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38章:科学的发展

手机直接访问:m.54kanshu.com

就像后世非常有名的李约瑟之问疑惑的那样: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在之前,刘重元一直觉得是因为中国太过早熟,早在欧洲还处于蒙昧状态的时候就产生了大一统王朝,采用郡县制而不是分封制进行治理,在欧洲进入黑暗的中世纪的时候中国已经能够以科举制度选拔文官,从而使国家能够长时间的安定。安定就不希望改变,统治者为了安定,总是禁锢社会的异端思想,控制社会的改变,自然也就缺乏科学进步的空间了。

就好像反过来,每当在长时间的战争年代,总会又一波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最早是因为战争需求的带动,但是战争时期对实用技术的需要和对异端思想压制的放松,都会带来科技的爆发性发展,乃至学术的大进步。

例如第一个大分裂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知识、技术与富国强兵联系起来,各派学者受到了极大重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儒家、法家、道家、兵家还有墨家等百家争鸣、百家齐放,孔子、孟子、老子、商鞅等一大批的璀璨前年的思想家,技术上中国也从铜的时代进入铁器时代,政治上形成了郡县制的大一统王朝等等。

第二个大分裂时代两晋南北朝,虽然战乱让老百姓流离失所,北方汉人几乎要被灭绝,但是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刘徽在《九章算术》中发明了领先世界千余年的割圆术算出了圆周π,祖冲之精确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这几乎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历史上数学的最巅峰了。历法方面祖冲之制定了首次引进“岁差”的大明历。医学方面王熙编写了中国第一部完整而系统的脉学专著《脉经》,农学方面贾思勰编著了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齐民要术》。这些成就几乎是各个领域的巅峰。

第三个大分裂时代五代十国,虽然武夫治国,道德沦丧,但是由于长期大规模战争的需要,这一时期发明并完善了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技术,四大发明有三大是在这一时期实现的。

反而是在被津津乐道的大一统王朝时期,一旦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统治者立马以政治和法律的手段压制社会不利于统治的思想,让思想和科技停滞不前。

例如号称是第一帝国的秦汉,秦朝焚书坑儒,汉朝奉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家齐放的盛景再也不在出现过。

号称第二帝国的隋唐时代,开始以科举制笼络全天下的读书人,让读书人为了做官去挤独木桥,再无其他的心思去钻研去思想。

宋朝更是将科举制度推向巅峰,重文抑武让中华民族丧失血性;而明朝则部分继承了之前元朝的独夫奴役思想的同时,也继承了宋朝的科举制度,继续压抑读书人的自主思想。

反而是宋明之间的元朝,虽然短暂虽然蒙古大汗奴役汉人,但是由于蒙古人的粗疏治国,对民间压制的放松,科学和文化上反而有不小的进步。

而到了封建时代集权巅峰的清朝,不仅通过文字狱等方式压制读书人,以科举制度笼络读书人,让读书人彻底的陷入名利牢笼,一辈子穷首皓经的读成腐儒,再加上闭关锁国隔绝了西方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而让中国彻底的落后于世界,让中华民族经历了从鸦片战争到建立新中国这一百年,这是中华民族跌入谷底的一百年,是中华民族最屈辱最沉沦的一百年。

相比之下,欧洲从罗马帝国之后,从来都是长期分裂,大国小国相互厮杀,就像是中国的战国时期。长期的战争,让各种军事思想、军事技术始终处在发展而不是停滞的状态,军事技术的发展同时带动科技的进步。另外,除了罗马教廷之外,长期分裂的欧洲也杜绝了统治者压制、禁锢思想的可能性,让各种奇思妙想或者说异端学说都有生存下来的可能性,从而不断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而回到这个时代经过近二十年的生活之后,刘重元渐渐有了新的认识。原本他觉得只要改革科举制度,解放读书人的思想和官位主义的束缚,逐步让他们将兴趣和志向与科学结合起来,就能带动中国科技的发展。

但是,渐渐他发现,中国在近代科技的落后还有哲学思辨这个根本性的原因。

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说道: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可以找出因果关系。我们可以知道古代中国是不具备形式逻辑体系和通过科学实验发现因果关系这两个基础的,所以在古代中国没有产生近现代科学,所以中国古代的一切技术只能归结为经验技术,而非科学技术,所以李约瑟问题中的讨论涉及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可以说是不够准确的,应该说这些都是中国古代的经验技术。

什么叫形式逻辑体系?就是追求一种普遍的、不受条件限制的、绝对正确的命题。就像是我们学习几何首先学习欧几里得定律,然后由定律推导出一条条的公理、定律,然后就如同建房子一样,搭建起了繁杂庞大的几何学,到了当下,笛卡尔已经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解析几何,而再过二十多年,牛顿将要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微积分。

我们学习物理学,首先学的是牛顿三定律,这三个谁都看得到,好像谁都能发现归纳出来的基本物体运动定律,构成了力学的基础,然后一个个的证明出新的定律,从而不断地搭建起完美的现代物理体系,后人再不断地丰富、完善这一体系。

所以,通过形式逻辑体系,就能在1的基础上,通过定律、公理等方式,从科学的角度去解决庞杂的问题,这是一整条的串链。后人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去探索。

而中国人偏偏就缺乏这种形式逻辑体系,大家习惯了玩类比、玩隐喻、玩象征、玩暗示来“讲道理”,文人从小就被训练玩各种文学的修辞手法,以各种的诡辩术来达到目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白马非马的故事,中国人津津乐道公孙龙的诡辩之才,却从来没有思考这其中的逻辑之误。

几何学上最基本的,A等于B,B等于C,那么A就等于C;放到中国人这儿,就能以一通狡辩给你否掉,A凭什么就能等于C呢?不认,我就是不认。

反过来,明明违反逻辑的道理,反而常常能够大行其道。例如孔子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按照形式逻辑体系,名不正怎么就会言不顺?言不顺为什么就会事不成?这说不通啊!

而反过来,名正言顺事乃成,名正、言顺和事乃成这三者有什么逻辑关系?凭什么能划等号。可是偏偏,两千多年来中国人历代相袭,奉为圭臬。

别看只是简单地逻辑思考的问题,确是在方方面面影响着国家和民族。刚才说的只是对科学发展的恶劣影响,在政治上也极大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命运。例如之前说过,新兴王朝往往会汲取前朝灭亡的教训,汉高祖刘邦就汲取秦朝没有分封的教训大封诸王,这就是经验主义压到形式逻辑的典型案例,秦朝灭亡能够跟不行分封是因果关系吗?大行分封就能灭亡?

历朝历代概莫能外。

这些形而上学的哲学、辩证学的问题,刘重元也是最近几年通过学习《几何原本》等这些西方著作,在结合自己记忆里的一些东西,逐渐想明白了个大概。也在感叹,自己是任重道远啊!

开办技术学校,让更多的大明士子、年轻人学习这些西方的哲学、科学著作,不说扭转

中国人发展科学技术在哲学思辨上的天然劣势,至少能够起到一个萌芽、启蒙的作用。

这次招收的都是十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的的少年,基本都读过几年书,读书习字没有问题,少数几个甚至已经取得了秀才功名,若非是大灾之年实在活不下去,而技术学校承诺包吃包住免费教学,而且还有北洋总督府的背书,这些少年是不会走上“歪门邪路”来这个学校的。

刘重元是以培养更加专业的技术工匠的名义,兴办这所技术学校的。他之前曾经提议取名为莱芜书院或者莱芜大学,但是很快遭到了蒋德憬、茅元仪等人的反对。北洋总督兴办学校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学子们在学校里学的不是四书五经等经典,而是什么《梦溪笔谈》、《天工开物》,甚至西洋的书,定然会激起朝野士大夫的极大不满,认为刘重元是在误人子弟,定然大喷特喷。而若说只是培养工匠,那大家就没啥好说的,反而为课程中还有儒家经典而拍案叫好。

这番劝谏,让刘重元哭笑不得,这特么不就是后世的所谓“不说大学女生卖身,但说卖身女考上大学。”一个道理嘛!

中国人玩弄语言的艺术啊!

庞大的兵工厂各大分厂,还有兵工厂技术研究所和兵工厂技术学校,王徽管辖之下的工匠和杂役已经高达近两万人之多,若是包括伐木民工、烧炭工、搬运民夫这些临时工,那就达到五万多人了,每天光光是耗费的粮食就得有上千石,每个月即使不算还在建设的工厂所耗费的,单单只为维持生产所需,就得要六万多两银子,让刘重元压力颇大。

说到底,这一切的一切,一切的远景构想,一切的长远打算,都需要当下白花花的银子来支撑。

记不住网址,可以百度搜索:【54看书】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