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49章:夜思

手机直接访问:m.54kanshu.com

虽然已经觉得很累,但是当真的躺下来,脑子里面一件件的事情纷沓而来,让刘重元翻来覆去都无法睡着,干脆翻身起来,重新挑亮油灯,将脑中纷乱的事情一件件的条理清楚。这段时间,从京城到山东,又从山东到金州,过手的事情繁杂异常,既有朝中的勾心斗角,又有山东救灾事宜,再到莱芜兵工厂的进一步提升,兵工厂技术学校的扩建,再到今天刚刚下船之后军情变化,政治、军事、财政、人事,一件件的事情都马虎不得。

刘重元首先在纸上画了一个覆盖整张纸的十字,将整张纸分成了四块,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别是紧急而且重要、紧急但不重要、重要但不紧急和不重要且不紧急。然后一一将脑海中纠缠的事情按照这四个分类一项项的填入,直到绞尽脑汁再也想不起还有什么未尽之事为止,却已经写好了满满一整页纸了。

这就是刘重元记忆中难得还保留的一个工作习惯,叫做四象限时间管理法则,据说是二战时期艾森豪威尔所创。艾上将虽然战功不显,但是在那个年代,在美英两国猛将如云的情况下脱颖而出,指挥数百万美英法波兰等同盟国大军,包括陆军、海军、陆军航空兵等多兵种部队,管理前所未有的复杂的后勤供给,却仍能有条不紊,被认为是最善于协调的管理学大师,最合适的盟军总司令官。这个四象限时间管理法则定然也发挥了不少作用。

首先逐条的看了看紧急而且重要的事情,基本上都已经得到了处理,或者已经安排了下去。确认再无遗漏之后,刘重元没有急着去处理紧急但是不重要的部分,而是开始处理不紧急但是重要的部分。

这就是四象限法则的一个重要原则,优先处理不紧急但是重要的事情,因为现在不紧急,但是拖几天之后也许就会变得紧急,而紧急又重要的事情,往往处理起来会着急忙慌,顾头不顾腚,从而出现遗漏和错误,造成巨大的损失。反而优先处理的话,思考、商讨和决断就可以更加周全,也可以留出时间有应对突发状况的机会。

当下来说,除了几条已经在处理的事情,在不紧急但是重要的事项下有这么几条新增。

一条是组建台湾远征军,会同荷兰军队一起进攻占据台湾北部的西班牙人势力。虽然与荷兰人的合作协议还没有最终敲定,但是在刘重元和荷兰东印度方面都有极大地合作意愿情况下,合作肯定会达成,进军台湾北部也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范德虎甚至跟着刘重元上船一路到达金州,在海船上谈判始终没有中断。

远征军的组建、专项训练、后勤物资尤其是药品的筹集、整只军队的运送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必须尽快开始筹办起来。刘重元的初步想法是从督标营前营和左营,也就是新军中抽调一支远征台湾,反正目前看下来东虏极大可能将战略中心调整到关宁锦方向,辽南未来大半年甚至一两年内都不会有大仗要打。先让远征军会同荷兰人消灭西班牙势力,然后再送一个山东卫所到台湾北部屯田,将远征军换回来,还是就屯驻在那里,瞅准机会过两年将荷兰人也赶走?

还需要找个时间细细的商量此事,刘重元在事项后面记下来需要参与讨论的人员,稍稍思虑之后一个清秀而又睿智的面孔浮现在面前,不由又加上了一个方字。

第二项就是督标营骑军的组建。同样,随着与荷兰协议的即将达成,西亚和南亚优质战马的输入,组建一个全新的骑兵营终于具备了条件,而刘重元对此也充满了兴趣。当下北洋军虽然有七万余众,但是能作战的骑兵不过区区七千人,骑兵比例实在太低,不仅远远比不上东虏,就连跟辽东军、宣大军等友军相比,也大大不如。

这些骑兵当众,三千多归属在罗岱统领的背嵬营,常常作为全军预备队和快速反应部队使用,作战任务十分繁重,伤亡也较大。其他三千多则分布在尤世威、尤世禄、李国英、金声桓等将领的家丁营里,少则一两百,多则五六百,力量分散,刘重元也不好直接指挥。

北洋辖区是山东和辽南,距离主要的产马地辽东、蒙古和陕甘都相距遥远,再加上东虏的阻碍,获取战马十分困难,开辟海外采购的道路就算是成功了,其成本也是太过高昂,平均一匹战马的价格是过往的三倍以上。战马难得,就必须加倍珍惜,若是还像过往一样屡战屡败,白白的当运输大队长,给东虏送人头送战马送装备,那还不如不买,老老实实的训练步兵大军,以步制骑,虽然代价可能高点儿,就不信十几万大军碾压过去,打不垮、耗不死东虏。

战马、军械再精良,人的因素终究是第一位的。因此刘重元觉得,训练骑军首要的是招募骑兵,招募能骑善射、敢打敢拼的勇士。

但是偏偏北洋不具备招募的条件。自大明开国之日起,大明最好的骑兵都是由蒙古人组成的,最开始只是少数投降的蒙古人,元顺帝北逃之后,大批草原上的蒙古人南下投奔大明,精壮勇士被招入军中,成为大明骑兵的骨干。例如当初三大营当中,唯一的骑兵部队三千营,就是以三千蒙古骑兵为骨干组成的。

两百多年来,这些蒙古骑兵在大明战旗下,忠贞为主奋勇杀敌,即便是面对昔日同胞也毫不手软,不少蒙古军官因为战功卓著而加官进爵,甚至被封爵。例如恭顺伯吴允诚、永顺伯薛斌、安顺伯薛贵和忠勇王金忠等等。

即便到国事日衰的崇祯朝,大明对于草原上的蒙古蛮子也还是颇具吸引力的,在缘边督抚和总兵的招募下,数以千计的蒙古骁勇加入大明军中,因为能骑善射骁勇善战,而成为各大督抚将领的家丁骑兵,颇具战斗力。

尤氏兄弟南下河南时所带的家丁营,一大半都是散落草原的察哈尔蒙古人,成为尤氏兄弟立足北洋的重要砝码。

祖大寿麾下有降夷左右营,约六千人,俱是降明的蒙古部落青壮组成,最是骁勇善战,从崇祯元年成军以来,入关救援京师,参加大凌河之战,入关讨灭孔有德叛军,入关追剿流寇,降夷左右营一向是辽军最锋利的先锋,事实上关宁铁骑的赫赫威名,大半都是这降夷左右营打出来的。

新任的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也在吴家和舅父祖大寿的支持下,招募了上千蒙古青壮,组成了夷丁突骑,成为他以28岁年纪当上总兵最重要的资本。

北洋距离蒙古太远,而且东虏在击败察哈尔林丹汗后,基本一统草原,再大规模招募蒙古青壮可能性已经不大了。而且刘重元始终不认为,汉人就没办法练出一支强悍的骑兵。

历史上霍去病统帅的万余大汉骑兵纵横三千里横扫河西,之后他和卫青统帅的十万骑兵深入漠北,一举消灭了匈奴主力,留下了一汉当五胡的威名。

如果说霍去病和卫青时期,大汉尚能够从西北六郡招募能骑善射的良家子从军的话,那么从河南起家的曹操训练出赫赫威名的虎豹骑,千里奔袭一战打垮乌桓,则更能说明汉家男儿只要平时勤于训练,战时奋勇冲杀,战斗力并不逊于马背上长大的游牧民族。

还有以湖广为基地的岳家军,只靠战场缴获,训练出了以背嵬军、游奕军、踏白军三支骑兵,虽然数量不多,但是依靠平日刻苦的训练和保家卫国铸就的勇气,在河南平原上与金军精锐铁浮屠、拐子马对冲,以堂堂之阵战而胜之。

想到这些,刘重元就下定决心,也要打造出一支摧锋陷阵、所向睥睨的铁骑军,踏遍东虏和蒙古万里山河。

第三件事就是对于东虏经略义州的处置问题。整个辽东战场,从锦州义州到辽南金州,始终笼罩着一层战场迷雾,东虏究竟有何战略目的?经略义州是为强攻锦州,还是想要围城打援,再来一次大凌河之战?在辽南轻易放弃复州,是真的转移战略进攻方向,还是准备诱使北洋军深入再聚而歼之?刘重元还需要更多的情报来证实,也需要进行一些军事试探来打探东虏的战略构想。

事实上,刘重元在山东时就已经得到情报,尤世威准备出兵复州,想要阻止并不难,但是他还存着试探一下东虏的想法。如果能胜既能打探东虏的虚实,而且还收复失地,北洋上下都与有荣焉,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仗打败了,山东镇遭遇东虏主力来袭,无法顺利撤回金州而遭遇损失。刘重元也不是不可以接受,仍然能够探听出东虏的虚实和部署,而且即便失败也只是山东一镇的失败,金州仍然坚不可摧。

所以,刘重元没有强制干预尤世威的出兵。相反,他还在筹谋更多地进攻,以便探查出东虏的战略,同时也能应付朝廷和皇帝。

记不住网址,可以百度搜索:【54看书】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