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7章:驿站

果然,几天之后的经筵日讲之后,皇帝像是无意间的问起,问道刘重元:“先生以为皇祖初年的内阁首辅张太岳何如?”

灼灼的眼光顶着自己,其他阁老也若有所思的看着自己,刘重元心里一凝,想起了朝堂上流传的所谓小江陵的说法,微微抬头看了一眼皇帝,心念电转,立即明白皇帝所问意有所指。于是未曾开口却先吟诗曰:

袍笏巍然故宅残,入门人自素衣冠。

半生忧国眉犹锁,一诏旌忠骨已寒。

恩怨尽时方论定,边疆危日见才难。

眼前国是公知否?拜起还宜拭目看。

皇帝以及殿内诸大臣听了,不由听得有些痴,这真是一首好诗啊!

“启禀皇上,这乃是石首王启茂经过江陵,拜谒张太师祠堂,有感而作,学生听后,觉得此诗实乃是对张太师一生功罪的最好评价了!”

听了刘重元的诗和话,皇帝也是颇为感叹,叹道:“板荡之后,而念老臣;播迁之余,而思耆俊。如今天下板荡,朕思及张太岳为首辅十年,朝廷纪纲法度肃然,边疆安定无侵扰,海内富庶府库充盈,大明国势鼎盛。思及张太岳的功勋,真有心想要为他平反,恢复他的职衔和荣誉,给他的后代荫封。以使天下士大夫都能砥砺奋发,变革图强,剿寇灭虏,辅佐朕中兴大明啊!”

一众大臣纷纷跪倒在地,口称圣明。可是随即皇帝又话锋一转说道:“可是,张太岳藐视幼主、欺君罔上、擅权弄政,所以皇祖在亲政之后才断然予以处置,下令抄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朕又怎么能推翻皇祖的诏令呢?”

说着,又朝刘重元问道:“先生怎么看张太岳的罪行?以这样的罪行朕为其平反合适吗?”

刘重元点点头说道:“张太岳固然是有罪,可是陛下,天下何人无罪?古今中外哪个大臣是十全十美的?周公摄政,也不免擅权之嫌;霍去病军功赫赫,也不免跋扈之行;孔明鞠躬尽瘁,也难逃劳师糜饷之责也!岳武穆精忠报国,可也曾有任侠使气之举。本朝大臣同样如此。”

“陛下,为君者选贤任能,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不责其短!如此方能人尽其用,各展所长。至于张太岳,神宗皇帝在其生前用其所长,待其死后尽责其短,张太岳工于谋国,拙于谋身。是故学生以为,盖棺定论,张太岳终生勤劳于国家,功十而罪一。即已获罪六十年,已赎其罪一,今当平反论起功十也!”

见皇帝脸上并无不虞之色,与张居正同为首辅颇为同情的周延儒也出列劝谏道:“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皇上能念及其微功,而谅其大罪,正可谓我皇胸怀宽阔深似海也,庶几臣工敢不大受感召,勤于王事,以报君恩哉!”

刘重元听了一阵佩服,自己还得多学习啊!果然,皇帝听了很是高兴,当即下旨为张居正平反,恢复他的一切荣誉和官阶,同时恢复其后代的荫官,听说其曾孙张同敞颇有才名,又下旨召其进京,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在内阁行走学习,以后大用。

对皇帝和朝廷的反应颇有些心有余悸,但是对兵部的改革,刘重元细思之下还是要进行的。兵部除了负责情报和军事计划的职方司之外,最重要的部门是武选清吏司,专门负责大明武官的升迁黜落奖励惩罚,也就是大明武装力量的人事部。

人事工作,无论是对任何机构都是最最紧要的,涉及到武官的切身利益,自然能够搅动的利益也就最多了,所以在职方司崛起之前,武选司一向是兵部的第一司,武选司郎中那是给个侍郎都不换的位置。为何?为虽不高权却很重,武官的升迁黜落,很多时候就是武选司郎中一句话的事儿,还有世袭武官的承袭,都要走武选司的门路。

就像镇守辽东二十年的李成梁,因为无钱,直到四十岁才能承袭祖先传下来的铁岭卫指挥使一职。这就是被兵部武选司卡住了。

武官的选拔,直接关系到大明军队的作风和素质,从而直接决定了大明军队的战斗力。因此,刘重元改革的第一刀就砍向了这里,一改过往堂上官不插手武选司的习惯,直接要求凡各部战兵营游击以上军官的选拔、奖惩、罢黜的权利收归尚书,武选司则只是作为流程部门负责具体的执行。

各地督抚,凡遇战事,战后都可向兵部报请奖惩、升迁补缺,过往兵部基本都会照准,只要不是太过离谱。所以当下武官的任用上,督抚的意见权重很大,武官的任用也很是随意,可能一年前尚是一个小兵,一年之间就有可能因为督抚、大佬的赏识而官至总兵。

例如崇祯四年,时任侍郎的侯恂就任命他的亲兵左良玉为副总兵,统帅三千兵马救援大凌河。刘重元在督标营中,也是破格提拔方以智、李信等青年将领。而总兵一级的将领在自己营内提拔军官也基本上是一言堂,只要不是太过出格,朝廷也不会管。从发挥督抚和高级将领主观能动性和指挥顺畅的角度当然是很好,但是站在中央权威和权利制衡的角度,这样无疑

是极大地破坏。

虽然现在战事频仍,骤然对各地督抚和统兵大将的荐举权利进行限制,会激化朝廷和各地方的矛盾,但是刘重元仍然希望能够循序渐进的对武官的人事进行统管,而不是放任自流。因此,他制定了这么几个原则,一来某些威名素著的疆臣例如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畴等,他们的荐举仍然保持全部通过,但是要设法搞清楚这些军镇内部的人事关系,例如某个军官为什么被提拔?是因为作战有功,还是因为有后台关系?某个军官为什么被降职?是因为作战不利还是因为得罪了谁?等等,兵部即便不管,至少要心里有数。

然后就是类似北洋总督、辽东总督、四川巡抚、湖广巡抚等这些战事并不急迫的军镇,督抚对兵事关心的不多的军镇,兵部则要肩负起更大的责任,对于这些军镇的中高级军官的任免和奖惩,都要以兵部为主导。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都要建立在广泛而准确的人才档案的基础上。兵部过往也有军官们的档案,但是太过粗疏,刘重元翻看之下,只有一些诸如年纪、籍贯、样貌和履历等简单内容,擅长战争类型,性格分析,作战偏好等等全都没有,甚至远远不如职方司给东虏中高级军官做的档案来的详尽可读。因此,刘重元也给武选司布置了任务,从总兵一级将领开始,要给大明每个游击一级的将领做一份详尽的档案。

不仅仅是要做纸面的工作,以为只是做篇文章,而是要通过详尽的调查,准确的描述出该将领的优缺点和擅长之处,从而为今后的选拔任用有的放矢的做好准备。详尽的调查,那刘重元的说法,你不清楚难道不能去问吗?问他曾经的上司,问他曾经的同僚,到他的家乡去问问他家里的情况,总能从细节里看出端倪的。这也是刘重元学习后世中组部的做法。

武选司叫苦连连且不说,叫苦也没用,在兵部尚书和两位侍郎意见一致的情况下,武选司还能翻了天不成,虽然对武官们来说武选司就是个天,但是在兵部那它就只是四大清吏司之一。

车驾清吏司按照《大明会典》应该是掌卤簿、仪仗、禁卫、驿传、厩牧之事。卤簿、仪仗、禁卫这些事情早就基本上由锦衣卫、府军前卫等皇帝亲卫还有内廷的御马监所接管,轮不到兵部去插手,就算有也是象征性。而驿传则因为官员频繁冒用亏损严重而在崇祯初年被大力整顿,则是让刘重元颇动心思的一件事,是不是要在驿站上做些事情呢?

驿站在中国的历史很悠久,属于古代交通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置邮亭,用以传递公文,以后历代沿置不绝。大明建立之后也同样建立了遍布全国的军民驿站,凡江河密集水陆要冲等交通线上,间隔数十里到百里不等,都建有驿站,备有马骡驴、人夫、车辆、轿子等设施,供来往使用。明代驿站分为民站和军站。民站由百姓出力应役,各省布政使司及地方州县管理,负责人称为驿丞。军站由军人应役,属地方卫所军镇管辖,负责人由卫所武职担任。兵部车驾司管理的就是军站。

驿站是一项免费服务,乘坐驿站可以白吃白喝,白住白拿,但不是谁都能够享受的,在洪武年间,只有在内公差人员办理军情重务及奉特旨差遣才能使用驿站。由兵部填发勘合,再到内府领取符验,乘驿后将这些凭证全部销毁。只是洪武之后,纲纪废弛,各种违规使用驿站就慢慢滋生蔓延。朝廷规定,只有报送军情、宣示圣旨、外国使臣、海外进贡、官员病故运送尸体和家属回原籍、1500里外的官员赴任等情况才允许使用驿站,孔子的后人也享有使用驿站的权利。其他就算是大学士光荣退休,也需要皇帝特批才可以使用驿站。使用驿站还要有许可证,有符验、勘合、火牌三种。

可是嘉靖之后,驿站已经被公然滥用,公务自然用驿站,官员私人外出游玩也用驿站,就连官员的亲眷家属出行也用驿站。官员和家眷还有他们的家人、奴仆都要住进驿站里,驿站还得提供伙食,出行还得提供骡马,官员嫌弃骡马坐的不舒服,还要驿站提供轿子,四人抬的轿子不够,还得八人、十六人的大轿,轿夫且不说,前后还要盛张仪卫,鸣锣开道。更过分的是,官员甚至还带上商人,商人在夹带上货物,一不用纳税,二可以用公家的物流,简直不要太爽。

如此一来,驿站的开销逐年递增,完全就是无底洞。万历初年,每年驿站花费在313万两,当然这么大一笔钱不全是朝廷开销,大头还是靠盘剥老百姓。张居正执政时痛感问题严重,于是按照祖制对驿站的使用进行严加整顿,每年花费减少到218万两,大有好转。可惜张居正死后人亡政息,各种陋规报复性的死灰复燃,到了崇祯初年,驿站已然大坏,基本上成了官员腐败、百姓遭殃的腐败标杆。

于是在崇祯元年开始,在时任刑科右给事中刘懋的主持下,朝廷对驿站进行了彻底的整顿,严格从源头上控制滥用驿站,除了飞报军情、传送诏书、紧急公文可以按规定使用驿站之外,大臣以礼致仕、京官奉命差遣等都要有朝廷许可方可以乘坐驿站,基本恢复洪武年间的严格规定。虽说因为裁掉了一名驿卒李自成而被后世誉为蠢政之一,但是

其实是以讹传讹而已,整顿驿站系统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减少了朝廷的支出,应当是一项大大的德政才是。

只是,覆盖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上万座驿站,却只能用来传递很有限的军情、诏书和紧急公文等,实在是天大的浪费啊!京师作为帝国中枢自然是往来繁忙,但大明大部分国土上,其实一年到头都难得看到一次,却要白白的养着一座偌大的驿站,维持数匹数十匹马,养着驿卒人员,实在是非常的浪费。

因此,刘重元也布置给车驾司一项任务,调研、探讨一下驿站的使用问题。刘重元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能不能像是后世的邮局甚至是快递,搞一个覆盖全国的邮政网络,以收费的方式给私人发送信件甚至包裹货物呢?

第二个能不能搞成一个覆盖全国的酒店呢?除了按照规定使用驿站的官吏之外,其他所有人都能有偿使用驿站,凭借驿站的官方权威性质和遍布全国的连锁网络,何愁没有生意。

如果真能实现这两大功能,那驿站这个巨大的赔钱货不说日进斗金,但是扭亏为盈创造巨大利润还是能够期待的。当然要做好这件事情,有几个巨大的难题,一个是如何说服朝廷同意,堂堂朝廷的正规驿站,居然去用来开旅馆,成何体统?刘重元几乎可以想见言官们的唾沫星子能将自己淹没,但是他相信只要能够赚到钱,皇帝还是会支持的。

另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有效的管理这上万座驿站?如何能将这上万座驿站老老实实的按照自己的安排为兵部为朝廷挣钱呢?要知道,在大明,在中国,但凡跟官府撤上关系的,就很难挣到钱,无不成为某些人捞钱的好地方。这才是刘重元需要仔细思索的地方。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