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77章:杨孔明

杨嗣昌走后,崇祯一个人静静的坐在龙椅上,脑子里百转千回,一会儿想起了乙巳之变的那天,也是在这个大殿,自己喝令数十锦衣卫将袁崇焕逮拿,袁俯首就敷,茫茫然不知所措;而当时也在场的祖大寿则吓得面无人色,魂消魄散,浑身颤抖,上下牙关不停打战,两腿剧烈的哆嗦,险些栽倒在地。当是时自觉是抓出了一个狼子野心的奸贼。

一会儿又想到刚才杨嗣昌诵出的那句诗: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袁崇焕啊袁崇焕,既然你死后依旧在守着辽东,为何辽东局势仍然一日紧过一日?啊,是了,你活着的时候都守不住辽东,任由东虏直抵京师城下,还胡吹大气什么五年平辽。你死了当然更守不住辽东了!果然是庸才、死不足惜。

一会儿又想起那祖大寿。呵,那日在自己面前吓成那个样子,到没想到奸猾如此,让朕十年来无可奈何,此番居然为了他还要给袁崇焕平反?

越想越是生气,越想越觉得不应该答应杨阁老。朕是天子,是大明万民之主,亿兆百姓之父亲,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别说袁蛮子确是有罪,就算是没罪,朕要他死,他也该死了。

可是又想到祖大寿,想到刘重元,再想到杨嗣昌,愤愤然的皇帝又沮丧下来,如果说祖大寿皇帝还不那么在意的话,刘重元和杨嗣昌对于现在的皇帝来说,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了。

登基之初,不动声色之间铲除了权势熏天的魏忠贤,朝野赞叹,一致认为这位年轻的皇帝英明神武,大明中兴有望。大臣们发自肺腑的拍皇帝的马屁,说他乾纲独揽,神运时出,天开圣主,尧舜复生…听得多了,皇帝也自比尧舜,都不屑类比于汉文帝、唐太宗和宋仁宗。自觉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足以一人治天下,文官武将纵有小才亦不过如是,没有谁是不可缺少的,纵然是首辅尚书,只要是不合心意者也说换就换。

可是登基已经十四年,十四年来国事日衰,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有一条基本上得到公认,那就是用人太骤,如夏日之暴风骤雨,来去迅猛。一个照面,一次谈话,皇帝就可以把一个小官甚至是平民提拔到总兵、侍郎、巡抚、总督、尚书、大学士这些重要职位,反过来也是一样,一句话惹恼皇帝,瞬间就会被革职下狱。

朝廷内外的官员可能连屁股都还坐热,连岗位都还没摸熟就滚蛋了,官员们每日考虑更多地恐怕还是如何应付皇帝如何坐稳位子,哪有心思去办公做事,于是一个个尸位素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再碰上外有东虏内有流寇的险恶环境,局势当然就越发不堪了。

所以,面对辅佐大明从泥潭里挣脱一只脚出来的杨嗣昌和刘重元,皇帝也不敢再随意罢黜,大明真的没有那么多的治国之才。登基十四年,经历过的首辅已经有十四任,只有杨嗣昌任上国事以看得见的变化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想到这里,皇帝又有些沮丧,感觉有些挫败无力,为何自己作为至尊的皇帝,却总会有如此无能为力的时候呢!尤其是连一贯知进退识分寸的杨嗣昌今日也像黄道周一样强谏,为了刘重元不惜以强直面对皇帝,不是结党也是胜过结党了。

也思虑不知道飘到了什么地方,曹化淳无声无息的进来,亲自接过小太监端来的茶轻轻的放在皇帝的面前,然后轻声喊道:“皇爷!”声音既能将皇帝唤醒过来,又不会太大让皇帝惊吓道,可谓恰到好处。

果然,皇帝回神看到是曹化淳,也放松下来。曹化淳连忙拿过一个软墩子垫在椅子后背上,让皇帝舒舒服服的躺下来,然后跪在地上,轻轻的为皇帝捶腿。于大臣面前,皇帝总是正襟危坐,威严有如神灵;但是自小照顾自己长大的太监面前,皇帝总是很放松。

“曹伴伴,大臣们总是进谏说要亲贤臣远小人,伴伴你说,何人是贤臣?何人是小人?”皇帝仰头望着暖阁的天花板,那里是一条昂然生威的龙,张牙舞爪正对着御案前,每个臣子看着威严的龙,感受皇家的凛凛威风,自惭形秽于人对神灵,生不起一丝的反抗。而此刻皇帝看着龙头,由于财政紧张多年未曾拨款整修,这龙看起来居然有些陈旧之态,甚至不少地方已经掉漆了,这是在预示我大明国运吗?

虽然自己不在殿内,但是殿内发生的一切曹化淳都是了若指掌,而从小看着皇帝长大的自然对其性情非常了解,甚至比皇帝自己都了解。显然是首辅让皇帝生出不快来了。

“皇爷,论贤臣当然是当今首辅杨阁老,一身的才略无人可及,提出的四正六隅十面网战略一年就消灭了之前十年解决不了的流寇;提出的三边进逼战略,眼见着又要降服东虏收复辽东,辅助皇爷完成中兴大明。更难的是,杨阁老为官清廉又勤于王事,连续几月食宿在内阁,以致身体越来越差,很可能撑不了几年,诚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大臣百姓都说杨阁老乃是在世孔明呢!”

“孔明,那朕就是那刘禅?”皇帝顿时色变,不悦的问道。

“不是,不是!”曹化淳连忙解释道:“老百姓看的都是《三国演义》这类小说,都说皇上赏拔重用杨阁老,就像是刘玄德三顾茅庐请出诸葛孔明,如

鱼得水,从此得荆州取益州,三分天下有其一。老百姓不学无术,只当小说为正史,胡乱攀比坐不得数,倒是对杨阁老的看法可见爱戴。”

皇帝听了默不作声却又似笑非笑,心里面既有对力排众议夺情起用杨嗣昌的得意,又有自己居然被比作刘备这个丧家之犬而不快。

“诸葛孔明吗?倒称是贤相,不过独揽朝政,擅杀李严,恐非人臣之道!”皇帝喃喃自语,思绪一想到这里,不禁觉得杨嗣昌和孔明还真的很像,杨嗣昌是湖广武陵人,孔明则是耕读于南阳,挨得很近;杨嗣昌跟孔明一样也是长于军政战略。不过,说刘玄德得了孔明就如鱼得水咸鱼翻身,之前是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之后则是一步一个脚印的三分天下有其一。

莫非在臣民眼中,崇祯十年以前,朕像是那个刘备一样,屡败屡战屡屡寄人篱下?只是因为有杨嗣昌才得以稍事振作?这一切都是杨嗣昌的功劳?想到这里,皇帝顿时脸色铁青。

“至于小人,当然就是那王裕民和王德化两个奸贼,居然为钱财谋害皇子,简直是万死不足惜的狗贼!”

“王裕民、王德化!”想起这两个曾经的大伴,虽然已经过去半年,但是想起来皇帝仍然怒火中烧。不过想到这个,突然皇帝又想起了《出师表》。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杨嗣昌是贤臣,王裕民和王德化是小人,而“远小人”是刘重元一力主导完成的。杨嗣昌、刘重元,两个人的面庞不断地在皇帝面前闪现膨胀,让他不禁生出了一丝惊恐。

“还有前首辅周宜兴,首辅就说他是小人,柔糜软媚,专捡皇爷爱听的话说,于政事毫无裨益。虽然奴婢觉得有些重,但是首辅是贤臣,他说小人那定然就是小人了!”一直小心注视着皇帝脸色的曹化淳适时的补上一句。

“周宜兴吗?”皇帝眼前不由浮现出那个面如冠玉,丰神仪秀,玉树临风的年轻首辅,面容因为有八年未见确是很模糊了,不由的颇有几分想念。虽然当年少年得志不够检点,想必这些年应该有所改正了吧?

六月,伴随着锦州之围被解,大明再一次战胜东虏,朝野上下一片喜庆祥和之色,而随着初四日皇帝召刘重元、祖大寿等有功将领进京祝捷,京师上下也是一片喜庆之态。若论对东虏的痛恨,恐怕除了辽东就属京师了,自崇祯二年其,十年间东虏四次突入大明腹地直薄京师城下,在京师周边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京师百姓,家家户户都有亲人,或死于东虏屠刀之下,或被东虏掠去辽东做了奴隶生死不明,因此数次大败东虏的刘重元,在京师士绅百姓之中,声望很高。

如果说皇帝召辽东将帅进京祝捷,并有意封爵祖大寿,尚属于正常的话,那么初六日的一道圣旨,有如晴天一道霹雳,惊的朝野上下所有人目瞪口呆。

皇帝下旨:召前辅臣周延儒再起入阁辅政。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