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76章:重议3

杨嗣昌小心的看了看皇帝的神色,似乎是真的不清楚,于是斟酌一番语句之后,回道:“袁崇焕其人,在辽东军中威望之高,超乎想象;于辽东军中上下将士俱都怀念袁崇焕时期的军纪严明、赏罚分明;怜悯袁崇焕的惨死。对朝廷的怨气颇深。辽督想必是察觉到了所以才有此建议。”

“袁逆纵有小才,亦不过是大明的臣子,天下督抚数十上百,袁逆何德何能如此得军心?”皇帝确实是不解,都已经过去十年了,为何还对袁崇焕念念不忘。

杨嗣昌沉思片刻,微微叹口气,回答道:“陛下,学生于崇祯四年做过宁前道,于袁崇焕在辽军之中所作所为有所了解;又于崇祯七年总督宣大,知道了为疆臣之难。”

“陛下,臣在辽东,听到过这样几件事。头一件袁崇焕在临死前,曾作诗云: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此诗无论是在辽东还是内省,传颂很广,听过的人都说能作此诗的人,岂会是奸臣?”

皇帝喃喃自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眼神之中颇有些悔意,若袁崇焕在,辽东局势何至于此?

“还有一件,天启六年,宁远被围,袁崇焕椎牛杀马,犒赏将士,战至酣时情势危急,袁崇焕居然拿佩刀自割其肉以饷将士,并刺血为书,激励将士守城报国。满城将士无不感动,皆请效死。”能做此事着,非大忠大勇者不能为也。

皇帝听了也颇为动容,连连追问可是确凿实情,待杨嗣昌连番确认之后皇帝有些失神。不过仍然不甘心的反问道:“可擅杀毛文龙总是事实吧?堂堂朝廷一品大将,他说杀就杀了,总是判个杀头也是轻的。”

“陛下,擅杀毛文龙当然是大罪,可朝廷在接到袁崇焕的请罪之后,赦免了此罪,认定毛文龙贪墨军饷、奢侈糜烂、伪报军功等罪,袁崇焕斩之有功无过。岂能以此罪秋后算账?”这话反驳的皇帝哑口无言,而更让皇帝吃惊的是,一向恭顺的杨嗣昌今天是怎么了?为何会有如此顶撞之举?

“臣曾督宣大,深知疆臣之难,部属贪腐成群,将领贪鄙怯战,士卒饥馑不堪,能稳住局面不出乱子就算得上能臣干吏,而能练强军克强敌报捷者,百中难寻一。”杨嗣昌也是心有所想不吐不快。“崇祯元年,周宜兴曾说:古有罗雀掘鼠而军心不变者,今日各边为何动辄鼓噪闹饷?臣为京官时还有两分认同,做了疆臣对此话简直是嗤之以鼻。我大明因为欠饷引发了多少哗变、叛乱,造成了多少损失。”

“微臣任本兵三年以来,之所以有些许成绩,也是因为微臣做过疆臣,深知疆臣之难,所以对疆臣多有体谅,多方维护,放手任其施为,所以刘麻城、洪亨九各自建功歼灭流寇,刘麻城更是在北洋任上屡屡胜绩。朝中总有人攻击微臣与疆臣有所勾结,结党营私,臣为首辅,若不支持疆臣建功,任由其横遭刁难、污蔑,像袁崇焕一样被送上刑场,天下还有何人能为陛下扫平东虏收复辽东。”

看到首辅难得的直言劝谏,皇帝也有所触动,思及这几年来战事大有进展,国事向好,不由也有些反思。记得黄道周曾谏言曰:人才如树木,须养之数十年始可用。近来人才远不及古,又经摧残之后,必须培养。说的是人才难得,当爱护、培养,而不是动辄罢斥。

即位之初,刘宗周进谏说自己:求治之心操之过急,不免酝酿而为功利,功利之不已转为刑名,刑名之不已流为猜忌,猜忌之不已积为壅蔽。

难道这些年真的是自己错了?刚刚生出这个念头,皇帝就痛苦的闭上眼睛,再睁开时恢复神明,转而问杨嗣昌道:“辽督上奏增调援军,以抵御东虏卷土重来,兵部可有方略?能够抽调哪些部队?”

杨嗣昌一愣,深知皇帝的个性,从不愿意当面改变自己的决定,但是既然没有驳回,那就说明是同意了,只是需要臣子上书请求,皇帝勉为其难的接受,才好说的过去。

于是赶紧回奏道:“是,辽东军兵力不足,但是其他各处兵力也并不大富裕。微臣督令兵部连番计算,可抽调的兵力只有金州镇四营万余兵马,尚停留在登州准备投入辽南,意图继续进攻收复盖州,若是锦州危急,可以将金州镇转用到锦州,正好尤世禄本是辽督部下,将帅相熟,定能克敌建功。”

“此外,西北流寇大股已经清剿干净,局面粗定,可从三边总督麾下抽调一镇赶赴辽东为援。四川局面也粗粗安定,可从四川官军以及土司兵中抽调一万精锐,赶赴辽东。湖广团练总理梅之焕病逝,临终上书提请让所部团练六千以及八千投降流寇送去辽东为国戍边,以免留在湖广坐吃粮饷,长久恐为患。”

“如此,则能筹集四万兵马,再按辽督所请,从山东河南抽调精锐卫所兵三万到关宁屯田,配以装备、铠甲和马匹,野战争雄或有不足,但是防守城池替换原有辽军倒是可行的。如此辽东军就能恢复到十二万左右,大体达到十年前的状态,能保辽东安宁!”

听了杨嗣昌的部署,皇帝颇为满意的点点头,说道:“如此甚好,朝廷剿灭了

流寇,终于能够腾出手来,在辽东与东虏决一雌雄。”然后颇为志得意满的憧憬道:“我大明万里江山、万万子民,雄兵百万,只要稍稍振作,东虏撮尔小族,岂能抵挡!”杨嗣昌连忙跟着唱和。

想了想皇帝又说道:“辽督还上折提议重新厘定辽东军编制,调整辽东军与北洋军的指挥体系,朕看奏折颇为宏大,还是应该召辽督和祖镇回朝,详细询问清楚才是!”

杨嗣昌听了心里一紧,很是担忧。其一是担心皇帝会不会召回刘重元和祖大寿治罪,虽然刚才看皇帝听进了自己的进谏,但是总是提心吊胆呢!其二则是担心,祖大寿若是再一次拒绝回朝,岂不是又激怒皇帝!要知道,之前祖大寿三次拒绝回朝觐见,让皇帝非常非常生气。

连忙迟疑劝谏道:“辽督上任不足半月,虽然刚刚解了锦围,但是东虏仍然盘踞在义州虎视眈眈,当下情形,辽督和祖镇似乎不可轻离辽东啊!”

“无妨!”皇帝果断的摆手说道:“可命祖大乐暂代锦州防务,其余各镇各营严加戒备,东虏若是再来,各军严加防守即可,辽督和祖镇再回镇也来得及。”

皇帝命令坚决,杨嗣昌不敢在劝,小心看了看皇帝的脸色,并无杀气,心里顿时安心不少。

君臣二人又谈了几件事之后,杨嗣昌才出宫回到内阁,将今日议定的几件事写成奏章送去宫中由皇帝批红,才能作为圣旨正式下发。

忙完了这些,杨嗣昌颇有些忧虑的又写了一封私信给刘重元,让其一定劝说祖大寿进京,决不能在拒绝了。进京只好在御前老实请罪,为当年的辽军哗变东归请罪,当次辽东战局颇紧的情况下,皇帝定然会赦免的。若是这次祖大寿再次拒绝进京,皇帝恼怒之下会有何反应,真是让人揪心啊!

令亲信家丁将信送往辽东,杨嗣昌这才疲惫的瘫坐在太师椅上,以手锤腿,刚才在御前议事太久,不是站着就是跪着,腿都快不是自己的了。出宫的时候尚不觉得,此刻处理完紧要之事稍稍放松,就觉得膝盖和腿肚子刺痛难忍。

“首辅辛苦了!”一直关注着这里的陈演,连忙一溜小跑的过来,半跪在地上为杨嗣昌锤腿,“首辅勤于王事,日理万机,也得注意身体才是啊!皇上还指望首辅一直辅政下去,中兴大明呢!”

吴牲等几位阁老满是嫌弃,岂有捶腿阁老乎!杨嗣昌倒是颇为受用,谦逊的说道:“皇上隆恩,不以学生德识浅薄,任以首辅,万死难报大恩啊!只是学生老了,再过两年就该乞骸骨了,这接下来还得看你们了!”

“首辅正值盛年,还有三十年辅政,岂能就说乞骸骨呢!”一群阁老纷纷吹捧挽留道。随着刘重元的一个个胜利,皇帝对杨嗣昌也越发信赖,其首辅之位也越发稳固,其他阁老们也只能在他的阴影下暂时蛰伏。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