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74章:重议

杨嗣昌心中一寒,当然不能让皇帝行此暴虐之事。任职首辅半年来,杨嗣昌自觉时日不多,也逐渐放下过去太过谨慎的作风,对皇帝的一些行为多有进谏,总是规劝皇帝要宽以待下,慎用刑罚,以收士大夫之心。因为国事日好,前方胜仗不时传来,皇帝信重之下,也逐渐改变了过去的一些暴戾的做法。陆续起用了刘宗周、范景文、郑三俊、李邦华、倪元璐等人,并给罢职死去的文震孟追赠了封号以示褒扬,似乎又恢复到了即位之初欣欣向荣一堂和气的状态。

尤其是重新启用刘宗周和黄道周两位最负盛名的理学大师,在士大夫之中有着巨大的声望,只是两人多次犯言直谏,甚至与皇帝当庭辩论,尤其是黄道周一贯耿介忠直,在崇祯十一年七月平台召对之时,与皇帝当庭辩论让皇帝十分下不来台,当时在场的刘重元心都在咚咚的跳,有三次觉得皇帝动了杀机会召来锦衣卫将黄道周送入诏狱,在为黄道周担心的同时也深深的钦佩其犯言直谏宁死不屈的勇气。

黄道周和刘宗周被一贬再贬,贬无可贬,皇帝依然不解气,每当有朝臣上书请求宽恕两人时,不仅不答应就连上书之人也被重责。而在四月份时,在杨嗣昌的规劝下居然能够召回黄道周和刘宗周二人,将两人官复原职。

同时,因为皇五子案,皇帝对太监大为失望,不仅是召回派驻各地的监军太监,就连在朝中也大为排斥太监,每当与阁老议事,总是将太监们赶得远远地,不再让他们参与朝政。杨嗣昌还建议皇帝清理东厂诏狱,将诏狱中关押的上千囚犯甄别审理,确有罪行者下法司严惩,而绝大部分无罪或者被遗忘在诏狱的,则立即无罪开释各自归家,一下子有数百名文武官员得以离开地狱一般的东厂诏狱。

一时间,朝中渐渐有了人气,政局稍微好转,大臣也逐渐敢于开口进谏言事,而不再像过去一样万马齐喑。

而现在,皇帝居然又有了开诏狱的心思,杨嗣昌怎么可能答应,连忙规劝道:“皇上不可啊,微臣听说方一藻已经病入膏肓,药石无解,每日在家中或是暴躁乱动,或者痴傻不堪,将其投入诏狱,只恐有损皇上圣德!”

皇帝一听顿时打消了年头,将一个疯子关进诏狱,岂不是天下人的笑柄。当即愤愤的说道:“哼,便宜他了!传旨,方一藻督辽劳师糜饷、孰无可陈,以致辽东糜烂不能挡东虏,本当治罪,念起病重姑且免议,着与其子俱削职为民,子子孙孙永不叙用。”

见皇帝意志坚定,杨嗣昌也不敢在劝,只好领旨。

这只是一个插曲,总的来说,自年初以来压在皇帝心头良久的锦州之围一朝得解,让皇帝总是振奋高兴居多。当晚兴奋之下还与田贵妃小酌了几杯,难得的睡了个好觉。

之后两天,内阁朝臣恭贺,皇帝入太庙以胜绩告慰列祖列宗,满朝上下、京师军民俱都兴奋不已。而就是在这个时候,祖大寿和刘重元的奏章一起到了内阁,杨嗣昌一看自然知晓事情的严重,虽刚刚面圣商讨抽调援军事宜出宫,又赶紧入宫再次请见,这也是他常有之事了。

皇帝先看了祖大寿的辞呈,先是一喜,那个让人讨厌的武夫终于知道害怕了,终于跪在自己面前乞求宽恕了。继而一惊,又想起了祖大寿在锦州的地位,想起了其对于抵御东虏的巨大作用,再想起刘重元担忧的东虏再次来袭,不由震恐。到最后,从喜到惊转而为怒,这种怒,既是恼怒祖大寿那暗暗的要挟之意,挟东虏以自重,又是羞恼于自己的无力,居然连果断拿下一个武夫的果敢都没有。

毕竟不是十年前了,十年国事日衰各种坏消息的鞭笞,已经让皇帝成熟了不少,也稳重了很多。放下祖大寿的奏章,拿起刘重元的折子,这封奏折主要是针对祖大寿的请辞谈及自己作为督师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作为辽督,麾下头号大将请辞,即便是他不主动上书,朝廷也要征询他的看法。

刘重元的意见当然是要挽留,想尽办法挽留祖大寿。当前辽东可谓是最虚弱的时候,连番大战损兵折将,虽然刚刚解了锦围,但是济尔哈朗实力未损,只要沈阳增派一万援军,随时可以卷土从来。在这个节骨眼上,若是祖大寿离任让辽东动荡,东虏很有可能一口气攻下锦州、松山、杏山等城,直接进围宁远,辽东局势可能崩盘。

更要提起注意的是,上次大凌河之战,祖大寿虽然逃回了大明,但是却将大批部件、子侄留给了东虏,其中就包括其从子祖泽润,二子祖泽洪,义子祖可法等人,还有部将张存仁、刘天禄等数十人,有兵丁上万人。而黄台吉不仅没有因为祖大寿的出逃怪罪这些人,反而叠加赏赐,大加任用,祖泽润、张存仁都已经做到了汉军八旗固山额真的高位,其他人也都各有职级。

这些年,黄台吉十分重视劝降祖大寿,或是亲自写信,或是让人带话,或是让祖泽润、张存仁等人写信劝降,两方往来使者、书信不断。若是处理不好祖大寿的请辞之事,让其惊恐之下生出叛逆之心,则辽东危矣,大明危矣。

因此,出于安抚祖大寿稳定辽东的考虑,刘重元请求皇帝和朝廷,效法当年汉高

祖封爵雍齿的故事,尽心挽留祖大寿,绝不会有秋后算账的可能,以实际的行动让其安心为朝廷效力。

熟读史书的皇帝当然知道汉高祖封爵雍齿的故事。说的是大汉初定,汉高祖刘邦因为功臣封爵一事闹得朝中动荡,刘邦问计于张良,张良问刘邦朝中大臣最痛恨谁,刘邦答说是雍齿,两次背叛让自己窘迫奔逃,定要找机会杀掉。张良就建议首先封爵雍齿,以安诸功臣之心,刘邦咬牙照此执行封雍齿为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户。果然群臣见刘邦连雍齿都封侯,何况自己,朝中很快就安定下来。

刘重元的建议就是两项,一是封爵祖大寿,赐以丹书铁劵,世袭罔替,如此郑重封爵,当能安祖大寿之心。以其为国征战四十年的功劳,虽然军功上有些勉强,但是以辛劳封个伯爵倒是说的过去的。

另一项刘重元说的颇有些隐晦,但是聪敏的杨嗣昌和皇帝都看的很明白。奏折中述及与祖大寿的多番交谈,祖大寿对袁崇焕总怀崇敬推崇之心,对于袁崇焕的被桀惨死愤恨不已也充满了怜悯。不仅仅是祖大寿,在袁崇焕麾下的辽军将士多有此心,对此皇帝也是十分清楚的。

刘重元认为,出于怀柔祖大寿的考量,是否能够重议袁崇焕之罪。现在看起来,袁崇焕擅自杀毛文龙是有罪,但其他几条大罪则颇有些勉强,以擅杀毛文龙之罪桀死袁崇焕实在是过重,也不怪辽军上下幽愤不已。

朝廷是否考虑重新议罪袁崇焕,赦免其家人,同时正式下诏谅解当年祖大寿和辽军哗变东归之举,如此定能安祖大寿之心,慰辽军上下军心。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