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88章: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

手机直接访问:m.54kanshu.com

装晕过去的德王当然不能阻挡刘重元的脚步。

从寿宴回来,刘重元立即布置济南、青州、兖州等地的官府,相继查抄了德王府以及德王系郡王下属的各类店铺、仓库等,以北洋总督府的名义,将其中数以万计的金银、绸缎、布匹、药材,尤其是粮食等物资发出了征用令。

三天的时间,仅仅是最急需的银两汇总统计达到26万多两,各类粮食35万石,其他各类物资堆积如山,总督府下属的户曹官吏整整又忙乎了三天才算是统计明白,编订成册。

然后,一封刘重元署名的物资征用令被送进了德王府,摆在了德王的案前。征用令详细的统计了此次征用的物资种类、数量,以及当前的价值,最后给了一个大体的汇总估值,213万两银子,这主要是因为这两个月,粮食价格已经从之前的一两银子每石,翻着翻的涨到了2.8两银子每石,这还是总督府每天都放出一定的平价粮平抑粮价的缘故,否则这粮价超过五两,甚至超过八两也不稀奇。

在这一点上,征用令非常严谨的采用了市价,仅仅是粮食一项就价值百万两。其他物资也是比较严格的按照市价给出市价,并没有什么胡乱编造价格的举动。

在征用令的最后,清楚明白的写着,由于大旱灾情严重,北洋总督府上书朝廷同意,以临时征用的名义,征用这些物资用于赈灾,待灾情过去,财政状况好转,总督府将会按照这份征用令原样赔偿物资,如果赔不出来物资,将会按照当下价格照价赔偿,请被征用人好好保存此征用令。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德王一拍恨恨的桌子,差点儿就将桌子上的征用令砸碎,唬的一旁的王府赞善徐平仪急忙扑上去,将征用令小心翼翼的收好。

看着薄薄的一张纸,却将两百万两的货物给拉走了,德王一直举着的巴掌又狠狠地拍在桌子上。“这是赤裸裸的打劫,打劫啊!本王要立即上书皇上,立即上书皇上!”

德王拉过一张纸,写了一行字却自觉写的毫无头绪。一根根如胡萝卜一般的手指,也不知多久没有拿笔写字了,而且心里交织着愤怒和痛心,哪里能够写的出来。

“快,快,徐赞善,你来代笔,你来代本王写!”德王重新拿过一张空白纸,拍在徐平仪的面前,“要狠狠地参刘重元一笔,本王说起来是当今皇帝的堂兄,刘重元居然敢如此对待本王,这是不把我朱家放在眼里,这天下说到底也是姓朱的!本王一定要弹劾他,一定要弹劾他,罢了他的官,杀他的头!杀他的头!”

徐赞善乃是济南本地举人,十八年前因为屡试不第,才投入当时还是济阴郡王朱由枢府上做了教席,之后因为上一代德王长子突然去世,朱由枢由郡王继任德王,徐赞善也就一跃当上了德王府赞善。

十八年的主仆情谊,眼见德王已经气得浑身乱颤、语无伦次,徐平仪不敢多劝,接过纸笔,文不加点的很快就写下了一封弹章。

不同于躺在王府里一意饮酒取乐的德王,徐赞善对于当今政治局势还是非常敏感的。当今大明,内忧外患,战争、天灾、叛乱一个接着一个,皇帝和朝廷几乎是要喘不过气来了。徐赞善清醒的认识到,当今大明已经不是二十年前的大明了。

若是换了二十年前的大明,哪个督抚官员敢如此对待藩王,简直就是不要命了,至于说一点儿银子,皇帝和朝廷真不看在眼里,犯不着为了这点儿钱,丢了皇帝的脸面,留下一个薄待宗亲的罪名。

可是这些年不同了,朝廷实在是太困难了,养军需要花钱,打仗需要花钱,赈灾需要花钱,到处都是窟窿,即使是皇帝带头减膳撤乐节衣缩食也填补不了这么多的窟窿,为了钱,皇帝和朝廷已经越来越不要脸面了,虽然自己还拼命的捂着脸。

所以,虽然德王暴跳如雷,但是徐赞善清醒的察觉到,这份弹章也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威力。

因此,他写的弹章并没有德王希望的那样言辞激烈,反而颇为通情达理的认为北洋总督,太过着急于灾情,采取抢掠宗王的激烈措施,漫无国法,实在是在损害大明的根本,希望朝廷能够加以制止,让北洋总督悬崖勒马,停止这样流寇的行为。

之后的几天,总督府又将矛头对准了鲁王和衡王,也强行借到了价值两百多万两银子的货物,加上德王府所得,真可谓是发了一笔大财。

刘重元拿到了这些钱、粮和物资,手里第一次稍稍宽裕了一点儿,先是给北洋军改善了被服、伙食、营房等后勤条件,然后投入二十万两白银和其他物资,加速扩大莱芜兵工厂的建设。

在王徽的领导下,兵工厂已经试制了第一批一百支鲁密铳,但是仍然是按照传统的方式,集中一批能工巧匠打造而成,虽然每一支都能满足要求,枪管能够耐受上百次的发射,但是一百支里任何的两支都不完全一样,子弹也不能通用。

这些都能忍耐的话,最让人无语的就是产粮,手工作坊式的制作工艺,让诺大的一个兵工厂每个月只能生产三百支鲁密铳,因为只有一百个熟练工匠能够打造火铳。这个产能让刘重元接受无能。

按照刘重元的要求,兵工厂必须在年底前投产五千支鲁密铳,主要用来装备督标营。今年已经过去一半了,因为去年底的巨鹿大捷,东虏损失较大,再加上战略进攻方向有些举棋不定,所以从入寇京畿的东虏撤出关后数月,东虏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军事行动。

但是刘重元判断,到了九十月份,秋高气爽之后,东虏或许就会有新的行动,届时北洋军必须做好准备,以应对随时可能到来的战争。

因此,这些时日,刘重元也多次视察正在加紧建设的兵工厂,要求王徽以标准化的方式,大规模的生产主要军事装备。在这方面,刘重元可是行家里手,因为重生前他就是在装备制造业做工程师。

他先是向王徽普及了统一度量衡、零部件图纸、尺寸公差这些概念,然后要求王徽精确的测绘葡萄牙制造的鲁密铳,将每个零件绘制成统一格式的图纸。

将数量庞大的普通工匠分成一个个车间,专门制造一个零件,要求必须严格的按照图纸材料、尺寸进行制造,为了质量控制,还需要设计、制造专门的测量工装和量具,确保每一个零件都大体一致。

鲁密铳最难制作的零件是枪管,因为枪管需要耐受高温高压的火药燃气,任何制造的缺陷都会造成炸膛,而且枪管内孔涉及到深孔加工,所以,刘重元就指令,技术最高的十数名工匠集中进行枪管的制造,以提高生产效率。

这种细化分工的制造方式,王徽虽然还在试运行过程中,但是产量却已经是翻倍的增长了,显然随着各个车间的工艺技术逐渐成熟,工装、夹具、量具全部到位,鲁密铳的产量还将进一步的增长。

赈灾方面,收获了上百万石的粮食,刘重元也可以采取更大的动作了。

先是以河南总兵尤世禄的名义,将十余支这段时间积极配合剿灭造反盗匪的团练武装收编为官军,编为河南镇右营和后营。成为官军之后,将会按月发放饷银,朝廷保证粮米吃饱,比起之前饥一顿饱一顿的团练生涯,简直强太多了。

这十余支团练大者万余人,小者也有千余人,河南镇两个营当然编不了这么多人,给出的编制几乎是十人里面选一人,各团练头目只好精中选精,挑选精悍敢战之士入营。

在这大灾之年,往常好男不当兵的说法被抛到九霄云外,当兵吃粮成了香饽饽。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只要刘重元愿意,招个十万八万青壮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记不住网址,可以百度搜索:【54看书】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