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因我祧明 > 37.日本洋铜有厚利

递了牌子,又上了章程的沈廷扬突然得到朱由桦的召见,那真是喜不自胜。他上书朱由桦,也是有一定私心的,因为他老家在崇明岛,乃是崇明岛上的豪富之家。

光靠种地吗?那当然不可能!

沈廷扬家拥有上百条大沙船,以前是做长江以及运河航运的,也算是个运输大个体户。因为明末商业发达,所以积累钜富。

现在闻听了朝廷有开港的可能性,既是出于自己身为钱法侍郎的工作职责,也是出于他本身家族发展的规划。

长江航运和运河航运这两条路线,现在基本上都算是崩溃了。四川还是前几月刚光复的,武昌也是去年年底才收复的,上游和中游一片废墟,根本不复当年的繁华,哪里还有那么大的商业运输需求。

至于运河航运,现在无非就是从南京发解军械往淮南、徐州以及凤阳寿州一线。说的现实一点,整个路线就是一条军事后勤补给线,根本没有什么商业活动。就算有,那也是盐商往江北转运军粮,换取新发行的盐引。

整个江北就是个大军营,因为满清的几度入寇,乡野百姓被杀伤不少,基本现在都团聚在城内居住。孙传庭治理老百姓那可是相当严厉的,他在陕西就几乎是以军伍之法,约束陕西的百姓。不然凭当时陕西的局面,他怎么筹饷五十万,集粮五万石,挥十万之军出关恢剿啊。

两边都这样,沈家的事业也就算是停了。这官也做了个寂寞,家族产业也变成了寂寞,是个人都会着急的嘛。

若是能再开辟长江口直航日本的航线,那么沈家就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外洋贸易的好处,普通老百姓不知道,可是像是沈廷扬这种大官绅那必然是知道的。倍利那都不算什么,三倍利五倍利才是正常的情况。

不就是造船嘛,对于崇明出身的沈廷扬而言,他都是老把式了。之前他就建造了两艘海船从淮安的黄河出海口,带着数百石粮食去往宁远。不仅成功运抵,还大大减少了中间所消耗的时间以及运费,为朱由检所赞扬。

我宁远都去得,日本去不得?

无非就是海路更远一些嘛,从淮安出发,沿途可以靠着近海的岸边走,去日本嘛就要跨过黄海。危险系数是大了不少,可这利润也大了不知道多少倍啊。

往昔南直隶的这些官绅,以及从事商业的豪强,他们在整个对日贸易的上下游中,主要充当的是生产者和上游供货商的角色,真正跟着福建郑氏属下商船去日本直接贸易的人不多。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只是相对福建派系而言,人数更少而已。

与日本直接贸易,于公于私,对沈廷扬而言都是一桩大好事!

“沈爱卿说说通商日本的详细情形。”第一次被朱由桦单独召对的沈廷扬多少有些拘束。

他毕竟是坐冷板凳的人,以前也不受重视,又不是早年投靠朱由桦的文臣,现在见室内只有备朱由桦参谋的阎应元,以及记载起居注实录的张煌言两人,那自然会有些紧张。

吩咐钮绍瑜派人送上茶水点心,朱由桦便让原本准备站着奏对的沈廷扬坐下。这是朱由桦自己的习惯,他不大乐意抬着头瞧那些大臣禀奏,费劲。

受宠若惊的沈廷扬坐下,又和阎应元以及张煌言点头示意了一番,这才面向朱由桦,开始介绍自己对于和日本直接贸易,购入日本廉价红铜的大致规划。

“日本其实早有红铜输入南直,陛下可知《天工开物》?”

“可是宋长庚所著?”朱由桦怎么可能没有听说过《天工开物》呢。

现在宋应星已经被拔擢为工部营缮郎中,就在南京任官,其兄宋应升还在广州知府任上,到是没有被调回南京任官。朱由桦以前是准备召来宋应星铸造红夷大炮的,但是军务繁重,戎马倥偬,只是吩咐过一句,后面也没有给予较大的支持,也不知道干的咋样了。

“彼书中有记,东夷铜又有托体银矿内者。入炉炼时,银结于面,铜沉于下。商舶漂入中国,名曰日本铜,其形为方长板条。漳郡人得之,以炉再炼,取出零银。”

“此事余亦知晓。”

日本人的冶炼技术不行,日本铜输入中国之后,便有人设法重新冶炼,将银铜分离。银子直接使用,铜则交售市场或者充入官家。

“如今日本国内削平,承平数十年,铜产大增,正是方便购入之时。”

“铜价如何?”朱由桦自信自己绝对比沈廷扬了解日本,但是具体的铜价,朱由桦还是不太清楚的。

“据信每百斤日本铜,价银五两四钱六分!”

嚯!

这价格,简直是跳楼价啊!

“若余未记错,此前户部铸钱,收买散铜,每百斤价十七两五钱吧。”朱由桦没有想到明日两国间,红铜的价格居然相差如此之大。

若是再加上从日本铜中冶炼出来的那一小部分白银,这个价格的利润就更大了。原本以为只是能够保个本,没想到这中间居然差了三倍半的利润。

“南京市面收买散铜,二十两未必能购得百斤。”沈廷扬看

朱由桦颇有喜色,以为自己已经说动了朱由桦,准备再加一把猛火。

一百斤铜能卖二十两?那咱还铸造什么狗屁的隆武通宝,直接卖铜算啦。按照这个趋势,每年掏一百万去日本买铜,回到南京就能变成三百万甚至四百万。难怪郑芝龙死死的攥着对日贸易的垄断权不肯撒手,这利润未免也太大了。

“若是与日船运直通,载回洋铜,倒也确乎是桩好事。”朱由桦这是真的动心,虽然和沈廷扬想的动心根本不是一回事。

“是极是极,出江口,若顺西风,四日便可抵达日本长崎。平素也不过需十二三日便可抵日,快捷便当,无过于此。”

“好,余概知晓,卿家退下吧。”朱由桦笑着回道。

“臣谢……”

不对啊!你朱三说的这么热火朝天,怎么就赶我走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