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10章:军机处

重新回到兵部,刘重元满腹怒气,今日廷议连番遭到周延儒算计,如果只是打压他也就算了,可是那周延儒居然为了争权夺利,居然枉顾国家大事,置大明生死存亡于不顾,一意的为权利居然肆意的改变既定的军事战略,可是偏偏皇帝偏听偏信,听信了他们的鬼话。

为什么要放弃锦州,刘重元明明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上次御前会议诸人都已经确认了这一点,但是这次,看到皇帝潜意识里还是想保下锦州,陈演立即跳出来质疑,然后周延儒推波助澜,而整个内阁没有一个人为刘重元说话,本就心生保持锦州的皇帝于是立即反悔,下旨再度解围锦州。

此刻,刘重元很是怀念杨嗣昌,若是杨阁老在,何至于让他在内阁如此势单力孤,有何至于让周延儒等人瞎折腾。他也不需要回到朝廷,大可在前线杀伐决断,哪像现在束手束脚。

郁闷生气归郁闷生气,事情还是要办,既然皇帝下了旨,那就是圣旨,他执行还好,若是他敢敷衍塞责,那又是中了周延儒等人的诡计,他们就是想要不想解围锦州的刘重元去执行解围锦州的任务,等着他犯错,好将他治罪赶出内阁。

将手里头的兵力拨算来拨算去,若要解围锦州与东虏豪格部决战,都得继续从北洋军抽调兵力,就必须舍弃金州或者镇江城一处,如此方能集中督标营和两个镇的兵力,在会同辽东军一起,才能又压倒豪格的可能性。

又将吕大器、冯元飙和陈子壮召集在一起,商讨解救锦州的办法。听到周延儒和陈演,蛊惑皇帝又重新挑起解围锦州,兵部众人顿时气的暴跳如雷,将周陈二人好一顿臭骂。他们高高在上动动嘴皮子,却要刘重元和兵部去做事,去承担风险。刘重元摇摇头制止了几人的喝骂,事情已然如此,再怎么骂下去也不可能改变,当务之急还是要赶紧商量出解决办法才是。

陈子壮思虑片刻,建议道:“既然他们要打,那就打大的,若是不再动北洋军的话,最好是从京师和直隶继续抽调兵力,这里距离辽东很近,调运兵力快捷方便,若是行动快捷的话,并不会造成京畿防务的空虚,不至于让东虏乘虚而入!”

“是啊,阁部,东虏主力在锦州城下,正白旗又被多尔衮带到河套与宣大卢总督对战,辽沈本部又刚刚遭遇了镇江惨败,我就不相信他还能再来一次千里跃进直薄京师!”吕大器也附和道。

刘重元想了想,凝重的点点头,说道:“虽说风险很大,但也不是不能完成,只是勇卫营也不过两营万余人,直隶洪总督那里,我估摸着最多能够抽调万五之数,再加上北洋督标营,数量上虽有四万之数,但是各有统属,从未配合作战,能发挥出多大的战斗力,恐怕难说的很。只是为今之计,也只能如此了!”

又仔细的整理了思路,刘重元连夜入宫请求召对,皇帝果然还在批阅奏折,立即让刘重元到平台暖阁面圣。烛光之下,暖阁内颇有些昏暗,皇帝端坐在高台上的龙椅里,显得孤寂神秘。

“先生漏夜入宫请对,可是于解围锦州想到了什么计划?”刚刚行礼完,皇帝立即迫不及待的问道。

刘重元点点头,说道:“皇上容禀,学生接到皇上旨意之后,与兵部同僚商议,商定了两个方案,军情紧急所以漏夜入宫,请皇上乾纲独断。”

“先生快快讲来!”

刘重元却没有立即说方案,而是先磕了个头,然后说道:“皇上赎罪,在说解围方案之前,学生有个提高我明军战力的想法,请皇上详查。”

“哦?有何想法,细细说来!”皇帝说完,先让刘重元起身,然后命令太监赐座。

“皇上,学生从崇祯三年进入兵部为职方司郎中,已在兵部任职达九年之久,回顾我大明过往用兵之事,胜败之间得失之处,学生建议我皇,成立专门负责调度指挥军事行动的机构,集内阁之决策、兵部之运筹调度、户部之粮饷筹集、工部之军械生产以及五军都督府之军令于一体,统一指挥协调我大明的兵事,以收事权归一高效保密之效。学生将之命名为军机处。”

“军机处?”皇帝凝神看着刘重元,问道:“这军机处按你说,该如何组织?又有何好处?”

“启禀皇上,学生以为,这军机处专为处理紧急军务而设,应当包括内阁某位阁老、兵部尚书,户部负责粮饷的堂上官,工部负责军械生产的堂上官以及五军都督府勋臣。但有兵事,皇上召集军机大臣于御前议事,商定方略,阁老当堂拟定圣旨,司礼监当堂用印,然后即刻发出,以收快捷保密之效。”其实今日在御前会议,周延儒和陈演对解围锦州一事指手画脚,刘重元就在暗思怎样破解当下的困局,在路上就想到了军机处这个主意。

“学生以为,军机处有三大优点,其一就是刚才说的快捷,但有边镇军报,都直接报到军机处,立即就禀告皇上,商定办法做出决策,交付执行,不至于像过往那样经过那么多的部门,迁延时日,贻误军机啊!”这一点当然是了,过往但有边镇军情奏章报到朝廷,先要经过通政司整理归纳存档,然后交给内阁审阅票拟给出处理意见,然后送到司礼监披红

,整个过程短则三五天,长则十天半个月,完全看朝廷重视的程度,可是即便再重视,整个流程走下来也以天为单位。

“其二就是保密,再有边镇军情急报,奏章直接送到军机处,不必再经通政司,也不再进入内阁,如此除了边镇督抚和军机处知道之外,其他朝臣不在知晓。”

“好,好啊!”皇帝听了颇为高兴,一拍御案。“如此,那帮御史言官也就无从指手画脚了!”

“是啊,皇上,臣不密则失君,君不密则失国。过往我大明有战略谋划,刚刚提出就已经满朝上下都一清二楚,敌人在京师的座探一清二楚,何谈奇计之效!根据情报,东虏就长期在京师设置密探,打探我大明朝堂动向军事决策,所以战场之上,东虏对我大明的战略一清二楚。萨尔浒之战,东虏以弱势兵力集中起来分别击破我四路天兵,就在于准确的掌握我大明的进军战略。”

“再有,兵事讲求策略讲求进退有度,可是朝堂之上尤其是那些御史言官,并不通兵事,却对着战略大放厥词,本来一条妙计横加阻拦,生生拖成了败笔。就像是崇祯十一年,杨阁老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所以与东虏议和,就是因为某些大臣的横加阻挠,以至于功败垂成,我明军不得不匆匆的从中原撤军放下流寇残部,造成今日闯贼复起啊!”

“不错,先生所言甚是!”皇帝每想到这一点,就越发的生气。若非黄道周那些大臣阻挠杨阁老的议和大计,造成功败垂成,中原剿灭流寇何至于功败垂成。

“在说其三,将兵部、户部和工部官员都引入军机处,则兵、饷、械集于一处,省的来回扯皮,耽误大事!其他部寺和御史台不在其列,也省的每次商议兵事,他们枯站竟日,穷耗精力和时间!”

“军机处!”皇帝喃喃自语。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