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71章:决战之机

于军前斩杀程继儒当然不仅仅是为了行军法立官威,刘重元还有更现实的目的,那就是督促诸军主动进攻。

在祖大乐率军赶来,而东虏居然就主动撤围放过了即将吃下的吴三桂,刘重元就看出来了今日战场上的东虏数量不足,主力骑兵不足万人,总兵力不足两万人,而且因为连续围困锦州疲敝,战斗力下降了一个档次,大几千骑兵围攻吴三桂两千多骑兵,居然不能短时间解决战斗,这让刘重元看到了战机。

目前到达战场的明军包括祖大乐所部五千骑兵,也就是精锐的降夷左右营,战力堪比夷丁突骑,按照祖耀的汇报,后面还有五千步兵正在赶来。吴三桂所部骑兵只剩下一千三百人,但是步兵营和车营几无损伤,仍有八千之众。刘肇基所部家丁营骑兵有所损伤,但是由王廷臣统带的步卒六千多人毫发无损。然后是朱文德部还有一千多骑和程继儒所部三千多骑。总兵力三万多战兵,其中骑兵有一万出头。

以三万多的辽东军精锐对阵两万不足的东虏,尤其难得的是明军,或者说刘重元指挥下,第一次就连骑兵数量也占据上风,一万出头对阵东虏的不足万人,骑兵质量也并不落於下风。

而这不就是刘重元梦寐以求的决战机会吗?兵力、骑兵都占据一定的优势,又是在明军的腹地主场作战,情况陷入焦灼的时候,刘重元甚至敢空锦州、松山和杏山三城之兵,与东虏决一死战,只为大量的杀伤东虏的有生力量,尤其是最为核心的满洲八旗。

说实话,统帅北洋军期间,虽然先有巨鹿大捷,后有金州之胜,但其实对于东虏的实际伤害并不大,巨鹿大捷杀死的满洲八旗兵不过千余,其他的都是蒙古兵;金州之胜,斩杀最多的则是孔有德、沈志祥所部的天佑兵,真正的满洲八旗兵杀伤也不多。而只要东虏能够维持住满洲八旗的核心军力,就能滚雪球一样的招揽蒙古壮丁和投降的明军为八旗蒙汉军,继续作为炮灰与明军作战。

只有大量有效杀伤东虏的核心武力—八旗满洲,才能彻底的瓦解东虏继续作战的基础。而现在,在一场因为运粮引发的大战之后,刘重元发现了战机,发现了大量杀伤满八旗的战机。过往北洋军缺乏骑兵力量,即便是打败东虏,也没有办法追击,只能眼看着战败的东虏安然撤退。而这一次,无论是因为东虏骄傲自大还是因为别的原因,总之战场上的辽东军骑兵力量也占据了优势,可以将胜利转化为巨大的战果。

但是稍稍思考之后刘重元就发现这里又有很大的问题。骑兵力量主要来自于祖大乐、吴三桂、朱文德和程继儒,但是刘重元没有把握祖大乐能够听取自己的指挥,祖家兄弟长期半割据于锦州,对于辽东总督的军令,向来是选择性的执行。于自家有利的肯定执行,于自家不利的肯定不执行;朝廷和皇帝督责甚严的大半会执行,如是一般的军令则很可能不执行。

所以刘重元发出军令让祖大乐领军出城接应援军运粮,祖大寿肯定听令;但是让祖大乐率军主动进攻东虏,刘重元心里并没有把握。朱文德倒是听令,但是毕竟实力有限,千五骑兵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心里思量了半天,刘重元还是将希望寄托在吴三桂身上,少年总兵,踌躇满志,主要以功名利禄相诱惑,定然不愁其不听令。

但是刚才的战斗,吴三桂所部骑兵伤亡过半,剩下的兵力恐怕不足以完成进攻东虏的重任,因此,刘重元才想到以军法斩杀程继儒,由吴三桂统领其部,增加其实力,激励其进攻。有吴三桂领头主动进攻,自己又能督促刘肇基、朱文德所部协同进攻,祖大乐乃是吴三桂的舅舅,定然会下场帮忙,如此一来明军所有部队都被调动起来,何愁不大破东虏呢!

而果然,刘重元一套组合拳下来,吴三桂果然感恩戴德又期颐朝廷封赏,立即满怀信心的率领重新恢复到近五千兵力的骑兵,与步卒会合,然后缓缓结成阵势从东面向东虏正面压去。一旁的祖大乐接到刘重元的军令,又见吴三桂主动出兵,只好也跟着结阵从东北方向朝东虏压过去。

刘重元接着督促刘肇基留下千余步兵守护粮草,或者说干脆放弃粮草,主力步兵同样开始结阵,在本部骑兵和朱文德部骑兵的掩护下,从南面向东虏缓缓压过去,微微落在吴三桂和祖大乐之后。

隆隆的战鼓声中,明军步步向前,从三个方向逐步逼近东虏,气势恢宏让明军上下士气高昂,多少年了大明王师何曾主动野战进攻东虏?

面对三面逼近的明军,济尔哈朗、多铎等将领恼怒异常,自觉受到明军如此轻视,而与此同时诸将领心中又有些后悔,不该妄自托大,让数千将士返回沈阳,造成当下兵力不足的劣势,先是没有及时吃下吴三桂所部骑兵,现在又被明军羞辱式的主动逼近求战。

这话当然是马后炮,过往东虏野战无敌,别说两万军,就算是一万军也足以横行,去年的金州大战期间,豪格就率领四千骑兵巡弋宁锦一带,还在宁远城下斩杀了新任的宁远团练总兵金国凤,要知道金国凤可是刚刚以三千兵坚守住松山城,扛住了黄台吉亲率的满蒙汉大军的一月围攻的。

没道理豪格带

着四千人就能横行宁锦,甚至直接杀到宁远城下,而近日近两万大军居然落魄到被明军围攻的地步。只能说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方一藻为总督时,能够被豪格四千骑压制在宁远无所作为;而刘重元为总督不过十天,就要主动出击拥有两万军的济尔哈朗。

这些道理显而易见,东虏诸将领也没有精力和时间陷入懊悔之中。在经过短暂的商讨之后,济尔哈朗决定立即撤军,没有必要在劣势条件下,与拥有兵力优势的明军决战,徒然损伤兵力。多铎虽有不甘,觉得面对明军这样撤退,会极大地损伤士气,但是还是乖乖地服从军令。

敌前撤退并不是一件简单地事情,尤其是面对士气如虹的敌军,一个不小心就会形成溃败之势。因此,济尔哈朗命令以骑兵列阵,掩护步兵向西北方向从罗台子一带远远地绕过锦州城向北撤退。

东虏步兵不过数千之众,炸毁、抛弃沉重的火炮和部分辎重,在骑兵的掩护下大胆的排成行军纵队,开始向西北方向撤退。而明军无论是祖大乐部、吴三桂部还是刘肇基所部,摄于东虏骑兵之威,不敢过分逼近,仍然以骑兵掩护步兵大阵缓缓逼近,前进速度很是缓慢。行军队列是为纵队,结阵之后步兵是为横队,天然行军要远远快于结阵推进,再加上东虏步兵又有大量的马骡驼载辎重,行军速度更快。

东虏步兵大踏步后撤,骑兵缓缓后撤压阵,两军之间的距离反而逐步拉大,一旦东虏步兵走远之后,东虏骑兵就可以安心撤退,届时明军就再也追不上了。

居于高台之上,战场动向坐收眼底,看到东虏居然果断的撤退,刘重元大惊失色,未曾想到一贯骄横的东虏今日居然如此谨慎,未战即直接撤退,坐视自己解围锦州。可是自己的决战的构想也就落了空。

不甘心的刘重元左右思量之后,立即下令吴三桂、祖大乐和刘肇基各率骑兵进攻东虏骑兵,以骑兵缠住东虏,等待步兵上前合围,争取全歼这股留下殿后的东虏精锐。

隆隆的鼓声转变为急促,这是催促各部向敌军冲锋。先后接到军令的诸将领心里一紧,看着不远处严阵以待的东虏,顿时心生畏惧。

刘肇基和朱文德最先响应刘重元的命令,逼近督师就坐镇步营之中,两军两千骑兵先是气吞如虎的从两侧冲出,待看到北面的吴三桂所部和祖大乐所部还没有出击之后,顿时迟疑起来,先是减速,然后甚至转向与右侧的吴三桂所部靠拢。

吴三桂接到军令之后,犹豫片刻刚想要出击,就被胡心水和夏龙山拉住了马头,胡心水劝道:“总镇,且为夷丁突骑留些种子吧,你看看兄弟们,还能经得起几个冲锋?”

回头看去,昨日还坚毅似铁的铁骑兵,此刻俱是一脸疲态,本就剩下不多的夷丁突骑几乎个个带伤,很多人甚至失去了坐骑,此刻只能扛着长枪和弓箭作为步兵参战。而新纳入麾下的程继儒所部,则满脸都是惊恐不安和抗拒,显然刚刚失去统军多年的主将,新纳入自己麾下让他们害怕自己成为炮灰,这在明军之中是太常见了。

深知以这样的状态,想要出击定然是凶多吉少,即便按照督师的部署能够取胜,作为主力的自己定然是死伤殆尽,自己和家族数年积攒下来的精锐将全都砸进去,而得到的是什么?得到新任督师的信任?自己的官职在升一位?现在已经是总兵官,再升又能如何?难道像左良玉一样拿个空头爵位回京师养老吗?

想到这里,吴三桂心里拿定主意,甩手两鞭子打开胡心水和夏龙山,怒喝道:“皇上和朝廷心心念念就是辽东战事,今日上有督师英明运筹取得胜势,下有诸军汇集士马骧腾,正是本将奋勇杀贼报效朝廷的时候,岂可因循苟且、保存实力,不见程继儒下场乎?”

说完,吴三桂拔出战刀,当先纵马驰出军阵,胡心水和夏龙山无奈,只得纵马跟上,夷丁突骑和其他骑兵在总兵身先士卒的感召下也纷纷纵马冲锋。

见到吴三桂出兵,祖大乐也只好跟着出击,紧接着刘肇基和朱文德也各率所部跟上。凭高望去,上万明军铁骑呈一个半圆弧的向东虏冲去,东虏也只好排开阵势准备反冲明军。眼见着自己的部署即将成功,远处看到的刘重元大为兴奋,一众幕僚也个个击节叫好。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