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67章:兴奋的崇祯

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东虏主力离开京畿,虽然战争远未结束,但是北京城的局势缓和多了,尽管并未解严,但至少内外城门已经能够按时开放了。城外的小商小贩和农民挑着各式东西进城来叫卖,当然进城更多的是京城周边的难民,无边无际的涌进京师,希望能够找口饭吃,就算是卖女儿卖的价钱也高一点儿吧。

当然这些跟京城里的达官贵人们没有关系,又到年节时,再怎么着总要过年吧!西从东安门外起,东到现在灯市口大街的东口止,约摸二里长,几条街全是各地来的商贩,会集着各地商人,有南北两京的、各省的、乃至外国的各种货物。

一吃过早饭,大小街道都涌着人流,人们有买东西办年货的,有看热闹的,有看稀奇开眼界的。人们有时被踩掉了靴、鞋,有时被扒走了银钱,有时被挤散了同伴或孩子,叫叫嚷嚷,呼呼唤唤,像锅滚似的。

而在这个城市的正中心,也是这个国家的中心,堂皇的紫禁城内,则是夹杂着焦躁、苦闷和血腥,毫无半点年节之气。

这几天,崇祯皇帝总是夜不能寐,前方不断地传来这里失守那里被陷的战报,而被他寄予厚望的卢象升和高起潜却只是跟在东虏身后畏敌如虎,坐看东虏攻城略地,若为诸位阁老的劝谏,也因为实在无人可用,他都想要将他二人全都撤职查办。之后,他实在无法忍耐,干脆派出首辅刘宇亮作为诸军监督,督促诸军克期进剿消灭东虏。

腊月二十二日一早,崇祯又是天不亮就起床。昨夜传来的军报,东虏绕过保定府城不攻,已经深入到河间府南部,他跟杨嗣昌商量想要赐予刘宇亮统领前线所有明军的权力,撤掉卢象升和刘重元的职务,宣大军交给陈新甲,中原剿匪军一并交给三边总督洪承畴指挥,如此事权归一,克期与东虏决战,尽快将东虏赶出关去。

而杨嗣昌一直苦劝,一来刘宇亮绝非统兵决胜之才,让他统领全军定然大败亏输;二来,无论是卢象升还是刘重元并无大错,怎能轻易更替?一直到子时才算是息了这个念头。可是对东虏肆虐无能为力的愤懑时时刻刻的都在折磨着皇帝,让他睡不安枕。他是君临天下的君王,可是对窜入京畿的东虏毫无办法,这是对他威严的极大挑战和侮辱,他一天也不想再让东虏待下去了。

早晨甚至不需要太监叫醒他,一直翻来覆去无法入眠的崇祯就顶着两个黑眼圈起床了。在一群宫女的服侍下梳洗好,穿戴好常朝冠服,然后走出养德斋到乾清宫前边的院子里焚香拜天。行过四拜叩头礼以后,默默地祝祷一阵,回到乾清官最西头的房间里。为着心情烦闷,他传免了皇后、太子、妃嫔和公主等的照例请安。

然后就换了一身暗龙黄缎便袍,他在御案前坐下去批阅文书。这张御案,他已经在上边批阅了十一个年头的关于军国大事的各种文书,亲笔下过无数诏谕,但每次对着这张御案他就发愁。案上每天堆的各种奏疏和各地塘报像小山一样,几乎没有一封文书会使他高兴。不是这里遭了大灾,就是那里发生兵变和叛乱,亦或者是哪里打了大败仗,登基十一年,年年都不好过,为皇十一载,未尝一日安枕。

往朝的皇帝,都有内阁帮着票拟,也就是处理意见,然后有司礼监披红,也就是代表皇帝做出最终批示,皇帝大可以袖手而治天下,只要管好内阁和司礼监几个人就可以了。可是一来前朝天启年间魏忠贤闹得太不像话,整个朝廷乌烟瘴气,二来崇祯总是以太祖皇帝为典范,讲究勤政爱民事必躬亲,所有的奏章都是亲自披红,不要司礼监代劳,就连内阁的票拟,崇祯也经常不满意,打回去重拟。这自然是劳心劳力困苦不堪了。

此刻,看到御案上那小山一样的走着,皇帝晃眼直走神,连续看了两本都看不进去,不觉愈发烦躁,正巧一个宫女端着一杯热茶想要摆在他的案前,就被烦躁挥舞的崇祯给撞到,一杯热茶就翻在了桌案上,还有一滩洒在了崇祯手臂上,狠狠地烫了一下。

那宫女自知犯了大错,连忙跪下叩头求饶,崇祯先是一愣,看了看桌案,又冷眼看了看跪在地上的宫女,觉得是如此的荒谬,连你一个小小的宫女都敢忤逆,当即喝道:“拖出去,拖出去,乱棍打死!”

旁边侍候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孙元化连忙示意小太监将宫女拖走,自己上前为崇祯抚胸和背平息怒火,劝慰道:“皇爷息怒,皇爷息怒,这贱人毛手毛脚的自有有司惩处,皇爷不值为小贱人大动肝火。”

默默的看着太监收拾桌案,崇祯更是失去了看奏折的心情,腿一偏下了御案就向后宫走去。隆冬时节万物萧索,整个皇宫沉浸在一片灰败之中,原本明黄的瓦片、大红的墙壁,此刻都失去了光彩,或许是有些年头没有整修了吧。

要不要稍稍修补一番呢?想到又要花钱,崇祯心里面就摇头,哪里有钱啊!

别说外面户部太仓库干净的能跑老鼠,这个年节,由于东虏入寇,南方数省的赋税运不上来,朝廷格外缺钱,文武百官的赏赐,全都只发了三成;京畿辽东军、宣大军乃至京营的军饷已经欠饷两个月了,中原剿匪军三天两头的上折子要军饷,那可是七万大军,朝廷哪里拿的出来,在杨嗣昌的苦苦劝说下,算是默认了刘重元截下税银和漕粮,暂时解了燃眉之急,待东虏出关之后再找他算总账。

就连一贯富有储银的内廷库,自万历皇爷数十年积累下来的内帑也已经不多了,总要留点儿压库以备不时之需吧,哪敢就动用来修皇宫呢!

想着这些心事,崇祯也不知道走到了哪儿,恍然抬头一看,跟着伺候的王德化连忙说道:“皇爷,前面就是慈宁宫了!”

“慈宁宫!”崇祯喃喃自语,还是抬腿向内走去。目下住在慈宁宫的是万历皇帝的遗孀刘太妃,从辈分上算是奶奶了。刘太妃在神宗的众多妃嫔中最是慈祥谨厚,众多孙辈都受过她的抚爱,崇祯幼年丧母更受照顾,一直心存感激,做了皇帝之后就让刘太妃主持慈宁宫,掌管后宫事务。

皇帝突然到来,已年过八十的刘太妃甚是高兴,她一辈子无儿无女,唯一的亲人恐怕就是从小看着长大的皇帝了。崇祯向太妃行礼,两人落座,太妃关切的询问崇祯身体如何,说道:“皇帝身体事关社稷,一定要好好保重龙体才是,听说前几日皇帝病了,可是已经大好了?”

前几日,东虏接连攻破保定府、河间府城池,皇帝忧心如焚,再加上晚间天气突凉,感染了风寒,一直卧床了数日才渐渐好转。

崇祯连忙回道已经大好。

祖孙二人且闲聊了几句,可能是精神放松没有在想那些烦心之事,崇祯困倦难挡接连打了几个哈欠,居然就歪倒在榻上睡着了。太妃连忙吩咐宫女拿来被子盖在皇帝身上,让宫女太监们不许出声打扰。

约莫一个多时辰之后,崇祯自己醒来,顿觉失态,连忙起身整理衣冠,向太妃请罪:“神宗时海内无事,到本朝内外交困,昨夜又商讨政务不及休息,居然在太妃面前失态!”言辞之间甚是羞愧。

崇祯心思敏锐责任心重,对大臣们严格对自己也非常严格,总是以太祖圣君自励。此番在长辈面前失态,一方面是懊恼自己不能自持,另一方面则是厌恶当下国事日衰,自己忧心劳力却始终不见好转。

太妃怎会在意这些,看到崇祯不过三十岁许,就已经两鬓斑白,眼圈红肿,憔悴不堪,不觉痛心的潸然泪下,崇祯也流下泪来久久不绝,左右侍从无不悲伤落泪。

从慈宁宫出来坐上肩舆,刚刚走到乾清宫,就见几个太监远远的从养德斋跑过来,顿时就脸色一沉,一直看着皇帝脸色的王德化连忙喝道:“那几个狗奴才,皇宫大内哪是尔等撒野的地方。”

待那几个太监气喘吁吁的跑近了,才发现打头的居然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曹化淳,不觉惊异。司礼监可谓是内廷的内阁,掌印太监是首领相当于首辅,那几个秉笔太监就是阁老了,这曹化淳也算是皇帝身边的老人了,一路做到秉笔太监了,怎么还如此不知轻重。

崇祯也是诧异,今天也是心情不好,不由训斥道:“曹化淳,何事如此惊慌?”皇帝对从信王府跟过来的太监很是信重,对王德化、曹化淳、高起潜等几个太监,那都是喊大伴的,如今日一般直呼其名的,那是很是生气了。

曹化淳却是好无所觉,一路连滚带爬的跪在肩舆下,兴奋的高呼:“异常奇捷,异常奇捷啊!皇爷!”

“异常奇捷?”皇帝将信将疑的看着曹化淳,在大明朝,胜利一般可称为大捷,大胜可称为奇捷,意思是出人意料的大捷,这曹化淳说异常奇捷,那是多大的捷?什么样的捷?

曹化淳佯装喘大气,稍稍平缓之后禀奏道:“杨阁老来报,五省剿贼总理刘重元率军,于巨鹿平乡一带伏击东虏取得大胜,斩首俘虏东虏六千,还生擒东虏此次右路军统帅、伪成亲王、伪扬武大将军岳托。”

“什么?曹大伴你再说一遍!”肩舆上崇祯身体一晃差点儿摔下来,王德化连忙扶着他下了肩舆,崇祯兴奋的走到曹化淳面前,晃晃脑袋,生怕刚才听到的是幻觉。

直到曹化淳又重新说了两遍,崇祯这才惊喜异常,就在这宫墙间的甬道里兴奋的走来走去,高声命令道:“传,传内阁阁老们,传杨嗣昌,传,传兵部尚书,对,还有刘爱卿的使者,朕要亲口听他禀奏此战过程,去,快去!”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