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149章:禄米

大明官员的薪俸,始自于太祖时期的祖制。太祖朱元璋因为是穷苦出身,将官员的工资定的非常低,即便是做到了当朝正一品每个月也只不过是发俸米八十七石,到了入门的七品官,每月更是只有七石俸米。丰年的时候一石米只值两三钱银子,又要保证一家老小的吃饭,换点儿银子还要买油盐酱醋、买布做衣,还要付房租,长安居大不易。若官员真的廉洁奉公可能真的是维持一家老小的开销都做不到了,就像是海瑞那样,家里逢年过节都吃不上一回肉的。

四川道御史赵撰就是这样一个清官。身为御史其实来钱的门路很多,十三道御史主掌纠察内外百官。在朝内掌南北两京科试,巡视京营,监临乡试、会试及武举考试,巡视光禄寺、仓场、内库、皇城、京师五城,轮值登闻鼓。在外则为巡按,清军,提督学校,巡盐、茶马,巡漕、巡关及马政、屯田等事。出师时则监军纪功。因为巡按系代天子巡狩,大事奏报,小事立断,权力极大,上至藩服大臣,下至州县官吏,均仰其声息。作奸作犯科的官员,定要贿赂御史,以求其不上疏弹劾帮助隐藏真相;蒙冤的官民,也要求到御史这里,希望能够帮助向朝廷伸冤;朝中大佬要搞政敌,也一定是通过御史来发起攻击。

因此,做御史的只要想肯定是财源滚滚,但是赵撰不是这样的官,他出身南直隶簪缨之家,只是祖父时家道中落,父亲又去世的早,他是母亲含辛茹苦的抚养长大,幼承庭训,教以为人立世的道理,之后考中进士做官也是清廉如水,只凭俸银度日。以至于儿子小时候被庸医救治导致呆傻,妻子因此郁郁而亡,穷的续弦也不能,只得收了多年伺候的丫环桂儿为侍妾,另外还有一位老奴仆。

年关将近,朝廷的薪俸还没有发下,欠俸已经达到了四个月了,就连同乡的商户都不肯在借贷于他,他也只能让桂儿织布,让老仆折买他的字画,以此勉强度日。儿子虽然已经十八九岁了,但是因为呆傻,常常饿的哇哇大哭,让赵撰看的心如刀绞。

这一日他照旧一早就去都察院上值。上月内阁会议决议,以早朝效率太低、空耗时间为由,将之前每日早朝改成了一月一大朝。如此,文武百官也就不用每天天不亮就出门上早朝了,高官们那当然那时举双手双脚赞成了,但是对于赵撰这样的中低级官员,则感情复杂,一方面,每天不用那么辛苦自然是好的;但另一方面,他们面见皇帝的机会也就大大减小了,权利更进一步的向内阁大佬们集中。之前每日一朝,官员无分大小都能向皇帝奏事,但是现在所有奏疏都送去内阁处理,至少赵撰就觉得怅然若失。

“仲辅兄,听说了吗?朝廷要给京官发三个月薪俸作为年节犒赏。”刚刚坐定,一旁的同乡好友吴铸就一脸兴奋的过来说道,顿时让赵撰大吃一惊,再看其他的御史,也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热切地讨论着,显然也是在讨论这件事儿。“户部传来的消息说,朝廷有一笔很大的进项,然后内阁新气象,所以准备给大家伙发年节犒赏,也让大家伙儿能过个好年。”

“大的进项?能有什么?江淮巡盐补缴盐税?还是浙江的欠赋送来了?”赵撰虽然觉得也很是高兴,原本还忧心这个年该怎么过,即便是吃糠咽菜,到了年关拖欠的钱也总该要还了,否则催债的还不得踏破门槛啊!母亲大人该伤心成什么样子?

“不知道,户部神神秘秘的,恐怕只有蒋尚书等几个堂上官才能知道。”吴铸和赵撰也跟其他人一样商量着户部的进项。

没注意时间,就见右都御史祁彪佳走进来,拍拍手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然后大声说道:“年关将近,朝廷决定在京官员,每人发三个月犒赏,也让大家过个祥和的春节。此次犒赏呢,一半禄米一半现银,不发纸钞了,也没有折物了!”一众御史们一听顿时兴奋的欢呼起来,多少年了,大家伙的俸禄不是折钞就是折物,其实就是打了个大折扣。没想到这次朝廷居然如此的大方,既不折钞也不折物,禄米和现银,那可都是大家急需的啊!

等大家再次安静下来再次看向自己,祁彪佳高兴的说道:“禄米今日就发,安排我们都察院去南侧的兴平仓领取,大家伙儿下午下值之后就可以自去领取了。记着啊,这次是三个月的禄米,至少也得有十几二十石,可得多找几个伙夫才行啊!”

“至于现银的部分,户部说还需要一些时日准备,但是蒋尚书已经向我们保证,一定在年三十之前分发下来,绝不影响大家过年。”一众御史们听了,虽然还有些忧心现银部分,但是想来蒋尚书都发话了,定然是没有问题的。于是再一次欢呼起来。

一整天,一众官员们都心不在焉的处理着公事,到了下午,先是住的远的官员跟上司告假要去领禄米,他们不少是住在西城的,需要先去找脚夫去东城的兴平仓领禄米,然后运到西城去,去的晚了还真不行。赵撰家就在东城,离着兴平仓不远,料想应该来得及。只是他又寻思着是不是先回去借或者租一辆牛车去拉禄米,这样也能省下雇脚夫的费用了。

因此,他难得的也提前下值回家,老仆福伯在拾掇前几日城外捡来的湿柴,桂儿还有母亲在院子里织布,虽然有些阳光但依然冻得手脸发红,只有儿子依然憨憨傻傻的在院子里瞎跑。见到赵撰提前回来,几人都很是惊奇,待听说要去领禄米,而且有三个月的之多,顿时都满脸的兴奋,即便是一向凄苦的母亲,脸上也绽放出一丝的笑容。

赵撰换下官袍,和福伯一起出门,坊外的大车店有好几辆大车,听说是御史大人来借车去拉禄米,自然是满口答应,不仅不收钱还让赶车的车夫跟着,赵撰连忙摆手阻止,借用牛车也就算了,哪能还要车夫,福伯就能赶车的。大车店老板知道赵撰的性子,拗不过他,只好答应。

福伯赶着牛车向东城而去,沿途都能看到不少的官员带着脚夫去往东城,也能看到不少的官员已经领到了禄米,一袋一袋的堆的跟小山似的,看得人心热不已。赵撰乃是正七品的御史,照例每月禄米是七石半,三个月就是二十二石半,折半发放的话也有十一石四两,总有两千多斤重,若非是有这辆重载的牛车,若非兴平仓离家不远,要将这么多的粮食拉回去还真是麻烦的紧。

赶到兴平仓,就见到不少的官员聚在一起聊天,他们的仆役则赶着车在排队。赵撰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的同年好友、吏科给事中,于是走过去抱拳施礼道:“卧子,你也来了!”

陈子龙乃是复社干将,与张溥、方以智、夏允彝、杨廷麟等过从颇密,因此在张溥被刘重元提拔为礼部文选司郎中之后,他也被选为吏科给事中。赵撰并不是复社成员,他也不喜欢复社士子们过于狂放的个性和奢靡的生活,完全就不是一个圈子,但是陈子龙是个例外。

见是赵撰,陈子龙也回礼道:“仲辅兄,我一听说了户部的消息,就想这下子仲辅兄能过个好年了。”

赵撰想起过去两年,陈子龙多方资助自己,还想方设法的维护自己的尊严,不由感激的看着陈子龙说不出一句话。陈子龙笑道:“以后有总理在,想必不仅不会在欠俸,反而会逐步补上之前的欠俸了,仲辅兄你的日子也会慢慢好起来的。”

赵撰闻言有些默然,虽然他也知道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刘重元执政带来的,但是他作为大明的臣子、皇帝的天子门生,又如何能够对刘重元的篡权揽政高唱赞歌呢!陈子龙也是知道赵撰的立场,闻言不在多说。

很快轮到了陈子龙领取粮食,他跟赵撰一样也是正七品,应当领取十一石四两粮食,走进仓内,只见仓内的杂役正在将一袋袋的粮食分别过称,然后撞上陈子龙雇来的两辆马车,赵撰细细一看觉得有些不对,其中几袋看起来分明不像是粮食,倒像是一块块的石头似的,于是等这袋放在马车上了,他拉着陈子龙过去,解开了拴口袋的绳子,里面是一块块的红色的不知什么东西。陈子龙顿时大怒,户部这几个官员居然敢以次充好,这是拿什么蒙混成粮食呢!

正要回头找这里主事的户部官员,这官员确是看到了,于是主动过来笑着说道:“陈给事中和赵御史不用着急,户部没有搞错,这次因为发放粮食量太大,所以上面的命令是所有官员所发禄米里,三成大米、三成高粱,还有四成是番薯。两位看到的这个就是番薯了,乃是北洋军在金州屯种,户部花钱采购的。”

陈子龙和赵撰闻言也只能答应下来,虽然没有吃过高粱和番薯,但是从朝廷的邸报知道,这番薯和大米已经是北洋军的主粮了,在山东因为干旱也大量的种植,因为高产耐寒耐旱,所以已经被户部倡导推广到河南、直隶、陕西等北方各省了。既然北洋军能吃的,而且每个官员都是如此,那倒也是无话可说。

陈子龙让自己的仆役帮着将赵撰的禄米搬到他的牛车上,两人结伴向西行去。沉默着走了一条街,陈子龙说道:“仲辅兄,国家多难,百姓困苦,正当由贤臣主政,方能挽狂澜于既倒,救大明于水火,若还像之前十四年一样,我大明恐怕,恐怕有不忍言之事啊!”

赵撰为之默然。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