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73章:告老

在反复侦查确认东虏已经退回义州之后,当晚,作为此地主将,也是被救援的对象,祖大寿做东在自己的辽东总兵府设宴招待刘重元等一干来援文武,辽东军上下,除了留守宁远、松山和杏山的部分文武之外,俱都出席。就连受了伤的吴三桂也带伤出席了晚宴,虽不能吃喝却也算是郑重以待。

刘重元毫无疑问的坐在主座,祖大寿和祖大乐分别陪在他的两侧,然后是军法官袁继咸、吴三桂、刘肇基和朱文德等文武官员,主厅里只摆下了三桌,其他的文武官员都坐在了院子里,而主厅空出的空间则布置成一个不大的舞台,舞台旁有声乐艺人正在咿呀啊的吹奏着不知什么曲子。

为官十多年,担任总督也有两年多,今日的晚宴才算是让刘重元大开眼界,什么叫山珍海味。不大的圆桌上摆满了各式菜肴,光是刘重元能够认出来的就有葱爆海参、清蒸鲍鱼、红烧熊掌、虎骨枸杞五味汤,等等等等。任何一道菜都可称得上难得,没想到居然今日像是寻常小菜一样摆满了一桌子,甚至桌子不够摆盘子得摞起来。

喝的酒也是珍品,主酒乃是江南的三十年陈酿女儿红,而副酒刘重元一眼就看出来是宫中的御酒,想必是皇帝特赐给祖大寿的。

酒菜已备,祖大寿从小厮端着的托盘上端起酒壶慢慢的倒上一杯酒,双手捧起端给刘重元,恭敬祝酒曰:“东虏猖獗,犯境大明,围攻锦州,阖城军民,危在旦夕,全赖督师大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更是亲临战阵,指挥辽军解围,末将率锦州全体军民,谢过督师救命之恩!”

刘重元起身接过酒杯,逊谢道:“解了锦围,全赖诸将士奋勇杀贼而已,重元何德何能敢独揽此大功!”

祖大寿笑道:“督师大人无需谦逊,快请满饮此杯!卑职接下来正要敬吴总兵、刘总兵和诸位来援将军。”

刘重元也就不再客气一饮而尽。祖大寿却并未在继续敬酒下去,反而一拍巴掌,一队舞姬妖娆的从门外拖着丝带走进来,先是向刘重元和祖大寿行礼,然后在声乐的伴奏之中跳起舞来。

面上虽然不显,刘重元心里却是颇为惊讶,这昨日还是围城深困,今日居然就歌舞升平?一旁的陈子壮当即就要发作,却被一旁的袁继咸拉住,这里毕竟是祖大寿的地盘,且看他如何行事,且看督师如何行事。

刘重元也没有太在意,明军乃至是官场之中,奢靡之风也不是一日两日,当日担任五省剿贼总理,左良玉于军中也是非常奢靡,蓄养歌妓也不是一个两个;督师北洋,尤氏兄弟、李国英、金声桓等将领个个山珍海味、美酒佳人,只是当时军费紧张,刘重元又管的紧,他们没有祖大寿这么过分而已。

法不责众,刘重元也从未想严加整顿,事实上也整顿不了什么。大明从上到下都视为正常,从军打仗、出生入死,不就为个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外加捞点儿钱嘛!文官们认为武将粗鄙,不足以商讨国事、军略,只需要在文官的指挥下打打杀杀即可,既然是粗鄙,贪财好色那是必然的,如不如此反而不正常了。

所以说“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则天下太平矣!”反过来说,文官怕死,武将爱钱也就是可以接受的了。

这队舞姬身材相仿,个个妖娆美丽,舞动动作也是整齐划一,显然是花了大价钱大精力来训练的。以前总是听说祖家豪富,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祖大寿招呼刘重元等官员吃喝,殷勤劝酒。辽军上下见总督并无异样,慢慢气氛愈加热烈,辽军将领一边盯着场上的舞姬流口水,一边行酒令喝酒作乐,胜利之下愈加兴奋。

酒过三巡,祖大寿端起一杯酒,敬祝刘重元能够早日打败东虏收复辽东,以偿袁督师夙愿。然后说道:“末将今年已是六十整,自入夏以来,便觉昔日伤口痛入骨髓,三伏盛夏尚得穿皮袄,恐怕活不了几年了。末将准备向皇上和朝廷请辞,请求高老归乡。督师肩负辽东防务重任,末将当先行请示,以便督师能够早日筹谋锦州守将接替人选。”

刘重元闻言颇为愕然,未曾想到解围之夜,祖大寿居然有了退休之意。在他满是沧桑的脸上看不出一丁点的内心想法,刘重元也无从判断他的真实想法,究竟是想急流勇退,能够借着与东虏决战之际平安着陆?还是以退为进,探寻皇帝和朝廷的想法,探寻他这个新任督师的想法?刘重元不得而知,宴席上又多喝了几杯酒脑子也不够清醒。

当即摇摇头,赶紧温声挽留。说实话,十年未曾有大的战事,再加上不断有将领被抽调入关剿寇,辽东军将领其实已经严重匮乏,否则也不至于金国凤战死之后,让二十七岁的吴三桂继任宁远团练总兵了。祖大寿或者说祖家在锦州势大根深,麾下直属兵力以及影响力遍及整个辽东,成为抵御东虏的核心,若是他真心高老归乡,刘重元一时也找不到接替的人选;若是他只是试探,而刘重元和朝廷真的同意照准,祖大寿心存不满,即便不投向东虏,仅仅是给自己使绊子下阴招都够自己受的。

老总镇想要高老解职,一番话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但是辽军将领们惊恐莫名,就连京师来的文官幕僚

们也大惊失色。祖大寿自崇祯初年就号称大明第一将,那可不是吹的,那是一次次领兵战场上厮杀,一次次与最凶猛的东虏苦战而来。他要是一去职,辽东天可就要塌了小半边啦。

袁继咸和陈子壮也赶紧放下刚才不快,连声劝慰挽留祖大寿,可是祖大寿始终神情萧索,无论是所说的什么忠君爱国之道、祖家再立新功更上一层楼、封侯之赏等等,都无法打动这个老头子,只是一杯接着一杯慢吞吞的喝酒。

对于这个从军凡四十年,自万历末年努尔哈赤造反就开始与东虏作战,到今天已经二十多年的老将,堪称是对抗东虏的辽军的活化石,经历了万历、泰昌、天启到崇祯四任皇帝,经历过的辽督一任接着一任,见惯了朝中的风云变幻,好像已经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打动他了。

眼见祖大寿始终未曾松口,刘重元起身说道:“天色已晚,祖帅多喝了几杯,或有钻了牛角尖之处,今日且散了,各自回营早日歇息。”祖大寿也未反驳,其他人纷纷领命。

而第二日一早,祖大寿就又来拜见刘重元,这次带有一封奏疏,请督师先行审阅。果然是一封请求高老归乡的辞呈,刘重元很快的将其看完,别的也就算了,其中一句“大寿乃戴罪之身,二年辽军东溃罪不容赦。”引起了刘重元的注意,稍稍一想,很快就明白了祖大寿的顾虑所在,显然祖大寿也清楚皇帝对他的愤恨啊!

既然祖大寿递交了告老的奏折,作为钦命的辽东总兵官挂征辽前锋将军印,正一品的五军都督府左都督,祖大寿的去与留只能由皇帝亲自决定,刘重元只能向皇帝发表意见,而没法子做决定。

于是,刘重元赶紧写了一封奏疏,例数祖大寿对于辽东军不可或缺的地位,对于抵御东虏攻取关宁锦防线的巨大作用,万万要留任下来才好。连同祖大寿的奏疏,分别快马送进京师。

这两封奏疏,是紧接着刘重元的报捷露布到达御前的。

那一日当杨嗣昌拿着刘重元的捷报欣喜若狂的进宫报捷,皇帝也罕见的失态,欣喜又疑虑的拉着杨嗣昌,反复询问解围的细节,逼得首辅让人将辽东来报捷的军官招进宫中,当着皇帝的面禀报当日大战的经过。

当听闻督师一到任即组织运粮进锦州时,皇帝高兴地连声称赞刘重元勤于王事不辞劳苦;当听到督师察觉东虏兵力不足且疲敝时,立即指挥各部明军,变运粮为决战之时,又连连称赞刘重元用兵果敢、不拘一格;当听闻各军原本能够全歼东虏,可惜吴三桂中箭落马,辽军士气受损,东虏才得以逃回义州,皇帝连连扼腕可惜。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辽军大捷,锦围已解!”杨嗣昌连忙跪下道贺:“此全仰赖皇上乾纲独断,选帅得人,才能短短十余日即获此大捷啊!”

听到首辅将任命刘重元为督师的功劳全都安在自己身上,却全然不提最初是首辅的提议,皇帝满心的自得,抚髯而笑,同时也更加满意这个首辅了。既有才略,又能听话,最重要的总是功则归上,过则自揽。

不禁满意的亲自扶起首辅,称赞道:“首辅当日力荐刘麻城督辽,也是功莫大焉啊!”

君臣二人相互赞赏,最终皇帝还是接受了首辅只占一分功,皇帝有九分的说法。毕竟最终拍板决定的最重要嘛!

“辽督的奏疏中说,辽东军兵力不足,战兵总计不过五万余。东虏很有可能再次大举进犯围锦,辽督请求朝廷速发援军,以免东虏进犯时被动挨打。”皇帝又详细的看刘重元的报捷奏疏,然后疑惑的问道:“朕记得年初,方一藻督辽时上报的辽东军战兵有七万五千,难怪这方一藻屡战屡败,原来是欺君瞒报所致。哼!当立遣锦衣卫逮拿下狱,严审这差的两万五千兵哪里去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