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89章:募兵

要说起来,大明的军事政治制度实在是惯性太大;很多不合时宜需要改变的制度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得不到修正。就如这辽东军,东虏起兵造反之前,数千里的辽东只有一个辽东总兵统辖十数万卫所兵上万战兵,与九边其他总兵别无二致,只是需要对付蒙古部落的袭扰倒也无妨。

可是到了辽东乱起,东虏猖獗,沈阳辽阳全部丢失,东虏成为大明最可怕、最危险的敌人,为此朝廷每年数百万银子砸向关宁锦,战兵高达十万人以上,但是朝廷依然没有改变军制的想法。袁崇焕督辽时,麾下三员大将,祖大寿任辽东总兵挂前锋将军印;赵率教为山海关总兵;何可纲为中军副将;算是增加了一个山海关总兵。

其后的十多年间,辽东仍然只有辽东总兵祖大寿一人,会同数名副将,数十名参将游击,分统近十万辽东军;相比之下内地清剿流寇的官军早已是总兵泛滥了。祖大寿一人直属战兵最高时达到三万人,而正常情况下总战兵营按照编制应当为五千人而已。

到崇祯十二年,因为金国凤镇守松山立下大功,朝廷创立宁远团练总兵一职授予他,即便是金国凤战死之后,朝廷又授予吴三桂,算是增加了一个总兵官编制;刘重元上任后又奏请提拔刘肇基为分练总兵官,在增加一个。

辽东军中长期官位少而战兵多,唯一一个总兵祖大寿又一人高高在上,辽东军内缺乏制衡的力量,自然就造成祖家在辽东军中根深蒂固。刘重元这次在增加一名总兵官,虽然因为战事考虑,总兵官祖宽仍然是祖家的人,但是四大总兵相互独立只对他一人负责,编制固化之后,只要今后注意人事安排,就足以逐渐削减祖家在辽东军中一人独大的地位。

辽东军分为四镇,每镇一万五到两万战兵,全部满编之后将达到七万以上,虽然少于袁崇焕时期的十一万人,但是这七万人全都是能够机动作战的战兵,负责守御宁远、锦州、松山和杏山等城池的还有三万多人的卫所兵,还有关内抽调而来的陕甘军、湖广兵和四川兵数万人,只要能够足兵足食,兵甲齐全,善加操练,足以消灭来犯东虏,会同北洋军一起收复辽阳和沈阳。

刘重元连日与祖大寿、吴三桂、刘肇基和祖宽四大总兵商议。战事进入对峙时期,首先要做的是充实兵力,按照每镇五营,每营三千人的编制,四镇之中,吴三桂所部满编率最高。虽然两次锦州大战有所折算,但是在合并了程继儒所部骑兵之后,总兵力达到一万人,其中骑兵五千,步兵五千,步兵缺编五千,骑兵缺编一千,满编率达到六成以上。

刘肇基所部只有一千骑兵和六千步兵,满编率甚至不过半,是四镇之中最低的,战力也是最低。

祖宽所部只有降夷左右营六千人,但是没有步兵,战力最强,尚需补充九千步兵。

而祖大寿所部由于永绶、柏永馥和夏成德三副将以及其他四位参将、游击的兵马混编而成,账面统计共有骑兵三千,步兵一万六,虽然从兵力上来说甚至有些超编,但是此刻兵马分散在辽东除了锦州之外的七城之内,常年都是守御城池,并无野战之经验,要想上阵杀敌,非得需要校场时间的扎实训练,然后与东虏血战几场才行。

如此算来,辽东军四镇,总计还需要募集骑兵六千,步兵一万七,总计两万三千人。辽东军作为天下雄兵,待遇一向优厚超过其他边镇。按照祖大寿以及丘民仰所说,辽东每招募一个官兵,需要五两银子的安家费,每年还需要十八两银子的饷银,除此之外,装备盔甲、兵器等需要十三两,如果是骑兵准备鞍马还需要十四两,现在因为东虏的封锁一匹战马已经上涨到三十两,还不一定能够买得到。

所以,粗粗一算,骑兵六千步兵一万七仅仅是招募安家费用就需要十一万五千两,采购铠甲和兵器需要三十万两,采购骑兵战马需要十八万两,总计需要近六十万两。而一年的饷银大概需要四十二万两。

刘重元眉头一皱,如果按照这个计划报上去,辽东军今年需要再增加一百万两的军费,朝廷百分之百不会同意,就连他自己都觉得这个费用实在是太高了,辽东军或者说整个明军的战争成本太高了。

在募兵制下,很多军士是壮年和中年男子,一人当兵领饷,要养活全家,有些甚至拖家带口。每个月一两半的饷银,即便是在平时粮价一两一石,也只是将将养活一家哪怕只是三口人的,而到了在这个米价腾贵乃至什么都贵的年头,那更是处境艰难了。

战兵每月一两五的饷银不够,可是偏偏朝廷还拿不出一两五的饷银。大明有需要发饷的营兵五、六十万,若是保证足食足饷,每年需要拿出上千万两银子来发饷。当然,这上千万两的军饷是花出去了,五六十万营兵能有多少实数就谁也不知道了。

如此的矛盾之下,各镇各营南面就会发生拖欠军饷的事情,至于兵甲、战马、训练这些自然是顾不上了。当然仗还是要打的,尤其是在临边地区,各镇各营只好将有限的军费先紧着精锐可靠地部队,也就是各将领的家丁营,其每兵每月军饷甚至上涨到二两三钱,还有五斗米的粮食发给,待遇可谓优厚,如此

战时才能得其死力。像祖大寿的降夷左右营、吴三桂的夷丁突骑以及其他将领的家丁营,基本都是按照这个标准发放饷银。

刘重元仔细的想了想,朝着祖大寿说道:“这几个月来,锦州一带连番大战,原本在锦州的屯兵和老百姓,不是被东虏杀害劫掠,就是逃难到松山杏山甚至宁远一带,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尚需要官府救济,可是当下这么个情况,朝廷哪有钱粮拿出来。我看不如就从这些难民之中招募新兵,每兵发放两石粮食的安家费,想必还是有很多人青壮愿意应募的。”

祖大寿眉头微微皱起。锦州周边的屯兵和百姓,大半都是他家的佃户或者家奴,其他的要么是锦州官兵家属,要么就是官兵的佃户,虽然因为战乱逃了,但依然还是他家的。如今流离失所衣食无着之下,以一两银子加两石粮食自然是应着如云,可是这些人进了明军,自然也就脱离了祖家。

见刘重元诚挚的看着自己,祖大寿微微一叹,锦州已是重围,还管那些佃户何事,于是坦然答应道:“督师所说极是。”

“兵士征集到营之后,每月只发七钱银子饷银,当然衣食除外朝廷负担。要向他们讲明,他们乃是新募战力有限,只有经过严格训练能够上阵打仗,才算是合格战兵,本督就提升他们的饷银到一两五钱银,先达标先拿全饷。”

“督师所言大妙,如此一来,两万三千兵,每月仅需一万六千银子。”丘民仰眼前一亮。

“如此还能激励将士认真操练,早日达标以拿到全饷!”吴三桂也奉承道。

“兵器和甲胄这一块儿没有办法,本督再去想办法吧。祖将军且全权负责招募新兵事宜,嗯,也不必拘泥于两万三千之数,往后一年半载,辽东军恐怕将于东虏血战连场,各镇各营都会有所损伤,且多招募一些以便随时补充。”刘重元军令即下,祖大寿立即下座俯首听令,以示谨遵督师军令,即便他是新鲜出炉的伯爵。

“粮食和饷银就要靠两位多加想方设法了!”督粮巡抚蒋德璟,督饷巡抚倪元璐都已经到任,粮饷要事有专人负责,刘重元也可以轻松不少。

倪元璐说道:“督师将饷银压缩许多,倪某的担子也轻松不少啊!”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