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64章:冲锋

这些天经过丘民仰和袁枢的汇报,以及自己的检查,辽东军大致的存粮情况已经摸得一清二楚,整个辽东军在觉华岛和笔架山的主粮仓以及宁远和山海关内存储的军粮,当下一共储备有军粮不过九万多石,这还是锦州大战起之后户部及时抢运而来的。之前辽东一直比较平静,因此户部和兵部的军饷、粮草都是紧着北洋军和直隶军,前者正在进行辽南攻略,后者肩负起重建蓟州长城防线防止东虏再一次入寇京畿。所以辽东基本上只能一月一送,不得不说,无论是从军力、战备程度还是军粮储备,东虏都打了辽东军一个措手不及。

除了军粮本就不足之外,载运车辆的不足也制约着运粮行动。辽东军通常需要将粮食从宁远运到松山、杏山,再从松杏运到锦州,都是用偏厢车和各种从民间征集的大车运送,骡马不足就靠民夫前拉后推,但是一次也只能运送大概一万六千石而已,要想运送十四万石,总得要十次以上运输才行,而别说十次了,恐怕两三次偷运之后,东虏立即就能反应过来,立即掐断明军的运粮路线。

刘重元这时走回大案之前,严肃的看着诸将领,说道:“当下东虏围锦还不甚严密,还有机会向锦州输送粮草,再过些时日东虏围城日紧,恐怕就没有机会了。本督日夜兼程的赶来辽东,就是为了抢在东虏反应过来之前,尽快完成向锦州输送粮食的任务。”

“因此,本督命令,五日后开始进行输送粮食行动,以每次输送一万六千石为限,需要完成三次运粮,总计输送粮食四万八千石。宁远分练总兵刘肇基,前锋左营副将程继儒。”刘重元喝令道。

“末将在!”刘肇基和程继儒没想到自己第一个领受命令,连忙出列拱手施礼唱喏。

“你二人率本部兵马,负责押送粮草从宁远到杏山、松山,再送进锦州城!”刘程二人心里发苦,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啊!

刘肇基同样是将门出身,最初与罗岱一起隶属于尤世威,之后进入辽东军中,积功升到副总兵,崇祯八年率领辽军入关剿灭流寇,长达数年之久,将士思乡竟然哗变噪归辽东,刘肇基获罪解职。之后崇祯十二年,因为金国凤战死,辽东将领不足,杨嗣昌想起之前表现还不错的刘肇基,于是奏请皇帝重新起用,担任宁远分练总兵,虽说是总兵,但明显低人一头。

刚想向督师奏请军力不足以完成任务,但看到刘重元不怒自威的面容,不由张了张嘴却没说出一句话。

刘重元继续下令。“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

“末将在!”正疑惑自己为何没有任务的时候,就听见督师叫自己,吴三桂也连忙出列。

“你率本部人马为刘总兵前驱,负责拦截东虏的进攻,掩护刘总兵的运粮进城,即使拼尽一兵一卒,也不能放东虏到刘总兵阵前!”

“得令!”刘肇基大喜,有吴三桂率军掩护,定然能够成功的完成输粮任务。

“其余诸将,于永绶负责守备宁远,柏永馥负责守备杏山,夏成德负责守备松山,各将领当谨守城池不得懈怠,随时等候本督的将令!朱文德率督标营随本督进驻松山,以为刘吴二位将军之后备,随时准备出击!”

“得令!”诸将领纷纷出列领命。

刘重元又转向丘民仰说道:“老前辈可坐镇宁远,督促后方粮草向宁远集中,同时征调民壮、大车,转运前方。”

丘民仰只是举人出身,从家乡渭南县小小的一名教授生员的教谕,靠着自身能力兢兢业业一路做到宁前道,本就是赤胆忠心之人,见年轻的督师十分客气,称自己为老前辈,连忙谦谢道:“督师毋需客气,但有所命,学生定当尽心竭力办好,总不让督师失望才是!”

任务一一分派完毕,刘重元看下账下诸将,想了想说道:“这二十余日,因为辽督空缺,我辽军减少了出击次数,东虏也有些松懈,两位总镇只要觑准空档,坚决果敢的挺近锦州,定然能够马到功成。”

“只是如今还有一项任务十分关键。”众将领纷纷看向刘重元,“若要打破东虏的拦截,连续三次送粮进锦州,还需要锦州城内的祖总兵届时出兵配合,内外夹击东虏,才能一举功成。因此本督想要派人冒险偷进锦州,向祖总兵传达本督的命令,同时约定好届时出兵的联络信号,以免让东虏有机可趁。”

虽然大都目不识丁,但是仅仅靠着熟读《三国演义》,东虏也十分善于用计,其中就有以假信号诱使明军做出错误判断。崇祯四年大凌河之战,东虏围攻大凌河城,就曾经假扮明军模样,发炮呐喊,装成援军解围的假象,诱使城内的祖大寿以为是援军到来,出城突围,被后金军围攻,死伤数百人,祖大寿发觉上当,急忙退回城内,紧闭城门,再不敢出战。

若是不能事先与祖大寿约定好,很有可能届时吴三桂和刘肇基率军抵达锦州都进不了城。厅中的明军将领自然晓得此事之关键,但是要进入锦州何其难也,东虏虽然没有围城数匝,但是精锐的游骑、哨探往来锦州与松杏之间,小股人马很难越过,这趟任务显然是九死一生。

正当诸将领犹疑之时

,一名将领出列请命道:“末将前锋后营游击杨振,愿率家丁冲进锦州为督师传令。”

另有两名将领见杨振出列,也跟着出列,请命道:“末将前锋后营都司祖克勇、徐昌永请随杨将军一起赴锦州。”

刘重元见是杨振,心里倒是有些不舍。这杨振同样是将门出身,伯父杨国柱目下正任宣府总兵,他本人乃是世袭义州卫指挥使,天启二年关宁大败,东虏席卷整个辽东,归路断绝,杨振之母自缢,杨振随父兄昼伏夜出从鸭绿江逃到皮岛,被毛文龙重用。毛文龙死后随袁崇焕到宁远,进入辽东军系统,之后屡建功勋逐步升为副总兵。因为不肯曲事高起潜,为其所嫉恨,去年青城溃败之后,高立即诬陷杨振战场逗留不用命,遂被降职为游击。

忠勇杀敌,文韬武略,正是刘重元要重用的人才,可是当此之时,只有杨振站出来,祖克勇和徐昌永也是因为久隶杨振麾下,才会跟着请命出战,无可选择之下又岂能拒绝杨振的请命。当下也就只能赌命了。

于是刘重元命令诸将领各自尊令行事,然后独独留下了杨振、祖克勇和徐昌永三人,细细嘱咐一番。

当晚三更十分,三人就带着六十名家丁出了松山城,一路牵着马潜行,先向西北穿过乳峰山和双子山之间的通道,于午夜十分抵达女儿河畔,终于惊动了沿河边巡哨的东虏蒙古八旗骑兵。

顿时报警的号角声四起,附近的东虏骑兵纷纷聚拢过来。五月底的女儿河并不宽,杨振一行六十多骑,抱着马脖子很快就渡过了河,听到号角声,顿时暗道不好。家丁之中本就有一半都是蒙古兵,自然听得懂东虏传令聚集。

杨振义无反顾的继续向前,借着月光很快就见前方朦朦胧胧的蒙古骑兵星星散散的布成阵势,试图拦截。杨振拔出雁翎刀,高喊一声随我冲,狠狠的一夹马腹,战马嘶鸣一声就向前冲去,徐昌永和祖克勇立即率队跟上,高速冲锋向前。

对面的蒙古骑兵没想到这夜晚会有明军来袭,更没想到明军见到拦截居然不是掉头回转,而是高速冲杀而来,顿时准备不足之下,被杨振率军一冲而过,砍倒了几个蒙古骑兵。

领头的牛录额真大怒,招呼着骑兵一起追赶,呼喝声中,一边向前射箭,虽然高速奔驰的马上准头即差,力道也不行,即便是射中也无大碍,但对明军这队骑兵也是不小的干扰。

松山距离锦州很近,如果穿过乳峰山或西门山的话,甚至只有二十余里,但是乳峰山和西门山东虏哨骑更是严密,杨振才选择从西路绕行,没想到刚过女儿河就撞上了东虏,为今之计只能不顾一切的向前了,好在只剩下三十多里地了,战马即便跑死也能跑到锦州。

明军在前东虏在后,追亡逐北之下,一路向北前行,厮杀之声在寂静的半夜传出很远,附近巡弋的东虏哨骑纷纷向这个反向赶,不过半夜时分视野有限,大部分都跟丢了。

而半夜高速奔驰之下,杨振率领的明军也不辨方向,只知沿着女儿河向东,虽然有时面对东虏拦截会偏向北,但始终能够听到河水的声音。逐渐东虏明白了明军的目标。

天逐渐亮了,奔驰躲避了大半夜的明军人困马乏,六十多名家丁战死、跑散的,如今只剩下三十七人,每人的战马都大汗淋漓,借着东方探出头的太阳光,已经可以看到不远处的锦州城,平原之上如一座小山矗立,甚至都能看到城头明军正朝这里指指点点。

不过,就在锦州城前数里外,一支东虏骑兵正稀稀散散的列阵,约莫有上千人之多。杨振明白,这是因为畏惧锦州城头的红夷大炮轰击,所以不敢密集列阵,而这也是自己唯一的机会。

扭头看向背后,一股股的蒙古骑兵正在跟上来,已经封死了自己逃跑的任何一条线路。杨振长吸一口气,从怀里掏出特制的令箭,交给祖克勇,说道:“老祖,俺们三人里你的骑术最好,最有希望冲进锦州城,你拿着令箭进城,我和老徐阻敌。”

祖克勇乃是祖大寿收养的蒙古奴仆,以勇悍从军积功升至都司,听到杨振的话本能的就想拒绝,可是看到杨振坚定的目光和喘着的粗气,只好接过令箭。

杨振将三十多名骑兵汇聚起来组成了一个密集的锋矢阵,外层都是身着铁罩甲的士兵,没有更多地言语,只是将手里的战刀抹去血迹,然后一拍马腹,当先向前冲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