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59章:朝议2

说完了大败,刘重元继续说道小败,“若是东虏足够高明,看出我大明没有中计,而即使转用兵力,发挥内线机动优势,先反击正在进攻盖州和海州的北洋军,然后千里西援,在河套大草原上与宣大、陕甘大军决战,我明军匆匆冒进的话,很有可能为敌所乘,遭遇败绩。如此,即便是守住了锦州,我大明也算是小败。”

“如此上胜、下胜、大败和小败,我大明自然是全力争取上胜,爱卿以为如要上胜,该当如何?”皇帝颇为兴奋的问道。

无论是皇帝还是诸位大臣这是第一次从一个全局性的高度,来看待大明和东虏的战争,过往总是以辽东一隅来看待,总是将对抗东虏的任务交给蓟辽总督一人。而像刘重元这般,围绕着锦州城的攻防,发动北洋、辽东、宣大和陕甘四大总督二十多万大军在两千多里战线上一起联动的宏大战略。因此,皇帝对于刘重元的分析还是非常信服的。

“启禀皇上,以臣之见如今要想争取上胜,我大明必须做到两点。首先,无论是宣大陕甘进攻河套,北洋进攻盖州和海州,还是辽东军短促出击,都必须小心谨慎东虏随时可能赶到的突袭,光布哨探,探查东虏主力的动向,没有把握尽量避免与东虏展开野战。不要给东虏机会让其野战歼灭我明军,则我明军就处于不败之地。东虏主力无论向哪个方向,另外两个方向都可以趁机向前推进,这就是三方联动的精妙之处。”

说到底,东虏战争潜力有限,无论是满蒙汉八旗,能够动员的兵力只有十万人左右,集中在一个战略方向上自然能够所向披靡,明军都不敢与之争锋,但是一旦分兵在三个战略方向上,甚至说在两个战略方向上,都不足以压制明军。

例如在北洋方向,当面的盖州如果只有一两万东虏,即便是最精锐的八旗满洲,刘重元也有信心率领北洋主力发起进攻,东虏若是不撤退坚持防守的话,他甚至有信心一口将其吃掉。

若是盖州只有三万东虏,刘重元也有信心率领北洋主力与之对垒,并经过艰苦的战斗彻底击败之从而夺得盖州。

但是若是来的东虏超过四万,刘重元就必须考虑北洋军必须转为守势了,这个兵力对比之下还与东虏对攻,恐怕是胜少负多。当然也不是纯粹的防守,六分防守四分进攻,频频的发动短促出击消耗东虏是既定的战略。

若是类似去年那样来袭的东虏超过五万,那么北洋军就必须全力死守了,而且是必须有预先构筑的坚固防御工事,否则还不能保证守得住。

辽东方向想必同样如此,当然辽军十分畏惧东虏,上面的兵力对比恐怕要在下调一些。但无论如何,东虏也没有实力在两个方向上同时压制明军。只不过过往,明军发起进攻的能力太差,即便是东虏集中兵力于一个方向,另外方向上的明军也没有胆量和能力发动进攻,发动足以打疼东虏的进攻。

就像去年,黄台吉亲率主力满蒙汉大军进攻金州,刘重元就曾上本,请求辽东方向发起牵制性攻势,在辽东方向有所动作,以减缓东虏对金州的压力,朝廷兵部也下达了正式的命令,可是无论是辽东总督方一藻还是辽东总兵祖大寿,都没有信心和决心发动进攻。

皇帝和诸位大臣听懂了刘重元的话,让他接着说下去。

“第二点就是,要尽量守住锦州,坚守的时间越长越好。东虏以锦州之围来逼迫我明军救援,我大明也可以以锦州为诱饵,让东虏顿重兵于坚城之下,沈阳到锦州六百余里,虽有义州屯田供给,但也为不足,仍需从沈阳六百里转运,时日一长,人吃马嚼之下东虏也同样颇为困难。”

进攻锦州与进攻大明腹地不同,东虏无法就地劫掠,一应所需粮草除了义州能够供给一部分之外,大部分都得从沈阳一带运过来,尤其是东虏骑兵众多,战马消耗的粮草数量更多,后勤补给压力比起大明只大不小。

“现在朝廷忧虑的就是锦州的防御问题,害怕顶不住东虏的围攻啊!”杨嗣昌也说道。

“锦州位于对抗东虏最前线,经过二十余年的经营,城高墙厚,再加上祖总兵麾下近两万马步精兵守备,可谓是固若金汤,以去年初松山之战的经过,可以看出东虏并不具备强攻坚城的能力,因此臣并不担心东虏能够攻破锦州,臣唯一可虑者就是粮草辎重。”刘重元侃侃而谈,右手虚空指画,像是指着地图在做兵棋推演。

“其实臣以为,锦州城内的兵力不是少了,而是太多,防守锦州城这样一座不大的城池,一万精兵足矣,其余一万人应当撤回松山,在锦州城外机动作战。”锦州城内人越多,所需要的粮草也就越多,明军需要输送的粮草也就越多,这个道理很明显。

“目前东虏对锦州的包围尚不严密,以臣之见,辽东军应当趁此机会,赶紧组织兵马向锦州运送粮草,城内囤积的粮草越多,锦州就坚持的时间越长。”

听到刘重元的一番番分析下来,整个锦州之战今后一两年的走向都一清二楚,明军应该怎么打,东虏可能有什么反应,刘重元都说的头头是道,皇帝不禁看向杨嗣昌,首辅说刘麻城之才是他的十倍,仅从对这次

锦州之战的分析就能看的出来,刘重元所思所虑,十分周详细致。虽然这些时日,与首辅谈过很多次关于锦州之战,但是从首辅口中所知,只有今日刘重元所谈的一半不到。

皇帝满意的点点头,说道:“此番锦州大战,事关朝廷生死存亡,于我大明只能胜不能败。但正值大战之际,辽督重病离职,首辅向朕推荐,由爱卿你统一指挥辽东和北洋的官兵,全权负责对东虏的作战。这些时日,朕也仔细思量了好久,不放心其他督抚,只有爱卿你屡屡挫败东虏,更是曾在巨鹿之战野战大败东虏。所以,朕意由你出任督师辽东、北洋和山东军务,爱卿你意下如何?”

刘重元心里大震,诸臣之中除了杨嗣昌也都纷纷惊讶万分,没想到皇帝和首辅居然会有如此商量。无论是辽东总督还是北洋总督,都已经是统帅重兵的封疆大吏了,辽东军有十一万,北洋军有七万,任何一军有什么差池都足以震动天下,更何况是两军合一,加起来足有近二十万之众,足以撼动天下走向了。

当即就有左都御史傅永淳立即站出来反对道:“臣弹劾首辅,朝廷官职自有成例,即便是皇上再信任刘部堂,也不能将如此庞大的兵马交其一人统领,须知当初安禄山一人兼任范阳、平卢和河东三节度造成了多大的危害。”

天宝年间,大唐边疆设置十大节度使共有兵力四十九万,安禄山兼领三节度共统兵十五万,可是渔阳颦鼓动地来,安禄山一反,大唐很快就丧失了洛阳和长安,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之久,大唐也由此由盛而衰。

安禄山所领兵不过大唐总兵力的十分之三,仅能闹得大唐几乎亡国,此番让刘重元掌握辽东加北洋两军的兵马,那可几乎是大明七成以上的兵力。大明虽然号称百万大军,但其实堪战的九边精锐不过三十万不到。如此冒险的人事部署让大臣们忧心不已。

立即就有不少的大臣纷纷站出来表示反对。就连刘重元自己也立即跪下表示难堪此重任:辽东和北洋隔海相望,往来全靠不可靠的海上行船,一名督师实在难以有效指挥两军。刘重元谢过皇帝的如此信任,但还是建议应当重新任命一名辽东总督为上。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