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1章:收缩

从离开金州返回京师开始,刘重元就一直提醒自己,一旦不在外督师,回到京师入阁,就必须谨言慎行,每做一件事没说一句话,都要小心再小心。从崇祯元年到十四年,有多少大臣就是因为无意间的一句话而见罪于皇帝,轻则丢官罢职,重则身陷囹圄,甚至人头落地,随便数数就有很多。

崇祯元年,袁崇焕一句五年平辽,虽说不是他被千刀万剐的直接缘由,至少也是他见疑于皇帝的开始。

同年,时任阁老刘鸿训勇于任事,颇具干略,被皇帝深为倚重,得意忘形之下曾经私下说过一句:“皇帝毕竟是冲主。”结果就穿到皇帝耳朵里面,遭了大忌,差一点儿被皇帝杀掉。幸好当时皇帝还能听得进众臣的劝谏,从斩首改成了充军代北。

前任阁老范复粹因为跟了一句“确系气数所致”,遭到皇帝的厌恶而被革职。

前任阁老傅冠因为喝酒误事,被革职回乡。

这一切的一切,无不提醒着刘重元,他伺候的是怎样一个主子。这个皇帝他勤政、俭朴,不好声色,一扫一百多年来明朝诸帝耽于享乐、荒于政事的颓靡之风,令人敬佩;但又急躁、冷酷、苛察、吝啬,自以为是,刚愎自用,功归于己,过诿于人,在识人用人、勇于担当两方面是严重的负数。

说伴君如伴虎,当今皇帝身边正可谓是龙潭虎穴,说不准那句不经意的话,无意识的一个动作,就引来杀生之祸。

根据之前七年在京师的观察,刘重元进行过仔细的研究琢磨,当今皇帝就是那种典型的原生家庭伤害。当今皇帝朱由检生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腊月二十四,是泰昌帝的第五子。跟泰昌帝出身类似,祖父万历皇帝一时性起临幸了一名宫女,春风一度就生下长子朱常洛,泰昌皇帝秉承其父雄风也是临幸了一位刘姓宫女从而生下了朱由检。

六岁之时,朱由检生母因擅自谈论朝事被其父下令杖杀,年幼的朱由检由李选侍(东李)抚养。幸好这位东李选侍慈爱寡言笑,在她的影响下,朱由检喜欢静坐读书。

朱常洛虽是长子,但并不受父亲喜欢,宠爱更谈不上。神宗甚至不想认这个儿子,一门心思的想将郑贵妃所生的儿子朱常洵立为太子,可是遭到了恪守祖训的大臣们的全力反对,为此,万历与群臣对峙了十数年,终究拗不过,直到朱常洛二十岁时才勉强册封其为太子。虽然被立为太子,朱常洛的地位并不稳固。之后再三反复,万历几次要将其废掉。

朱常洛从生下来就处于极度不安全的环境之中,终日战战兢兢,不知何时就会被万历皇帝巨手一翻压在五行山下不得翻身。直到三十九岁,熬到了在位四十八年的万历驾崩。在这种状态下长大的他,如何能会给予他的两个儿子天启帝朱由校和崇祯帝朱由检应有的爱和教育呢?

朱由校是长子,还算得到朱常洛的一点重视。而且其母王氏生他时位分是才人,抚养他到十四岁也就是万历四十七年病逝,朱由校的童年尚算是幸福。即便如此,在宫中长期的谨小慎微压抑氛围中,朱由校养成了逃避政务、责任等问题。

而身为幼子的朱由检,六岁母亲去世,父亲从来不管不问,又同样是在紧张压抑的皇宫中长大,朱由检养成了敏感、多疑、冷酷的性格。而从小喜欢读书的朱由检,又生出了做个有道明君复兴大明的志向。有此大志,再看历朝历代先帝,就完全是鄙视,继而生出了无比高傲的自尊心,而十来年大明风雨飘摇江河日下,又让皇帝的自尊心无比的脆弱。

静坐在佛堂之内,刘重元细细的思量与皇帝的相处之道,静静的思索温体仁、杨嗣昌等几个与皇帝相处融洽的内阁大臣,他们是如何与皇帝相处的?他们有哪些点是皇帝所喜欢的?于佛堂之内,刘重元终有所得。

第二日一大早,刘重元就如三年前一样,踏着东方的启明星去往午门上早朝。早朝之后皇帝又单独召见内阁、六部九卿和五军都督府等高级官员,商讨当下的战局,昨日的御前会议,因为刘重元的计略而解决了困扰君臣已久的开封之围,但是除了开封之围,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随着刘重元回京入内阁,空出来的督师辽东北洋一职该有何人接任?之前曾经讨论过,当初让刘重元兼任辽东督师,是因为他统军作战能力强,对阵东虏屡屡战胜,可以主持对东虏战事,解锦州之围,现在既然他已经回到朝廷并执掌兵部,全面主持大明全国军事战略,那就没有必要再一人兼任两地了。

对此,刘重元也是赞同的,兼任两地以来,即便是精力旺盛如他也觉得难以兼顾,辽东和北洋毕竟隔着渤海,海上往来不是很可靠,碰上风浪大的时候很可能中断联络几天。所以基本上刘重元都是委任尤世威和祖大寿为提督,在自己不在时指挥作战。

显然昨日的见解让皇帝对刘重元颇为倚重,刚刚行礼完毕,皇帝就迫不及待的问起了辽东和北洋总督的人选问题,甚至跳过了首辅周延儒,让一向儒雅的周延儒脸色微微一凝。

刘重元也是一愣,不过很快镇定下来。稍稍组织语言之后就说道:“启禀皇上,臣近日思索杨阁

老在日,我大明内灭流寇外御东虏,屡战屡胜,几乎是消灭了流寇,之后对东虏的三边进逼战略也已经卓有成效。”

“是啊,杨阁老功莫大焉,可惜啊,天不假年啊!”说起杨嗣昌,皇帝脸色也是一黯。

“臣思索过去几年我大明,之所以能够取得重大进展,就在于执行了杨阁老的攘外必先安内、足食然后足兵、保民斯能荡寇的战略,先集中全力剿灭流寇,然后在转用兵力对付东虏。”刘重元的分析让殿内君臣都颇为认同,这也是公认的。“现在闯贼再起,虽说声势不如当年遍地流寇,但是其阴蛰忍狠之处,又处在大灾之中的河南,千万小视不得。因此,臣以为当下我大明应当在辽东和北洋两处进行战略收缩,相机放弃锦州、复州等地,从而节省出兵力重新进入中原,尽快剿灭闯贼,稳定中原局势。待剿灭流寇之后,再择一战略方向对东虏发动全面进攻。”

一听说要放弃锦州和复州,皇帝脸色顿时一变,忍不住问道:“先生昨日不是布置北洋督标营沿黄河进攻闯军吗?为何还需要调集更多地军队?”

刘重元耐心的解释道:“启禀皇上,督标营只有万余人,猝然一击当能给闯军重创,但是想要消灭几十万闯军是不可能的。要想彻底消灭闯军,预防新的流寇崛起,彻底稳定我大明腹地,为消灭东虏创造条件,还得靠杨阁老当日的十面张网、大军合围战略,七分政治三分军事,赈济河南灾荒,彻底铲除流寇复起的土壤才行。”

“在这段时间里,我大明不可能同时维持住对东虏的攻势,能够大体维持住一条防线不崩溃,保障军饷粮草供给,补充伤亡,就已经需要付出十二分的精力了。”

皇帝闻言默不作声,心里不情愿却也说不出什么反对的意见,而且拿杨嗣昌时期的胜利作比较,皇帝心里面觉得刘重元的话是对的。其他大臣也无法驳斥刘重元的说法,他的圣眷正隆,大家也不愿意此时说出反对的话。

随即,刘重元说出了自己的计划。北洋方向,相机放弃复州,只留下山东镇守备金州,然后抽调出东江镇返回山东,准备从东面进入河南;镇江城方向,在抽调走督标营之后,势单力薄的金州镇恐怕守不住宽甸到镇江城这么长的防线,因此,刘重元准备只守备镇江城和皮岛,若是东虏大举来袭,黄得功甚至可以相继放弃镇江城,只受皮岛。

至于辽东方面,原准备春天最迟夏天发动对锦州的解围作战,现在因为要解围开封,作战主力督标营被抽调,行动只得取消了,现在看,恐怕锦州也得要放弃掉。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