大军就自己崩了。

即使有些时候好一点儿,但是数万大军发起进攻,前后左右掩护,相互距离,也都十分考验统帅的能力,很容易就被八旗军找到空子进行凿穿进攻,从而被打崩。

多尔衮的计划就是如此,引诱明军主动跨过漳河,最简答的就是半渡而击,漳河之前成为杜度救援岳托的巨大障碍,现在同样可以成为明军救援的障碍。

而今天一大早,明军的异动告诉他,好像他的计划成功了。一早开始,河东岸的明军就开始集结,然后编成一个个巨大的方阵,汇聚在漳河左岸,然后沿着河岸依次展开,在某一段河堤有一个稍高的鼓包,明军几面帅旗就树立在这里,从旗号看,有内阁总理刘宇亮、辽东总监高起潜、宣大总督卢象升、三边总督洪承畴以及让八旗军上下恨得牙痒痒的五省剿贼总理刘重元。

呵呵,这么多人指挥,究竟谁听谁的?多尔衮冷笑道。

汇聚到河西岸的明军越来越多,到巳时整,看样子明军大至已经汇聚完毕,数百面大鼓被轰隆的敲响,或许要开始进攻了。按照多尔衮的预计,明军将会从刘国能、卢光祖大营左右越过漳河,然后再该大营左右依次立阵展开。多尔衮准备,明军大约过来两三万人就发动进攻,也不要太贪,杀掉两三万人,估计就足以让明军丧胆了。

且慢,那是什么?一直观察着明军动向突然发现,在隆隆的鼓声中,明军没有动静,倒是有数百人被反绑着双手被明军押到高大的河堤上。

“那是,那是厢红旗的兵丁,他们被俘了!”很明显,这些俘虏仍然穿着厢红旗白边红底的棉甲,很是好认,即使在河东岸也能看的清清楚楚。

“明军要干什么?”东虏阵中有些骚动。

只见那些俘虏被按着跪下,脑袋被按低,脑后的辫子被拉出来,然后系上一根被压弯的竹竿,只见远处高台上一个高大的文官抑扬顿挫的一番讲话之后,一声鼓响,数十刀手猛地一挥,他们身前的俘虏就被砍断脖子,然后系着人头的竹竿弹直,带着人头左右晃动,飙出的血四散飞舞,十分的诡异。

“啊,呀呀呀!”眼见自己的族人在自己数万大军面前杀害,上至多尔衮,下至普通的步甲兵,无不捶胸顿足、愤恨难耐,大吼大叫,就等着多尔衮一声令下杀过漳河去,将对岸那些大胆的汉狗杀光。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