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16章:盾车

手机直接访问:m.54kanshu.com

早在兵部时,刘重元就在反复的研究东虏的战法,东虏的骑兵纵横,东虏的重步兵强突。可是万万没有想到,根据调查发现,明军最为头疼的东虏战术,既不是什么骑射,也不是什么骑兵冲阵,而是一种古老而又不起眼的武器,那就是盾车。

八旗楯车上的盾牌由厚木板包覆牛皮、铁皮复合而成,这样制成的楯车“小砖石击之不动,大砖石击之滚下,柴火掷之不焚”,具有较强的防御力。尤其是对明军大量装备的大小将军炮、佛郎机炮以及火铳等,都有相当不错的防御能力。东虏早期,在进攻开原、铁岭的作战中,就使用改进过的楯车参与攻城,成功将士兵掩护至城下。到达城下的八旗军或者挖墙脚损坏城墙,或者架设云梯登上城墙,最终二城被攻陷。

不仅仅是在攻城作战中,即使是在野战中,号称野战无敌的东虏,也大量使用盾车,以便能够顶着明军的火器、弓箭密集射击,从容逼近明军车营,近距离对明军发射枪炮、弓箭射击来击溃明军。

因为楯车举足轻重的地位,东虏甚至定下了“遇敌若无楯车,切勿出战”的军令,甚至有将领因为作战中未携带楯车而被治罪。

而袁崇焕的宁远之战为什么得胜?就是因为宁远城上有十一门威力强大的红夷大炮,能够轻易摧毁盾车,远超过往的大小将军炮。被红夷大炮摧毁盾车之后,东虏只好在无掩护的情况下逼近城墙,随即遭到明军城墙上佛郎机、火铳和弓箭的巨大杀伤,最终败北。

红夷大炮虽然能够摧毁盾车,但是因为重量太大机动十分不便,只能安放于城墙上不能用于野战,因此,明军尚能以红夷大炮守城坚守屡屡挫东虏锐气,但是野战状态下则屡战屡败。

而且红夷大炮发射速度慢,装备数量少,能够击毁的盾车数量毕竟有限,只要东虏大量盾车一拥而上,红夷大炮照样无可奈何,城池尚能够以坚固的城墙防守,任凭东虏挖墙坚持一段时间没有问题,木制寨墙一旦东虏盾车突至寨墙下就太危险。

因此除了红夷大炮之外,刘重元还得另辟蹊径。在仔细的研究之前一次次战役中,明军面对东虏盾车战术的无力,刘重元反复思索,探访了很多与东虏作战过的将领和老兵,终于想出了不少的办法。

今天这一招仙人摘桃,就是刘重元想起曾经看过的电影《天国王朝》里面的片段,主人公巴利安率领残兵败将坚守耶路撒冷城,面对萨拉丁率领的穆斯林大军以高大坚固的井栏攻城,先用床弩射击带绳索的巨型弩箭,然后以绞车拉倒井栏。

刘重元想出来的战术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东虏奋力抵抗,但是在早有准备的明军各种手段花样百出,滑轮组、绞车,甚至蛮牛都被赶上寨墙干活,不长的时间里就拉倒了三十多座盾车,大小将军炮、佛郎机炮、火铳乃至是弓弩全面开火,欢欣鼓舞的收割濠沟前像是被扒光了的东虏汉军士兵。

濠沟前,东虏的盾车已经是稀稀落落的,即使没有重弩射来拉拽,不断来自明军侧方位的火力侵袭,也让盾车几乎失去了防御能力,绝大部分还活着的汉军,只能趴倒在地上瑟瑟发抖,不敢站起来。

刚才不过是两三柱香的时间,阵前两千余名汉军士兵已经躺倒了一千多,其中一半以上尚在痛苦的哀嚎,他们满身都是弹丸砸穿的大洞、断裂的手脚,像是麻子一样满是小弹丸伤口,流出的血流过积存的一点点雪花,让地面上红白相间。剩下的一小半恐怕是永远的躺倒在这片土地上了。

“呜呜呜!”身后传来凄厉的天鹅绒啸声,这是多尔衮见盾车战术失利,汉军士兵被屠杀,赶紧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第二道濠沟前的汉军如蒙大赦,尚能活动的赶紧起身向后撤去,随即又遭到明军一轮火力打击,留下上百具尸体之后终于撤过了第三道壕沟,撤出了明军的火力打击范围。

“咚咚,咚咚”,明军寨墙上战鼓轰鸣,随即寨门打开,一队队的明军将士身着铁甲,手持长枪、火铳和弓弩,鱼贯的绕过羊马墙,然后搭跳板越过第一道壕沟和第二道壕沟,进入汉军士兵尸体集中的第二道壕沟前,开始打扫战场,四件事。

一是戳死受伤未死的东虏,有东虏见明军杀来,顿时强忍着伤痛向后跑去,甚至拖着短腿向后爬去,明军毫无怜悯的一个个打死。

二是割下战死东虏的首级,准备拿回去论功。虽然刘重元改革了北洋军内的论功体系,就像刚才的战斗,打死了东虏估计有两千了,但是炮弹轰鸣,铅弹横飞之下,谁知道打死这个东虏的是哪支火铳打出的子弹?是哪门火炮射出的弹丸呢?

虽然北洋军内部取消了,但是大明没有取消啊,刘重元还需要东虏的首级去向朝廷报功,争取援军、粮草和军械的支持。

三则是收集东虏留下的铠甲、兵器和银钱等。汉军虽然装备不如满洲大兵精良,但是比起北洋军还是非常不错的,几乎是人人有甲,最次也有一套棉甲护身,不像北洋军总体的披甲率才不过四成,只能优先保障主力营的装备。

四则是清理壕沟,准备接下来的大战。东虏的盾车太重,明军无法拖过壕沟,干脆聚在一堆泼上火油,在渺渺飘下的雪花中燃烧。原本,明军还准备清理第一道壕沟,但是在壕沟外东虏骑兵已经在列阵以待,大有明军敢过来就准备厮杀一般。于是在清理了第二道壕沟之后,明军缓缓地撤回。

不远处的小山岗上,多尔衮策马而立,目光始终注视着清理壕沟的明军,见其严整有序,始终有一支部队列阵以待。遂始终没有下达突击的命令,在明军火器杀伤范围内与明军肉搏实在是不划算。

多尔衮随口安慰着痛哭流涕的耿仲明,今日受损最大的就是他的天助兵,几乎是被打残废了。没有想到仅仅是一条壕沟,就能折损如此多的将士,早就知道刘重元、北洋军难缠难对付,没想到第一日进攻就损失如此之大。今天的仗是打不下去了。

收兵回营之后,满蒙汉将领们再次汇聚在黄台吉的大帐,气氛非常沉闷。与右路军一样,济尔哈朗的左路军同样失利。只是左路军进攻的山口相对分散而且山口较宽,进攻的尚可喜所部队形比较疏散,所以伤亡小一些,死伤也达到了一千三百多人。

黄台吉先是安慰了一番耿仲明和尚可喜,嘉奖了他俩奋勇作战,然后授意义从八旗的汉人阿哈中选拔强壮勇武的男丁七千人,补入耿尚的部队,不仅完全补足了今日的损失,两人统辖的部队还各多出来两千多人,让两人大喜过望,连连叩谢。

损失一些汉人士兵,黄台吉并不在意,八旗麾下的汉人阿哈(奴隶的意思)多了去了,都是从大明掳掠来的精壮汉子,不精壮的早已经死在了来辽东的路上,其中一小半都是投降的明军。

这些阿哈虽然是被掳掠来的辽东,很多他们的父母妻儿都惨死于东虏之手,或者任由八旗旗丁凌虐,但是为了摆脱当下奴隶的命运,他们拼命在八旗主子面前表现,毫不手软的对付大明同胞,希望能够蒙主子恩典,升为旗丁。因此如果听说挑选汉军,东虏有的是兵员。

之前只是为了限制三王一公的兵力,便于控制,毕竟三王一公的军队是听调不听宣的。现在无论是安抚耿尚两人,还是尽快编练出更多的炮灰,黄台吉都只能放开编制,让两人扩军了。

现在让黄台吉和诸王旗主们头疼的是,接下来的仗该怎么打下去?刘重元和北洋军显然对八旗的战法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制定了针对性的战术。仅仅是第一天,仅仅是填平了第一道壕沟,汉军就死伤高达三千多人,而且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所述,无论是耿仲明还是尚可喜,指挥都没有什么问题,换了八旗满洲也并不会打的更好。

那接下来该怎么打?如果一道壕沟要伤亡三千多人,距离明军寨墙更近的接下来的两道壕沟和一道羊马墙要死伤多少?接下来攻寨墙要死伤多少?要填进去多少人呢?

黄台吉心里也在庆幸,幸亏今天是派了汉军先行进攻,若是八旗满洲部队,在明军的新式战法面前不知道要损失多少了!

多番商讨之后,黄台吉终于决定,不能一味地猛攻,要充分的发扬自己兵多、将广、钱粮多的优势,慢慢的与刘重元、北洋军磨下去。只要再过最多一个月,沿海就将封冻,明军就将孤立无援,到时候在发动雷霆一击,定能全歼北洋军、活捉刘重元。

因此黄台吉命令石廷柱、马光远等将领率领八旗汉军,继续打造盾车和其他攻坚装备,准备接下来的进攻。同时命令从沈阳调拨更多的大炮,尤其是红夷大炮,调拨更多的火药和炮弹,以火力轰开北洋军的防线。-----

记不住网址,可以百度搜索:【54看书】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