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25章:为九千两银子倒台的首辅

刘重元心里一突,这话可不好听,当着现任首辅的面夸赞自己才能胜任首辅,岂不是说现任首辅不合格吗?果然其他几位阁老虽然仍然是凝神看着刘重元,但其实余光都纷纷顶着杨阁老,看看他有何反应。

不敢怠慢,刘重元连忙回话道:“皇上谬赞了,内阁首辅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调和阴阳,非博学多才、熟读经典兼且德高望重之臣不能胜任。微臣驽钝、才浅识薄,也只是凭借着一番对皇上对大明的赤胆忠心和一腔热血,勉力奋进,砥砺前行,才打了两个胜仗,不足以报皇上厚恩于万一也,何敢奢望封爵,甚至首辅之位哉?”

皇帝闻言欣慰的点点头,对刘重元的谦逊十分满意。他总是十分担心,那些有功的大臣和将领会居功自傲,会携功图赏。须知,这大明江山是他的,所有的功名利禄也出自他的赐予,臣子们立下再大的功劳,那也是在他的英明领导下,天大的知遇之恩下,再大的功劳也不算什么,他愿意赏给功名爵禄那是恩典,没有赐下那也是恩典。所谓雷霆雨露俱是天恩,就是这个意思。

之后说了几句慰勉的话,皇帝就让刘重元回家了,明天将会特意举行大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召见北洋的文武有功之臣。

走出皇宫,在拐向兵部的路口,刘重元特意让轿夫停下来,然后站在路旁等着稍后出宫的杨嗣昌。刘重元知道,每当稍稍处理完内阁的事物之后,杨嗣昌还要去兵部,兼任兵部尚书的他,最核心最重要的公务还是大明的军务。

一直等了小半个时辰,才见到杨嗣昌的轿子自宫门外拾级而来。跟他朴素的生活一样,杨嗣昌的轿子是一顶二人小轿,杨阁老胖胖的身躯在两个轿夫抬起来颇为吃力。

“阁老,下官在此恭候,有北洋军务想向阁老汇报请示,尚请拨冗一见。”数月未见,刘重元也不像之前那么的随意,躬身行礼的说道。

却未想,轿子中的杨嗣昌不仅没有下轿,反而硬声说道:“刘总督有军情汇报,当在老夫兵部当值时请见,为何于此入夜之时于道旁相截?于礼不合,于制有违,且回去吧!”

这番话说的刘重元哑口无言又心里一沉,杨阁老为何会如此?难道是在生气刚才皇帝所言?正向再解释一番,两个轿夫已经在杨嗣昌的示意下抬起轿子走了。

心情有些黯然的坐上轿子回家。今日是小年夜,本来就是阖家团圆,吃糖瓜、放爆竹,恭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喜庆日子。虽然大明国事日衰,京师周边屡遭兵罹,但是达官贵人、富商大户依然不少,总要过年的,所以,从长安街回家的路上,沿途可见漫天的烟花。

往年大街小巷还有摩肩擦踵的人群,挤挤攘攘的逛庙会,不过今年一来是宵禁一直未解除,而来普通人家也实在没有余钱,所以街巷上倒显得冷冷清清,与天空中漫天的烟花相映衬,显得颇有些诡异。

满腹心事的回到家里,见到一脸忧心的家人,刘重元立即醒悟过来,只言说是皇帝急于知晓金州之战详情,所以才着急召见,明日正式大朝将会有所封赏,安抚好家里人,又跟王氏和两个孩子吃了一顿真的很晚的晚饭,刘重元这才得以和王氏单独谈谈。

第一个问起的就是原首辅薛国观之事,怎么就突然下了台呢?虽然这些年来,朝中首辅如走马灯似的换,但是好歹是百官之首,突然倒台,居然一点都不知道。

王氏平日里也是留心观察朝中动态,当即说起了薛国观的缘由。

五天前,也就是在刘重元等一行人从天津乘马进京的路上,有御史弹劾当朝首辅薛国观纳贿,经查有中书舍人王陛彦向薛国观行贿九千两银子,皇帝大为恼怒,立命锦衣卫逮拿薛国观下狱问罪。

“九千两银子?就拿下了当朝首辅?”刘重元听得目瞪口呆,同时也是冷汗直流。九千两银子当然很多,能够买六千多石粮食,是三百户农家劳作一年所得。

但是于一个一品内阁首辅的地位,为了九千两银子而被下狱,说实话是有些冤枉的。就像他刘重元,过手的军费数百万两,很难说一两笔银钱不会出现问题,任用的军官成百上千,也不能保证个个都能做到公正无私,细究起来总是有问题的。

“王陛彦是中书舍人,成天就在内阁,向薛韩城行贿,怎会被旁人知晓?”薛国观是陕西韩城人,所以也可叫做薛韩城。

王氏脸上浮现出一丝怒气,说道:“哎,这王陛彦乃是吴昌时的外甥,向薛国观行贿本就是吴昌时指使,前脚指使行贿,后脚找人弹劾,浑然不顾自己的外甥牵涉其中,这可是他的亲外甥啊!”

“吴昌时?就是那个一心想做文选司郎中的吴昌时?”刘重元听得目瞪口呆,天下还有这样的人,让自己的亲外甥故意去行贿,借此扳倒当朝首辅?

“不错,这吴昌时依附薛韩城,想要做文选司郎中,百般请托始终无果,薛韩城鄙夷吴昌时之为人,只安排到礼部任主事,结果就惹恼了这吴昌时,施下了这条毒计。”

文选司全名叫文选清吏司,六部中所有司都有“清吏”二字,称呼时一般都会省去。文选司掌管中央和地方所有文职官员的额缺设置和品级,以及官员的选授与升迁调补等。文选司郎中是正五品,品级不高,但权力极大,甚至不亚于地方督抚。六部之中以吏部为首,文选司又排在各司之首,所以文选司是天下第一司,文选司郎中当之无愧是天下第一司司长。

这别说是吴昌时这个崇祯七年的三甲同进士了,就算是崇祯元年甚至天启万历年间的三鼎甲,做个文选司郎中也不过分。

“好一个毒蛇一般的吴昌时啊!”刘重元叹道。

“倒不仅仅是吴昌时的缘故。”王氏又补充道:“依妾身看,薛韩城倒台最主要的还是得罪了皇帝和太监们。”

“哦?”刘重元想了想也觉得不对,纵然薛国观真的贪污了九千两银子证据确凿,正常情况下皇帝也不至于为此而将其下狱啊。

“今年五月间,诸军索求军饷,京师修葺城壕,偏偏各省告灾,赋税上解均打了折扣,朝廷里钱粮告急,皇帝忧形于色。当时还是次辅的薛韩城便献计发动群臣捐助,并与皇帝约定外廷群臣由他一力任之,勋戚亲贵非皇上独断不可。”

这件事情刘重元是知道的,当时他还来信让王氏小心行事,既不可吝惜银钱捐的太少,也不可稀里糊涂的捐的太多。倒不是小气,而是捐多了惹得其他大臣嫉恨,同时皇帝会怀疑怎么这么有钱,得不偿失啊!

“这薛韩城也是太过媚君,全无顾忌。得到皇帝认可之后立即上了一道密折,具体列出捐助国用的勋戚名单及金额,其中武清侯李国瑞名列榜首,指标是40万两,驸马冉兴让2万两,其他不等,但崇祯的两位丈人周奎和田弘遇却不在其内。”

“四十万两?”刘重元又是惊呼,“四十万两,把武清侯府拆了或许凑得出来,这薛韩城跟武清侯有什么仇怨吗?”1

初代武清侯乃是神宗万历皇帝生母孝定李太后的父亲李伟,传到这一代李国瑞,已经是李太后的侄孙了,和皇家的血缘关系已经很远了。

“那倒是没有,只是李国瑞还有个弟弟李国臣,二人不和,李国臣就诡称父亲留下40万两银子,他本人愿意捐出一半助饷。薛国观听说此事,未经核实,随口就报给皇帝。”

“哈,这种事情也是能够瞎报的?”刘重元嗤笑道。

40万两银子不是小数,李国瑞不说拿不出来,就是能拿出来也舍不得。情急之下,叫人把府中花瓶鱼缸、桌椅板凳各种物件拉到大街会上叫卖,甚至连先朝神宗钦赐御笔也抖露出来甩卖,轰动京城。

皇帝得知大怒,他是最爱脸面之人,李国瑞此举不正是公然羞臊于他么?立命夺去李国瑞爵位,40万两银子照追不误,少一分都不行。

如此霹雳手段,李国瑞吓得惊悸而死,家产也被搜剿一空,京城的勋戚们人人自危,赶紧准备银子以备追比。

恰在此时,皇五子朱慈焕病重,消息传到宫外,勋戚们大喜,马上编造出一个可怕的谣言:死去多年的孝定太后得道升仙化为九莲菩萨,因皇帝虐待她外家,故降灾在皇五子身上,以示惩戒,如果皇帝还不住手,就要把他的五个皇子一齐弄死!

几日后,皇五子不治身亡,皇帝心惊胆战,彻底相信了谣言,赶紧恢复了武清侯爵位,并归还全部财物。也同时恨上了始作俑者薛国观。

刘重元没想到这其中还有这样一番故事,想了想又觉得不似作伪,于是又问道:“此事确切吗?”

“妾身也只是六七分把握,但是皇五子一事传的沸沸扬扬,皇帝悲切万分、惊惧异常总是真的。而事后,勋戚们并无人获罪,皇帝心头这把火一直也没有发泄,此番首辅突然被逮拿下狱,恐怕也只能应在此事上了!”

刘重元凝神想了想,倒确实如此,他也曾苦心研究过崇祯的性格,正是那种极好面子、又喜迁怒于人,倒真的很有可能因此事记恨上了薛国观。

不由的长叹一口气,微微的摇摇头,为当朝首辅,居然因这件事而下狱,无论是贪污九千两还是搞强捐,怎么能成为一朝首辅下狱的罪名?1

原本话语中带着点儿幸灾乐祸的王氏,见刘重元如此表情,不由一愣,问道:“夫君,这薛韩城一向敌视杨阁老,进而屡屡攻讦于你,此番倒台,无论是何缘由,终究是件好事,夫君为何,为何不高兴?”

“内阁首辅,当朝宰臣,却以此荒谬之罪名下狱,同为文臣的我如何能够高兴的起来?”刘重元有些黯然的说道。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